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它将试验箱体和蓄冷箱体一体化制作,内置两组小功率制冷机组制冷,从而无需外置,并且制冷机组的成本低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维护简单,总功率只有1/2至1/3左右,大大减少了能耗;此外双开门通过在门一在靠近门二的内侧凹陷形成长条形缺口,缺口处安装有硅胶密封条,硅胶密封条的内侧与门一内侧隔热板、门二内侧隔热板的外侧齐平,并且硅胶密封条的端头贴紧门一和门二,从而使硅胶密封条的四个面将门一和门二的缝隙完全堵住,硅胶密封条与两扇门之间没有高低,保证了双开门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要求下,航天、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设备整机性能指标要求也不断上升,对产品零部件的性能指标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作为汽车、飞机的重要核心部件发动机、散热器、中冷器、机油冷却器、蒸发器等等的重要部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车的性能。快速温变试验,对这类液体内部循环工作的设备及零部件测试优为重要,模拟其最恶劣的工况,及其最为苛刻的测试条件。其中一项标准需要提供标准温度的低温液体和高温液体,将试验件在低温液体和高温液体内交替浸泡一定时间、次数,从而来评判试验件性能指标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普通的快速温变试验箱做普通的试验必须开大功训练场的制冷机组,从经济、环保和节能上都是极不合理的。快速温变试验箱对大型测试件进行测试时,需要用到大型的试验箱体,而大型的试验箱体的门为双开门,通常两扇门之间的密封条会高出门的内侧,导致双开门的密封性不好,容易出现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密封性好,避免泄漏的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它包括试验箱体、蓄冷箱体、制冷机箱体,所述试验箱体和蓄冷箱体一体化设置,所述制冷机箱体设置于试验箱体、蓄冷箱体的正下方,制冷机箱体中设置有试验箱制冷机组和蓄冷箱制冷机组,所述试验箱体与蓄冷箱体由出风风门和回风风门相连通;所述试验箱体内设有加热器和试验箱蒸发器,所述试验箱制冷机组与试验箱蒸发器相连,试验箱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量由试验箱蒸发器在试验箱体内进行热交换,并且试验箱体内还设有试验箱风叶,试验箱风叶由电机带动旋转,将加热器和试验箱蒸发器所产生的热量和冷量在试验箱体内偱环;所述蓄冷箱体内设有蓄冷箱蒸发器和蓄冷器,所述蓄冷箱制冷机组与蓄冷箱蒸发器相连,蓄冷箱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量由蓄冷箱蒸发器在蓄冷箱体内进行热交换,并且蓄冷箱体内还设有蓄冷箱风叶,蓄冷箱风叶由电机带动旋转,将蓄冷箱蒸发器产生的蓄冷器形成内循环,把冷量储存在蓄冷器上;所述试验箱箱体的正门设置有双开门,所述双开门包括一个由门一和门二组成的双开门,门一和门二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门一的内侧装有门一联接框,门一的外侧装有门一外框,所述门二的内侧装有门二联接框,门二的外侧装有门二外框,门一联接框与门一外框之间的间隙处装有门一外侧隔热板,门二联接框与门二外框之间的间隙处装有门二外侧隔热板,门一联接框和门二联接框的内侧分别设有门一内胆和门二内胆,并且门一联接框与门一内胆之间设有门一内侧隔热板,门二联接框与门二内胆之间设有门二内侧隔热板,所述门一在靠近门二的内侧凹陷形成长条形缺口,缺口处安装有硅胶密封条,所述硅胶密封条与长条形缺口的形状大小一致,硅胶密封条的内侧与门一内侧隔热板、门二内侧隔热板的外侧齐平,并且硅胶密封条的端头贴紧门一和门二。