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及配线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47985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54
一种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及配线结构,通过包含以下工序的胶版印刷来制作配线结构,该配线结构包含由导电线形成的第一配线部(100、130)、及由比该导电线粗的导电线形成且与第一配线部(100、130)连接的第二配线部(81、82)。在第一印刷工序中,将用于制作第一配线部(100、130)的第一导电墨从第一橡皮布转印到基部。在第二印刷工序中,将用于制作第二配线部(81、82)的第二导电墨从与第一橡皮布不同的第二橡皮布转印到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及配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及配线结构,更详细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使用印刷技术来实现的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及配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从生产率良好的观点来看,触摸面板、液晶显示器等电子设备的配线结构是使用印刷技术而形成的。凹版胶印适合于形成具有微细图案的配线结构。图1、2A、2B、2C示出了使用凹版胶印生产的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3317号公报)的结构。触摸面板具有如下结构:在透明的基部10上,依次层叠第一导体层、绝缘层、第二导体层及保护膜。图1中,省略了传感器电极的详细图示。传感器电极包含第一传感器电极及第二传感器电极。第一传感器电极形成在第一导体层上,第二传感器电极形成在第二导体层上。第一传感器电极通过绝缘层而与第二传感器电极绝缘。第一传感器电极30包含与Y方向平行地排列的多个电极列33,所述Y方向与传感器区域20的短边22平行。各电极列33包含多个岛状电极31、多个连结部32,所述多个岛状电极31在与传感器区域20的长边21平行的X方向上排列。各连结部32将相邻的岛状电极31连结。第二传感器电极40包含与X方向平行地排列的多个电极列43。各电极列43包含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岛状电极41、及多个连结部42。各连结部42将相邻的岛状电极41连结。第一传感器电极30及第二传感器电极40分别具有由细的导电线形成的网状结构。当从正面观察触摸面板时,第一传感器电极30的多个电极列33与第二传感器电极40的多个电极列43以岛状电极31与岛状电极41不重叠且连结部32与连结部42交叉的状态而相互交叉。边框线51的一端连接于各电极列33的X方向的两端的每一个。边框线52的一端连接于各电极列43的Y方向的一端。边框线51、52形成在传感器区域20的外侧。在图1中,仅图示位于两端的边框线51、52的情况。在矩形状的基部10的一长边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多个端子53。边框线51、52的另一端连接于端子53。边框线51、52及端子53形成在第一导体层上。图2C示出了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左下角部的边框线51的详细情况。边框线51、52分别具有由粗的导电线形成的单线结构。图3A、3B示出了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61107号公报)中公开的胶版印刷装置。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胶版印刷装置,其能够在通过凹版胶印形成电子设备的配线结构的过程中使反复印刷中的印刷品质稳定。胶版印刷装置包含:基座单元61、设置有印刷用印版的印版台单元62、向印版供给墨膏的供墨单元63、接收印版台单元62上的墨膏的橡皮布64、卷绕有橡皮布64的辊单元65、设置有转印橡皮布64接收的墨膏的被印刷体的工作台单元66、以及分割型干燥单元67。分割型干燥单元67配置在辊单元65的上方。分割型干燥单元67与橡皮布64的表面相对。分割型干燥单元67包含多个LED光源,该多个LED光源用于使橡皮布64吸收的墨溶剂干燥。LED光源沿着辊单元65的轴向排列。各LED光源的光照射量可独立地变更。考虑到印刷图案的图案密度,胶版印刷装置控制反复印刷中的橡皮布的溶剂浓度,以使反复印刷中的印刷品质稳定。这是因为橡皮布中应该残留的溶剂的浓度根据印刷图案的图案密度不同而不同。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将印刷图案分割成n×m个区域[i,j](i∈{1,2,……,n}、j∈{1,2,……,m}),求出每个区域的图案密度,并决定对图案密度最佳的光照射量。LED光源对橡皮布64上的区域[i,j]照射最适合该区域[i,j]的照射量的光。其结果,从橡皮布64的该区域[i,j]蒸发与图案密度相对应的溶剂的量。因此,无论图案密度如何,都能使反复印刷中的印刷品质稳定。(现有技术的分析)为了进行良好的凹版胶印,重要的是通过吸收墨中的溶剂而使膨润的橡皮布的膨润量(吸收的溶剂的含量)处于适当的范围内。