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并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785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并纤装置,包括:安装座,其上间隔地固接有第一基台及第二基台;导轨,其设于所述第一基台与第二基台之间;点胶台,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以及驱动器,其用于驱动所述点胶台沿着所述导轨往复滑行;其中,所述点胶台的顶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光纤容纳槽,所述光纤容纳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光纤容纳槽上连通地设有胶水凹槽;所述第一基台与第二基台的顶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光纤固定件与第二光纤固定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其通过设置可直线移动的光纤容纳槽,在光纤容纳槽移动的过程中一边进行点胶一边对点胶后的光纤束进行固化,从而实现了短距离多根光纤的并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并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并纤装置。
技术介绍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光纤是由纤芯与包层组成的光波导结构,光通过全反射在光波导结构中的传播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损耗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光纤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领域。通常情况下,单根光纤就能实现光信号的接收与发射,而随着光纤通讯的发展,对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使用多根光纤传输或以波分复用的方式将多根光纤的光复用到单根光纤中去,从而使得多芯带状光纤被广泛应用。一般而言,标准带状光纤芯数为4芯,8芯,12芯,是通过复杂的光纤并带流程制作而成的带状光缆,起始制作长度为1000米以上,而我们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需要将1米或2米以内的多根光纤进行并纤,并完光纤后还需要通过熔接机熔接到其他产品中去,这样传统工艺根本无法实现数米内光纤的并带。除传统工艺外,也有类似装置并纤,但并出的带状光纤容易出现气泡,弯曲,残胶,光纤带厚度/宽度不均匀,熔接损耗大且并纤的光纤长度有限。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光纤并纤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并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座(16),其上间隔地固接有第一基台(161)及第二基台(162);/n导轨(16),其设于所述第一基台(161)与第二基台(162)之间;/n点胶台(14),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16)上;以及/n驱动器(12),其用于驱动所述点胶台(14)沿着所述导轨(16)往复滑行;/n其中,所述点胶台(14)的顶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光纤容纳槽,所述光纤容纳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16)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光纤容纳槽上连通地设有胶水凹槽(4);所述第一基台(161)与第二基台(162)的顶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光纤固定件(6)与第二光纤固定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并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16),其上间隔地固接有第一基台(161)及第二基台(162);
导轨(16),其设于所述第一基台(161)与第二基台(162)之间;
点胶台(14),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16)上;以及
驱动器(12),其用于驱动所述点胶台(14)沿着所述导轨(16)往复滑行;
其中,所述点胶台(14)的顶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光纤容纳槽,所述光纤容纳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16)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光纤容纳槽上连通地设有胶水凹槽(4);所述第一基台(161)与第二基台(162)的顶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光纤固定件(6)与第二光纤固定件(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并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台(14)的顶面开设有一端与所述光纤容纳槽的一端相对接的并纤槽(1),所述并纤槽(1)的槽宽在远离所述光纤容纳槽的方向上呈逐渐扩大之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并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伟魏军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伽蓝致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