门一内部在门一联接框的内壁上装有多个门一加热丝,门二内部在门二联接框的内壁上装有多个门二加热丝。门一外框和门二外框的外侧为试验箱的箱外。门一内胆和门二内胆的内侧为试验箱内部的工作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将试验箱体和蓄冷箱体一体化制作,内置两组小功率制冷机组制冷,从而无需外置,并且制冷机组的成本低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维护简单,总功率只有1/2至1/3左右,大大减少了能耗;此外双开门通过在门一在靠近门二的内侧凹陷形成长条形缺口,缺口处安装有硅胶密封条,硅胶密封条的内侧与门一内侧隔热板、门二内侧隔热板的外侧齐平,并且硅胶密封条的端头贴紧门一和门二,从而使硅胶密封条的四个面将门一和门二的缝隙完全堵住,硅胶密封条与两扇门之间没有高低,保证了双开门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泄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双开门的剖面视图。其中:试验箱体1、蓄冷箱体2、制冷箱体3、试验箱制冷机组4、蓄冷箱制冷机组5、加热器6、试验箱蒸发器7、试验箱风叶8、蓄冷箱蒸发器9、蓄冷器10、蓄冷箱风叶11、出风风门12、回风风门13、双开门14、门一14.1、门一外框14.2、门一外侧隔热板14.3、门一联接框14.4、门一加热丝14.5、硅胶密封条14.6、门一内侧隔热板14.7、门一内胆14.8、工作室14.9、门二内胆14.10、门二内侧隔热板14.11、门二联接框14.12、门二加热丝14.13、门二外侧隔热板14.14、门二外框14.15、门二14.16、箱外14.17。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它包括试验箱体1、蓄冷箱体2、制冷机箱体3,所述试验箱体1和蓄冷箱体2一体化设置,所述制冷机箱体3设置于试验箱体1、蓄冷箱体2的正下方,制冷机箱体3中设置有试验箱制冷机组4和蓄冷箱制冷机组5。所述试验箱体1内设有加热器6和试验箱蒸发器7,分别用于产生的热量和冷量,所述试验箱制冷机组4与试验箱蒸发器7相连,试验箱制冷机组4产生的冷量由试验箱蒸发器7在试验箱体1内进行热交换,并且试验箱体1内还设有试验箱风叶8,试验箱风叶8由电机带动旋转,将加热器6和试验箱蒸发器7所产生的热量和冷量在试验箱体1内偱环。所述蓄冷箱体2内设有蓄冷箱蒸发器9和蓄冷器10,所述蓄冷箱制冷机组5与蓄冷箱蒸发器9相连,蓄冷箱制冷机组5产生的冷量由蓄冷箱蒸发器9在蓄冷箱体2内进行热交换,并且蓄冷箱体2内还设有蓄冷箱风叶11,蓄冷箱风叶11由电机带动旋转,将蓄冷箱蒸发器9产生的蓄冷器10形成内循环,把冷量储存在蓄冷器10上。所述试验箱体1与蓄冷箱体2由出风风门12和回风风门13相连通,当要快速降温时,出风风门12和回风风门13打开,蓄冷器10上的冷量经蓄冷箱蒸发器9、蓄冷箱风叶11,并且打开出风风门12经加热器6、试验箱风叶8吹到试验箱体1内,再经过打开的回风风门13回到蓄冷箱体2内;当试验箱体1内的温度到达要求的温度后,出风风门12和回风风门13关闭,由试验箱体1内的试验箱风叶8将加热器6和试验箱蒸发器7的热量和冷量形成内循环,从而稳定在相应的温度。此时的蓄冷箱体2内,由蓄冷箱风叶11抽送蓄冷箱蒸发器9产生的冷量形成蓄冷循环,为下一次快速降温做准备,如果下一循环时间比较长,也可由外部控制系统控制,停上蓄冷,当需要快速降温时,提前一段时间开始蓄冷循环。所述试验箱体1、蓄冷箱体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箱体内温度,温度传感器与外部控制系统相连,从而控制电机和二号电机的转速。