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将根据作为感温部的热电偶(30)的传感检测部(30a)的感知温度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温度式控制阀(100)固定于作为热源的金属板(200),使热高效地从金属板(200)向传感检测部(30a)传导。金属板(200)与温度式控制阀(100)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1)连结。利用托架(1)的弹力,相对于金属板(200)在轴线(L)方向上对温度式控制阀(100)的传感检测部(30a)侧进行施力。相对于金属板(200)(热源)在轴线(L)上可靠地确保作为受热部的传感检测部(30a)的位置。在托架1的弹性片(11A、11B)设有与第一接头(10a)及第二接头(10b)卡合的卡合部(11a、11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根据感温部的感知温度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
技术介绍
现今,根据热源的温度来控制冷却装置等的制冷剂的流量。为了根据热源的温度来高精度地控制流量,需要由感温部高效地感知热源的温度。这样,作为具备感应热源的温度的感温部的阀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22137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温度式控制阀(温度膨胀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13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的温度式控制阀是温度膨胀阀,但与感温筒无关地使冷冻循环的蒸发器的温度经由导热部件传导至感温室。但是,由于导热部件这样的其它部件介于作为热源的蒸发器与感温室(膨胀阀)之间,所以难以导热,有改进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在热源与感温部之间的导热效率变得良好的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方案一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将根据感温部的感知温度使阀芯沿轴线方向移动并由该阀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上述感温部所抵接的热源,上述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热源与上述温度式控制阀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连结,利用上述托架的弹力,相对于上述热源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对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上述感温部侧进行施力。方案二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上述托架构成为,具有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分离地对置的至少一对弹性片,并利用上述一对弹性片在上述轴向上夹住上述热源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一部分。方案三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二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在上述托架的相对于上述轴线的单侧具有连结上述一对弹性片的连结部,该托架构成为,相对于上述热源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从上述轴线的单侧的同一方向嵌入上述一对弹性片,并利用该弹性片夹住上述温度式控制阀和上述热源。方案四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二或三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上述温度式控制阀具有流动上述制冷剂的接头,并且至少一个接头沿与上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配置,而且上述托架的上述温度式控制阀侧的上述弹性片设置为与上述接头卡合。方案五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四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设置为与上述接头卡合的上述弹性片具有成为呈沿上述接头的长边方向的形状的凹部的卡合部。方案六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至五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上述热源与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感温部侧的一部分构成为在与上述轴线正交的平面处彼此接触。方案七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二至六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上述热源呈板状,上述托架的上述热源侧的上述弹性片构成为,与该热源的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相反一侧的底面对置,并利用上述托架的弹力来按压该底面。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方案一至七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通过由托架在轴线方向上对温度式控制阀的感温部侧进行施力,能够在轴线上将温度式控制阀的感温部固定于热源。因此,能够相对于热源在轴线上可靠地确保从热源受热的感温部的受热部的位置,从而能够使热高效地从热源向感温部传导。尤其,来自热源的热相对于温度式控制阀大致在轴线方向上传递,并且热的分布绕轴线均等,在温度式控制阀中,根据感知温度使阀芯沿轴线方向移动,因热的传递方向与阀芯的工作方向一致,因而能够进行与感知温度对应的稳定的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符号的说明1—托架,11A—弹性片,11B—弹性片,11a—卡合部,11b—卡合部,12—弹性片,12a—突部,13—水平板(连结部),14—垂直板(连结部),10—阀装置主体,10a—第一接头,10b—第二接头,20—操作部,20a—盖,20b—壳体,20c—膜片,30—热电偶(感温部),30a—传感检测部(受热部),30a1—平面,30b—动作轴,100—温度式控制阀,200—金属板(热源),200a—装配孔,200a1—平面,L—轴线,1′—托架,15—弹性片,16—第二垂直板,1″—托架,2—托架,21—垂直基部(连结部),22—弹性片,22a—卡合部,23—弹性片,23a—水平板,24—弹性片,24a—卡合部,40—阀装置主体,40a—第一接头,40b—第二接头,40c—槽,50—感温部,50a—盖,50b—壳体(受热部),100′—温度式控制阀,200′—配管(热源)。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固定构造的主视图。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及图4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该实施方式的温度式控制阀100由阀装置主体10、操作部20、以及作为“感温部”的热电偶30(参照图2)构成,该温度式控制阀100安装于作为“热源”的金属板200。在阀装置主体10安装有使制冷剂向内部的阀室流入的第一接头10a和使制冷剂从阀室流出的第二接头10b。并且,在阀装置主体10的阀室内设有沿轴线L方向移动的阀杆10c(参照图2)。阀杆10c具有阀芯(未图示),由该阀芯来开闭第一接头10a与第二接头10b之间的流路,从而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相对于阀装置主体10,操作部20与该阀装置主体10同轴地安装于金属板200侧。即,操作部20由固定于阀装置主体10的盖20a和与盖20a同径的壳体20b来构成外装壳体,并在其内部设有膜片20c(参照图2)。而且,在壳体20b的圆筒部20d内设有热电偶30。本专利技术中的“感温部”感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将根据感温部的感知温度使阀芯沿轴线方向移动并由该阀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上述感温部所抵接的热源,/n上述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n上述热源与上述温度式控制阀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连结,利用上述托架的弹力,相对于上述热源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对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上述感温部侧进行施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8 JP 2018-2474981.一种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将根据感温部的感知温度使阀芯沿轴线方向移动并由该阀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上述感温部所抵接的热源,
上述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与上述温度式控制阀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托架连结,利用上述托架的弹力,相对于上述热源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对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上述感温部侧进行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构成为,具有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分离地对置的至少一对弹性片,并利用上述一对弹性片在上述轴向上夹住上述热源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温度式控制阀固定于热源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托架的相对于上述轴线的单侧具有连结上述一对弹性片的连结部,该托架构成为,相对于上述热源和上述温度式控制阀从上述轴线的单侧的同一方向嵌入上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义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