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液装置及雾化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68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液装置及雾化器,所述出液装置包括气管、连接件和流体控制装置,储液瓶倒置在所述出液装置的上方,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气相通道,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瓶内的液面上方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上的气相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液相通道,所述液相通道的一端与储液瓶相连通,所述液相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流体控制装置与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出液装置及雾化器具有结构简单、出液装置内各处的压强能够快速与外界压强达到平衡的优势,尤其是关闭流体控制装置后,出液装置不会继续往外排液或渗液,用于雾化器时,可使得雾化器微孔雾化片两侧的压强快速达到平衡,避免雾化器微孔雾化片处渗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液装置及雾化器
本技术涉及流体输送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出液装置及雾化器。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日化用品中,经常需要通过出液装置将液体输出,目前,出液装置的出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储液瓶设置在出液装置的下方,通过按压出液装置改变液体两侧压强差等方式将液体排出;另一种是储液瓶倒置在出液装置的上方,当需要出液时,出液装置打开,液体在重力等的作用下排出,当不需要出液时,出液装置关闭,液体无法继续排出。其中,当储液瓶倒置在出液装置的上方时,容易出现漏液的现象,如香薰机,一般的,设有微孔波雾化片的香薰机的基本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底座、动力装置、雾化装置和水箱,其中雾化装置至少包括微孔雾化片。雾化装置与水箱底部的出液孔通过出液装置相连通,水和精油经出液装置排出后,通过微孔雾化片形成水雾并从喷雾嘴喷射出来。由于水箱位于出液装置和雾化装置的上方,因此这种香薰机在使用时,微孔雾化片会由于两侧压强差的原因渗液出来,现有的方式是在上加个手动的流体控制装置阀,如开关等,使用时打开,不用时关掉,这种方式需要手动操作,一方面,操作麻烦,用户经常容易忘记关闭流体控制装置阀,造成微孔雾化片渗液;另一方面,降低了香薰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微孔雾化片渗液,且能够智能控制的出液装置及雾化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出液装置及雾化器,以实现有效防止渗液,且能够智能控制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出液装置,所述出液装置包括气管、连接件和流体控制装置,储液瓶倒置在所述出液装置的上方,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气相通道,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瓶内的液面上方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上的气相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液相通道,所述液相通道的一端与储液瓶相连通,所述液相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流体控制装置与外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盖合在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面上设有第一液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还设有与所述气管的一端相连通的第一气相通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容纳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液孔,所述第二液孔与所述第一液孔对应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气相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气相通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相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底面上的第一气孔和与其相连通的气相连接部,所述气相连接部为沿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圆形管状结构,所述气管的一端容纳在所述气相连接部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相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一气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流体控制装置为电磁阀、微孔膜、棉棒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的,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端与雾化装置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装置上设有雾化口和第三气相通道,所述雾化口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雾化口内设有微孔雾化片,所述第三气相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雾化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面之间还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二密封圈的外侧,所述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具有上述的出液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出液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出液装置内各处的压强能够快速与外界压强达到平衡的优势,尤其是关闭流体控制装置后,出液装置不会继续往外排液或渗液,用于雾化器或香薰机时,可使得雾化器或香薰机微孔雾化片两侧的压强快速达到平衡,避免雾化器或香薰机微孔雾化片处渗液。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与上述出液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拆除下壳体后);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出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含液瓶);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出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液瓶);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出液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出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的结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储液瓶,11-瓶口,2-下壳体,21-出雾口,22-控制开关,3-出液装置,31-气管,32-第一连接件,33-第二连接件,34-流体控制装置,35-雾化装置,36-第一密封圈,37-第二密封圈,38-减速限流装置,4-动力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本技术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横向”、“纵向”、“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情况等,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实施例1具体的,如图1~6所示,一种出液装置,所述出液装置3包括气管31、连接件和流体控制装置34,储液瓶1倒置在所述出液装置3的上方,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气相通道,所述气管31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面上方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上的气相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液相通道,所述液相通道的一端与储液瓶1相连通,所述液相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流体控制装置34与外部连通。在使用时,打开所述流体控制装置34,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储液瓶1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上的液相通道排出,随着液体的排出,储液瓶1内的压强变小,为平衡储液瓶1内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装置(3)包括气管(31)、连接件和流体控制装置(34),储液瓶(1)倒置在所述出液装置(3)的上方,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气相通道,所述气管(31)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面上方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上的气相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液相通道,所述液相通道的一端与储液瓶(1)相连通,所述液相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流体控制装置(34)与外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8 CN 20192046127911.一种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装置(3)包括气管(31)、连接件和流体控制装置(34),储液瓶(1)倒置在所述出液装置(3)的上方,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气相通道,所述气管(31)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面上方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上的气相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液相通道,所述液相通道的一端与储液瓶(1)相连通,所述液相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流体控制装置(34)与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所述第一连接件(32)盖合在所述储液瓶(1)的瓶口(11)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2)的底面上设有第一液孔,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上还设有与所述气管(31)的一端相连通的第一气相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2)容纳在所述第二连接件(33)内,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液孔,所述第二液孔与所述第一液孔对应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33)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上的第一气相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气相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相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2)底面上的第一气孔和与其相连通的气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尊峰张芸婷方平阮志远盛凯丽
申请(专利权)人:小卫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