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光元件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814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光元件盒,包括:感光鼓,构造为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感光鼓在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一末端和与所述第一末端分离设置的第二末端;驱动力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鼓的所述第一末端,用于驱动所述感光鼓旋转;充电装置,可给所述感光鼓表面充电;下框体,可支撑所述感光鼓;上框体,可支撑所述充电装置;所述上框体和所述下框体能够沿着与所述轴向方向上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分离和啮合,还包括有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驱动力接受构件位于所述下框体中。解决了现有技术因为驱动力接收构件被上、下框体共同支撑,驱动力接收构件定位不稳,而且容易导致上、下框体连接方式复杂,成型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光元件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感光元件盒。
技术介绍
处理盒是一种可拆卸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装置。处理盒一般构造为两种形式:一种为一体式,即显影盒与感光元件盒构成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以不可拆卸地方式安装,一体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另一种为分体式,即显影盒与感光元件盒以可拆卸地方式连接,感光元件盒可单独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或者单独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感光元件盒上通常包括有框体,框体可支撑感光鼓、充电装置,并且具有容纳显影盒的容纳部等结构。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感光元件盒的上框体和下框体通过保持部件连接,感光鼓驱动力接收构件的一部分由上框体支撑,另一部分由下框体支撑,保持部件连接所述上框体和所述下框体。但是这种结构的感光元件盒,感光鼓驱动力接收构件由上框体和下框体共同连接,驱动力接收构构件不能很稳定的固定,也更容易导致上、下框体连接方式复杂,成型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且设置有充电装置的上框体也更容易受到驱动力接收构件的影响而导致成像质量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光元件盒, 包括:/n感光鼓,构造为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感光鼓在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一末端和与所述第一末端分离设置的第二末端;/n驱动力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鼓的所述第一末端,用于驱动所述感光鼓旋转;/n充电装置,可给所述感光鼓表面充电;/n下框体,可支撑所述感光鼓;/n上框体,可支撑所述充电装置;/n所述下框体包括有感光元件第一接收部和感光元件第二接收部,所述感光元件第一接收部构造为接收所述第一末端,所述感光元件第二接收部构造为接收所述第二末端;所述上框体和所述下框体能够沿着与所述轴向方向上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分离和啮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驱动力接受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光元件盒,包括:
感光鼓,构造为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感光鼓在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一末端和与所述第一末端分离设置的第二末端;
驱动力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鼓的所述第一末端,用于驱动所述感光鼓旋转;
充电装置,可给所述感光鼓表面充电;
下框体,可支撑所述感光鼓;
上框体,可支撑所述充电装置;
所述下框体包括有感光元件第一接收部和感光元件第二接收部,所述感光元件第一接收部构造为接收所述第一末端,所述感光元件第二接收部构造为接收所述第二末端;所述上框体和所述下框体能够沿着与所述轴向方向上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分离和啮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驱动力接受构件位于所述下框体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俊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