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955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9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着眼于改善办公区域的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空气调节的领域,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够基于不同房间的换气要求来灵活地进行不同空气调节模式的切换的空气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逐渐意识到当前的大多商务建筑(例如写字楼、办公大厦)等办公区域多、人员密度高的场所存在如下问题:(1)因采用密闭式设计,使得室内空气不流通;(2)因室内人员密度高,使得容易出现室内CO2浓度高、病菌传播等问题,进而导致室内人员身体不适、健康受损。通气换气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最直接的手段。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可采用以下几种具体措施来进行通风换气:1.窗户换气首先最容易想到的途径是通过在商务建筑的办公区域开设窗户以进行通风换气。但是,采取窗户换气,一方面换气效果差,特别是当室外空气质量不理想时,更是无法进行换气,另一方面,出于整体性安全考虑,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不允许人员私自开启窗户进行换气,再者,对于大型商务建筑来说,处于建筑中央的办公区域客观上无法设置进行换气的窗户。2.楼宇中央空调或新风系统换气另一种可想到的途径是利用设置于商务建筑的楼宇中央空调或是配合新风系统进行换气。已知在CN102705948A的专利文献中,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包括多个房间,在各房间的外墙的下部设有进气窗,在各房间的邻接走廊的内墙上部设有排气窗,各所述排气窗直接或通过水平管与竖直的引风管连通,所述引风管的底端封闭,引风管的顶端伸出高层建筑的顶层且设有风帽,在不用中央空调时,打开进气窗和排气窗,在气压作用下,新鲜空气从进气窗吸入,从排气窗排向引风管,再从引风管竖直向上排出高层建筑外,空气的流动带走房间内废气,风帽用于防止水、物进入引风管。但是,采取这种换气方式,一方面因楼宇中央空调或是新风系统只能实现预设的静态换气,使得不能根据室内人员进行动态的新风分配,且控制精度差,另一方面因商务建筑的中央空调的清洗不便或不及时,使得送入室内的空气不卫生,造成二次污染。3.空气净化设备净化空气再有一种可想到的途径是采用独立的空气净化设备,手动开启或是实时进行空气净化。但是,采取这种净化方式,一方面因只能实现空气的内循环净化,使得无法降低CO2浓度,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室内空气的改善,另一方面因单个空气净化设备的处理能力有限,对于商务建筑等办公区域多、人员密度高的场所来说,需要配备大量的空气净化设备,进而在大量的空气净化设备的后期维护方面亦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另外,除了要考虑办公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之外,室内的其他区域(下面也称为非办公区域)、例如前台、走廊、茶水间等面向普通人员开放的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也是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同样影响着建筑整体的空气洁净度。但是,目前的大多商务建筑(例如写字楼、办公大厦)着眼于如何确保办公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而尚未从整体的建筑空气洁净度出发对非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予以关注,亦尚未考虑过如何在确保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的同时兼顾非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而使整体的建筑空气洁净度处于适宜的范围。空气洁净度的典型性指标例如有PM2.5、CO2浓度、VOC等,其中:对于PM2.5这一特定参数,已知的是,直径越小,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际环境保护标准HJ633-2012,含量0-35μg/m3为优,含量35-75μg/m3为良,含量75-300μg/m3为差;对于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这一特定参数,已知的是,CO2浓度350-1000ppm为优,此时可认为是空气清新、呼吸顺畅,CO2浓度1000-2000ppm为良,此时可认为空气开始变得浑浊、部分人容易犯困,而CO2浓度2000-3000ppm为差,此时可认为空气浑浊,部分人会出现昏昏欲睡、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对于VOC(挥发性有机物),室内VOC主要来自建筑和装饰材料、燃烧产物、清洁剂及人体本身的排放等,而室外VOC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排放。因此,对于大多商务建筑(例如写字楼、办公大厦)来说,如何在着眼于改善办公区域的CO2浓度的同时,兼顾办公区域和非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例如,PM2.5、VOC等),使得整体的建筑空气洁净度处于适宜的范围,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系统,能避免非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受到二次破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着眼于改善办公区域的CO2浓度等不易通过净化处理的空气参数指标,以保证办公区域的空气洁净度。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兼顾办公区域和非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从而使得整体的建筑空气洁净度处于适宜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能着眼于改善办公区域的CO2浓度等不易通过净化处理的空气参数指标,并且兼顾办公区域和非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不仅能保证办公区域的空气洁净度,还能避免非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受到二次破坏,从而使得整体的建筑空气洁净度处于适宜的范围。为了实现上述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方案提供的是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装置主机,所述装置主机对进入其中的空气进行处理,在所述装置主机的主机壳体上形成有:设置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靠室内第一空间一侧的回风口和送风口;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靠室内第二空间一侧的排风口和进风口,所述主机壳体通过分隔板区划出从所述回风口向所述排风口的第一空气流通路径和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送风口的第二空气流通路径,在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中,或是在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处理组件。