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智江专利>正文

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67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头,包括相互连接并相互连通的出水机构和进水管,进水管包括水流调节机构,水流调节机构位于所述进水管内部,并通过揿动机构来切换所述水流调节机构的水流强弱档位。揿动机构设置于进水管上,并与水流调节机构相连接。进水管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和位于第一容置腔内部的、用于容纳所述水流调节机构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固定连接且不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水流状态切换装置设置在进水管上,便于使用者单手操作;结构简单,水密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头
本技术涉及厨卫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喷头。
技术介绍
市场上常见的喷头已经具有很多功能,例如利用喷头的头部边缘设置的左右按钮来调节水流方式或者水流的强弱,但位于头部边缘的按钮在使用时必须双手配合操作,或者需要放置在固定座上才能单手操作。并且,喷头的体积决定了其内部结构不可能太过复杂来承载太多的功能,否则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因此,在保证喷头的头部仍然具有调节水流方式的基础上,亟需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又能够可靠地调节水流强弱的喷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单手操作调节水流强弱的结构简单的喷头。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喷头,包括相互连接并相互连通的出水机构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水流调节机构,所述水流调节机构位于所述进水管内部,并通过揿动机构来切换所述水流调节机构的水流强弱档位。进一步地,所述揿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并与所述水流调节机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和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部的、用于容纳所述水流调节机构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固定连接且不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水流调节机构包括分水柱,所述分水柱上开设有分水通道,所述分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水流的方向一致。进一步地,所述分水通道包括小流量通道和大流量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揿动机构包括第一揿动按钮和第二揿动按钮,分别与所述分水柱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并从进水管的外表面相对伸出。进一步地,所述分水柱上还具有阻水部,用于阻挡或者关闭水流。进一步地,所述分水柱与所述进水管的第二容置腔活动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分水柱与所述进水管内部的定位限位机构来实现所述小流量通道、大流量通道与阻水部之间的状态切换。进一步地,所述分水柱在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密封圈,且在水流状态切换过程中,所述密封圈始终不脱离所述第二容置腔。进一步地,所述分水柱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置密封塞的密封插槽,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密封插槽紧密插接,所述密封塞与靠近出水机构的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表面紧密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水流状态切换装置设置在进水管上,便于使用者单手操作;结构简单,水密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喷头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进水管的部分竖直方向的剖面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揿动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水流调节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水管沿B-B’方向的部分剖面图。图6B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进水管沿B-B’方向的部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喷头包括相互连接并相互连通的出水机构100和进水管200,水流通过进水管200进入出水机构100,并经出水机构100向外喷洒。进水管200包括水流调节机构300,水流调节机构300位于进水管200内部,通过揿动机构400来切换水流调节机构300的水流强弱档位。揿动机构400设置于进水管200上,并与水流调节机构300相连接。进水管200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210和位于第一容置腔210内部的、用于容纳水流调节机构300的第二容置腔220,第一容置腔210与第二容置腔220固定连接且不连通。第二容置腔220与进水管200的进水口、出水口均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容置腔220通过设置在其靠近进水口的侧壁上的进水通孔与进水管200的进水口连通,同时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靠近进水管200的出水口的出水通孔222与出水口连通。如图2所示,水流调节机构300包括分水柱310,分水柱310上开设有分水通道,分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水流的方向(图2箭头C的方向)一致。分水柱310位于第二容置腔220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密封圈500,以防止漏水,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圈500套接在分水柱310上的密封圈容置槽350内,且在水流状态切换过程中,密封圈500始终不脱离第二容置腔220。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水通道包括小流量通道311和大流量通道312。分水柱310上还具有阻水部313,用于阻挡或者关闭水流。当处于某个水流状态时,小流量通道311或者大流量通道312与出水通孔222连通,当处于关闭状态时,阻水部313挡住出水通孔222。分水柱310与进水管200的第二容置腔220活动连接,并通过设置在分水柱310与进水管200内部的定位限位机构来实现小流量通道311、大流量通道312与阻水部313之间的状态切换。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基于本技术的原理设置其他数量或其他形状的分水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限位机构包括分水柱310上设置的三个档位的凹槽314,以及第二容置腔220内部的对应位置上设置的凸块230,凸块230与不同档位的凹槽314配合定位时,实现上述状态切换。凹槽314沿分水柱310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于分水柱310的外表面,且凹槽314位于分水柱310外表面的一侧或对称的两侧,相应地,凸块230的位置与凹槽314相匹配,凸块23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分水柱310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置密封塞320的密封插槽330,密封塞320与密封插槽330紧密插接。分水通道的一部分贯穿分水柱310的侧壁,另一部分贯穿密封塞320,且这两部分相连通构成完整的分水通道。密封塞320与进水管200内部的第二容置腔220靠近出水机构100的内表面223紧密抵接。密封塞320用于防止水流通过分水通道时漏水。密封塞320的材质可以是橡胶。如图1-4所示,揿动机构400包括第一揿动按钮410和第二揿动按钮420,分别与分水柱310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并从进水管200的外表面相对伸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水柱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揿动按钮410、第二揿动按钮420的中心插接,并且在连接处设有用于增大表面摩擦力的橡胶圈315。例如,第一揿动按钮410的中心具有盲孔430,供分水柱310的一端插入;分水柱310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圈315,当分水柱310的一端插入盲孔430后,橡胶圈315与盲孔430的内壁贴紧或者压紧;第二揿动按钮420也采用同样的设置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盲孔也可位于分水柱的一端,插入盲孔的插入端可以位于第一揿动按钮410的中心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揿动按钮410包括按压部411和按钮侧壁412,第一容置腔210的内侧壁、第二容置腔220的外侧壁以及第一容置腔210与第二容置腔220的连接处共同构成第一导向槽240,第一容置腔210与第二容置腔220的连接处构成第一导向槽240的槽底,按钮侧壁412的周边与槽底之间的垂直距离即第一揿动按钮410能够沿第一导向槽240移动的最大距离。第一导向槽240用于容纳按钮侧壁412、并允许按钮侧壁412在沿轴向上下移动。在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喷头,包括相互连接并相互连通的出水机构(100)和进水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00)包括水流调节机构(300),所述水流调节机构(300)位于所述进水管(200)内部,并通过揿动机构(400)来切换所述水流调节机构(300)的水流强弱档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喷头,包括相互连接并相互连通的出水机构(100)和进水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00)包括水流调节机构(300),所述水流调节机构(300)位于所述进水管(200)内部,并通过揿动机构(400)来切换所述水流调节机构(300)的水流强弱档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揿动机构(400)设置于所述进水管(200)上,并与所述水流调节机构(30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00)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210)和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210)内部的、用于容纳所述水流调节机构(300)的第二容置腔(220),所述第一容置腔(210)与所述第二容置腔(220)固定连接且不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调节机构(300)包括分水柱(310),所述分水柱(310)上开设有分水通道,所述分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水流的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通道包括小流量通道(311)和大流量通道(3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揿动机构(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智江
申请(专利权)人:潘智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