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按键模组,包括:一基底层;两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间隔设置在基底层上;一第一弹性薄膜层,其覆盖于两个支撑结构上方并与两个支撑结构连接,两个支撑结构以及第一弹性薄膜层在基底层上界定出一让位空间;一上层电极,其设置于第一弹性薄膜层的下表面并位于让位空间内;一下层电极,其设置于基底层上并位于让位空间内;一可变电阻弹性体,其设置于上层电极的下表面或者下层电极的上表面并位于让位空间内;可变电阻弹性体用于在第一弹性薄膜层向下层电极方向弹性形变时,将上层电极与下层电极接通,以产生与可变电阻弹性体的弹性形变量相关的第一按键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键结构及按键模组
本申请涉及按键结构设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按键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游戏键盘的按键一般通过金属弹片以薄膜电阻式、继电器或电容形式触发信号,通常只有开闭两种状态,无法实现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操作反映在游戏键盘按键中的受力变化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按键模组,用以解决目前的游戏键盘的按键只有开闭两种状态,无法实现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操作反映在游戏键盘按键中的受力变化过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基底层;两个支撑结构,所述两个支撑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一第一弹性薄膜层,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覆盖于所述两个支撑结构上方并与所述两个支撑结构连接,所述两个支撑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在所述基底层上界定出一让位空间;一上层电极,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一下层电极,其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上并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一可变电阻弹性体,其设置于所述上层的电极下表面或者所述下层电极上表面并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内;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向所述下层电极方向弹性形变时,将上层电极与下层电极接通,以产生与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的弹性形变量相关的第一按键信号。在上述设计的按键结构中,通过在第一弹性薄膜层下表面设置上层电极,在基底层的上表面设置下层电极以及可变电阻弹性体,利用第一弹性薄膜层发生挠曲时上层电极会随着第一弹性薄膜层下移,进而对可变电阻弹性体施压,可变电阻弹性体在受到压力后会由绝缘体变为导电体进而促使上层电极和下层电极导通,并且其电阻值与其受压力或者其自身的形变量相关,进而在实现按键开闭两种状态的前提下,可将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操作反映为游戏键盘按键的受力变化过程,实现了游戏按键的压力连续变化调节,进而提高用户在游戏时对按压程度的控制,提高了游戏体验感。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层电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下层电极和第二下层电极,所述第一下层电极以及所述第二下层电极均与所述上层电极相对,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层电极上;所述第一下层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向内发生弹性形变时与所述上层电极接触,以产生第二按键信号;所述第二下层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发生弹性形变时通过可变电阻弹性体与所述上层电极接触,以产生与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的弹性形变量相关的第一按键信号。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上层电极与第一下层电极可实现普通键盘的开闭功能,通过上层电极与可变电阻弹性体以及第二下层电极502可实现前述所说的游戏时进行压力变化调节功能,可将普通键盘和游戏键盘进行融合,进而解决一般情况下普通键盘和游戏键盘都是单独设计的常态,为用户解决购买两种键盘的成本以及游戏和普通状态下的需更换键盘的繁琐。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电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层电极和第二上层电极,所述第一上层电极和第一下层电极相对,所述第二上层电极和第二下层电极相对。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层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上层电极或所述第一下层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层电极。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下层电极环绕所述第一下层电极设置。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电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层电极和第二上层电极,所述下层电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下层电极和第二下层电极,所述第一上层电极和第一下层电极相对,所述第二上层电极和第二下层电极相对,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层电极上;所述第一下层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向内发生弹性形变时通过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与所述第一上层电极接触,以产生与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的弹性形变量相关的第一按键信号;所述第二下层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向内发生弹性形变时与所述第二上层电极接触,以产生第二按键信号。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上层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上层电极或所述第二下层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下层电极。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层电极包括一第一下层电极和至少两个第二下层电极,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下层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上,每一所述第二下层电极上设置一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下层电极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下层电极覆盖于每一可变电阻弹性体并与所述上层电极相对。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层包括基底和第二弹性薄膜层,所述第二弹性薄膜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所述两个支撑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薄膜层上,所述两个支撑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在所述第二弹性薄膜层上界定出所述让位空间。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弹性按压部、弹性抵接部以及两个弹性支撑部;所述两个弹性支撑部的上端间隔地连接于所述弹性按压部的下表面上,所述两个弹性支撑部的下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上且分别与所述两个支撑结构相对;所述弹性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弹性按压部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两个弹性支撑部之间,所述弹性抵接部与所述让位空间相对以用于挤压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朝向所述下层电极方向形变。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抵接部的下表面呈圆滑曲面状。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模组,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以及一按键信号生成电路,所述按键信号生成电路分别与所述按键结构的上层电极和下层电极电连接,以用于在所述上层电极通过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与所述下层电极接通时生成与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的弹性形变量相关的第一按键信号。在上述设计的按键模组中,通过在第一弹性薄膜层下表面设置上层电极,在基底层的上表面设置下层电极以及可变电阻弹性体,利用第一弹性薄膜层发生挠曲时上层电极会随着第一弹性薄膜层下移,进而对可变电阻弹性体施压,可变电阻弹性体在受到压力后会由绝缘体变为导电体进而促使上层电极和下层电极导通,并且其电阻值与其受压力或者其自身的形变量相关,进而在实现按键开闭两种状态的前提下,可将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操作反映为游戏键盘按键的受力变化过程,实现了游戏按键的压力连续变化调节,进而提高用户在游戏时对按压程度的控制,提高了游戏体验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第三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第四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第五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第六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第七示意图;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基底层;/n两个支撑结构,所述两个支撑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n一第一弹性薄膜层,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覆盖于所述两个支撑结构上方并与所述两个支撑结构连接,所述两个支撑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在所述基底层上界定出一让位空间;/n一上层电极,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内;/n一下层电极,其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上并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内;/n一可变电阻弹性体,其设置于所述上层电极的下表面或者所述下层电极的上表面并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内;/n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向所述下层电极方向弹性形变时,将上层电极与下层电极接通,以产生与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的弹性形变量相关的第一按键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底层;
两个支撑结构,所述两个支撑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
一第一弹性薄膜层,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覆盖于所述两个支撑结构上方并与所述两个支撑结构连接,所述两个支撑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在所述基底层上界定出一让位空间;
一上层电极,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内;
一下层电极,其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上并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内;
一可变电阻弹性体,其设置于所述上层电极的下表面或者所述下层电极的上表面并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内;
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向所述下层电极方向弹性形变时,将上层电极与下层电极接通,以产生与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的弹性形变量相关的第一按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电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下层电极和第二下层电极,所述第一下层电极以及所述第二下层电极均与所述上层电极相对,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层电极上;
所述第一下层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向内发生弹性形变时与所述上层电极接触,以产生第二按键信号;
所述第二下层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薄膜层发生弹性形变时通过可变电阻弹性体与所述上层电极接触,以产生与所述可变电阻弹性体的弹性形变量相关的第一按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层电极和第二上层电极,所述第一上层电极和第一下层电极相对,所述第二上层电极和第二下层电极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层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上层电极或所述第一下层电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层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层电极环绕所述第一下层电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锋,魏新,孙坤,王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湃瑞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