所述试验箱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双开门14,所述双开门14由门一14.1和门二14.16组成,门一14.1和门二14.16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门一14.1的内侧装有门一联接框14.4,门一14.1的外侧装有门一外框14.2,所述门二14.16的内侧装有门二联接框14.12,门二14.16的外侧装有门二外框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试验箱体、蓄冷箱体、制冷机箱体,所述试验箱体和蓄冷箱体一体化设置,所述制冷机箱体设置于试验箱体、蓄冷箱体的正下方,制冷机箱体中设置有试验箱制冷机组和蓄冷箱制冷机组,所述试验箱体与蓄冷箱体由出风风门和回风风门相连通;/n所述试验箱体内设有加热器和试验箱蒸发器,所述试验箱制冷机组与试验箱蒸发器相连,试验箱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量由试验箱蒸发器在试验箱体内进行热交换,并且试验箱体内还设有试验箱风叶,试验箱风叶由电机带动旋转,将加热器和试验箱蒸发器所产生的热量和冷量在试验箱体内偱环;所述蓄冷箱体内设有蓄冷箱蒸发器和蓄冷器,所述蓄冷箱制冷机组与蓄冷箱蒸发器相连,蓄冷箱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量由蓄冷箱蒸发器在蓄冷箱体内进行热交换,并且蓄冷箱体内还设有蓄冷箱风叶,蓄冷箱风叶由电机带动旋转,将蓄冷箱蒸发器产生的蓄冷器形成内循环,把冷量储存在蓄冷器上;/n所述试验箱箱体的正门设置有双开门,所述双开门包括一个由门一和门二组成的双开门,门一和门二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门一的内侧装有门一联接框,门一的外侧装有门一外框,所述门二的内侧装有门二联接框,门二的外侧装有门二外框,门一联接框与门一外框之间的间隙处装有门一外侧隔热板,门二联接框与门二外框之间的间隙处装有门二外侧隔热板,门一联接框和门二联接框的内侧分别设有门一内胆和门二内胆,并且门一联接框与门一内胆之间设有门一内侧隔热板,门二联接框与门二内胆之间设有门二内侧隔热板,所述门一在靠近门二的内侧凹陷形成长条形缺口,缺口处安装有硅胶密封条,所述硅胶密封条与长条形缺口的形状大小一致,硅胶密封条的内侧与门一内侧隔热板、门二内侧隔热板的外侧齐平,并且硅胶密封条的端头贴紧门一和门二。/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密封的快速温变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试验箱体、蓄冷箱体、制冷机箱体,所述试验箱体和蓄冷箱体一体化设置,所述制冷机箱体设置于试验箱体、蓄冷箱体的正下方,制冷机箱体中设置有试验箱制冷机组和蓄冷箱制冷机组,所述试验箱体与蓄冷箱体由出风风门和回风风门相连通;
所述试验箱体内设有加热器和试验箱蒸发器,所述试验箱制冷机组与试验箱蒸发器相连,试验箱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量由试验箱蒸发器在试验箱体内进行热交换,并且试验箱体内还设有试验箱风叶,试验箱风叶由电机带动旋转,将加热器和试验箱蒸发器所产生的热量和冷量在试验箱体内偱环;所述蓄冷箱体内设有蓄冷箱蒸发器和蓄冷器,所述蓄冷箱制冷机组与蓄冷箱蒸发器相连,蓄冷箱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量由蓄冷箱蒸发器在蓄冷箱体内进行热交换,并且蓄冷箱体内还设有蓄冷箱风叶,蓄冷箱风叶由电机带动旋转,将蓄冷箱蒸发器产生的蓄冷器形成内循环,把冷量储存在蓄冷器上;
所述试验箱箱体的正门设置有双开门,所述双开门包括一个由门一和门二组成的双开门,门一和门二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门一的内侧装有门一联接框,门一的外侧装有门一外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飞,乔生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奥斯韦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