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由于在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中或是在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处理组件,因此,能对从室内第一空间排向室内第二空间的空气进行净化,由此,能够提高排向室内第二空间(换气空间)的空气品质,能避免非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受到二次破坏。另外,即使身处前台、走廊、茶水间等面向普通人员开放的非办公区域,也能确保其中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空气质量,进而能够提高建筑整体的空气洁净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二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中设置有旁通隔板,所述旁通隔板将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沿空气流动方向区划为排气第一路径和排气第二路径,所述第一处理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的所述排气第一路径中。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由于通过旁通隔板将排气路径进一步划分为排气第一路径和排气第二路径,并且将第一处理组件设置在排气第一路径中,因此,能根据室内第一空间的空气是否需要净化,选择使排气经过排气第一路径(需要净化)或排气第二路径(无需净化),由此,能使第一处理组件的使用寿命增长、更换频次降低,进而能够降低使用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三方案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主机壳体内部设置有内循环阀,所述主机壳体内部形成从所述回风口经由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机(110),所述装置主机(110)对进入其中的空气进行处理,/n在所述装置主机(110)的主机壳体(111)上形成有:设置于所述主机壳体(111)的靠室内第一空间(Sa)一侧的回风口(111a-1)和送风口(111a-2);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壳体(111)的靠室内第二空间(Sb)一侧的排风口(111b-1)和进风口(111b-2),/n所述主机壳体(111)通过分隔板(112)区划出从所述回风口(111a-1)向所述排风口(111b-1)的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和从所述进风口(111b-2)向所述送风口(111a-2)的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n在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中,或是在所述排风口(111b-1)处,设置有第一处理组件(11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机(110),所述装置主机(110)对进入其中的空气进行处理,
在所述装置主机(110)的主机壳体(111)上形成有:设置于所述主机壳体(111)的靠室内第一空间(Sa)一侧的回风口(111a-1)和送风口(111a-2);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壳体(111)的靠室内第二空间(Sb)一侧的排风口(111b-1)和进风口(111b-2),
所述主机壳体(111)通过分隔板(112)区划出从所述回风口(111a-1)向所述排风口(111b-1)的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和从所述进风口(111b-2)向所述送风口(111a-2)的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
在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中,或是在所述排风口(111b-1)处,设置有第一处理组件(116-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中设置有旁通隔板(115),所述旁通隔板(115)将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沿空气流动方向区划为排气第一路径(P1-1)和排气第二路径(P1-2),
所述第一处理组件(116-1)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的所述排气第一路径(P1-1)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机壳体(111)内部设置有内循环阀(113),
所述主机壳体(111)内部形成从所述回风口(111a-1)经由所述内循环阀(113)向所述送风口(111a-2)的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
所述内循环阀(113)能切换控制从所述回风口(111a-1)进入的回风沿所述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流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中、或是在所述送风口(111a-2)处,设置有第二处理组件(116-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风口(111b-2)处设置有开闭阀(118),所述开闭阀(118)能切换控制所述室内第二空间(Sb)的空气向所述室内第一空间(Sa)送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100)还包括检测单元,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100)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切换所述装置主机(110)的运转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是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111)内的回风传感器,或是单独地设置于所述室内第一空间(Sa)内的传感器。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特定空气参数检测步骤,在所述第一特定空气参数检测步骤中,检测室内第一空间(Sa)内的特定空气参数,并获得室内第一空间(Sa)的第一空气参数值(Xa);
流通路径切换步骤,在所述流通路径切换步骤中,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室内第一空间(Sa)的第一空气参数值(Xa)和预先设定的有关所述特定空气参数的第一预设值(Y)的比较,对开启内循环路径和开启排气路径进行切换。


9.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赜董锦萱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