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胶版印刷装置通过使用分割型干燥单元来控制每个区域的膨润量。在通过凹版胶印形成导体层的触摸面板中,由细的导电线形成的网状结构的第一传感器电极30的墨密度(每单位面积的墨量)不同于由粗的导电线形成的单线结构的边框线51、52的墨密度,因此,与网状结构对应的区域的膨润状态明显和与单线结构对应的区域的膨润状态不同。图5示出了使用未使用的橡皮布,对用于由细的导电线形成的网状结构的印刷图案进行凹版胶印时的印刷次数与橡皮布的膨润量的关系及用于由粗的导电线形成的单线结构的印刷图案进行凹版胶印时的印刷次数与橡皮布的膨润量的关系。根据图5,可知用于由粗的导电线形成的单线结构的印刷图案时的膨润率(=膨润量/印刷次数)明显大于用于由细的导电线形成的网状结构的印刷图案时的膨润率。因此,当使用一个橡皮布同时印刷膨润率不同的两种配线图案的情况下,只有当两者的膨润量处于适当范围时才能实施良好的凹版胶印。即,可以实施良好的凹版胶印的印刷次数只为在图5中与阴影所示的范围对应的印刷次数N(N=n2-n1)。为了通过增加印刷次数来提高橡皮布的使用效率,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上述技术是有用的。然而,需要分割型干燥单元等装置,并且还需要求出图案密度等繁琐作业。有关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图案密度的计算方法,具体来说,在将1个区域的面积设为S1,将该区域中的印刷图案的合计面积设为S2,并通过D=S2/S1来计算图案密度D的方法中,用于由细的导电线形成的配线结构的印刷图案存在于整个区域时的图案密度,和用于由粗的导电线形成的配线结构的印刷图案存在于部分区域时的图案密度几乎是相同的。因此,还产生不能通过简单的计算方法适当地控制膨润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橡皮布的高使用效率的印刷技术。这里描述的技术事项并非要明确地或隐含地限定请求的范围中记载的专利技术,进而,并非表示对受益于本专利技术的人(例如申请人和权利人)以外的人的这种限定有容忍的可能性,仅仅是为了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要点而记载的。通过不同的印刷工序印刷用于由细的导电线形成的配线结构的图案、及用于由比细的导电线粗的导电线形成的配线结构的图案。印刷用于由细的导电线形成的配线结构的图案时使用的橡皮布不同于印刷用于由粗的导电线形成的配线结构的图案时使用的橡皮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根据膨润率不同的图案使用不同的橡皮布,因此,实现橡皮布的高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的触摸面板的构成例的图。图2A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第一传感器电极的详细情况的放大图。图2B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第二传感器电极的详细情况的放大图。图2C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边框线的详细情况的放大图。图3A是表示现有的胶版印刷装置的平面图。图3B是现有的胶版印刷装置的正面图。图4是表示印刷图案的分割例的图。图5是表示当通过凹版胶印反复印刷细的导电线和粗的导电线时的印刷次数与橡皮布的膨润量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是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通过将导电墨胶版印刷到基部而制作配线结构,该配线结构包含由导电线形成的第一配线部、及由比所述导电线粗的导电线形成且与所述第一配线部连接的第二配线部,该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包括:/n第一印刷工序,将用于制作所述第一配线部的第一导电墨从第一橡皮布转印到所述基部;/n第二印刷工序,将用于制作所述第二配线部的第二导电墨从与所述第一橡皮布不同的第二橡皮布转印到所述基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6 JP 2018-2419991.一种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通过将导电墨胶版印刷到基部而制作配线结构,该配线结构包含由导电线形成的第一配线部、及由比所述导电线粗的导电线形成且与所述第一配线部连接的第二配线部,该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包括:
第一印刷工序,将用于制作所述第一配线部的第一导电墨从第一橡皮布转印到所述基部;
第二印刷工序,将用于制作所述第二配线部的第二导电墨从与所述第一橡皮布不同的第二橡皮布转印到所述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墨与所述第二导电墨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印刷工序在所述第二印刷工序之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上彰利竹泽豊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