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49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螺纹杆及设在圆竹竿外部的一个或多个夹持部,夹持部上垂直于圆竹竿轴向设有多个贯穿的螺孔,螺纹杆穿过螺孔将圆竹竿与夹持部紧固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从外向内夹紧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有利于固定圆竹竿或有助于将圆竹竿与其它标准化家具部件固定连接的结构,可以根据圆竹竿的实际直径大小和截面形态进行自我调节,并且可以将一定直径范围内的圆竹竿与其它家具部件进行有效固定,减少或克服了圆竹竿自身特点给圆竹竿在家具中的利用所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属于产品设计及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查询同类以相关产品的专利以及于此有关的论文:专利圆竹连接组件:专利公开号CN205977943U,专利申请号CN201620938343.7,适用于两个竹段沿同一轴线方向连接。专利一种适用于圆竹家具标准化、可拆装设计的连接件及家具:专利公开号CN204512106U,专利申请号CN201520194327.7,所述适用于圆竹家具标准化、可拆装设计的连接件本质上是传统包接结构在当代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方式下的一种生命延续。该产品端部或是带伸缩缝和内螺纹套筒,或是带外螺纹连接头;其形式多样,有一字型连接件、L型或T型连接件,还有三维三向连接件,适用于圆竹竿相互间连接和紧固。但是,由于与外螺纹连接头相连接的圆竹竿需要在其端头内部车出螺纹,与设有伸缩缝的内螺纹连接头相连接的圆竹竿需要在其端头外部车出螺纹,这种办法对圆竹竿的尺寸统一程度要求比较高。其中内螺纹连接头虽带有伸缩缝,但是对圆竹竿直径差异的包容仍然非常有限。因此,圆竹竿挑选所耗人工成本或时间成本较高。另外,与桌面连接时,需要一组由圆竹竿与连接件组合出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框架组件,所用连接件较多,这对圆竹家具外观形式的自然亲和感及文化感的保留不太有利。专利可拆装圆竹家具五金连接件:专利公开号CN202579513U,专利申请号CN201220162212.6,属于专利技术专利。所述结构件包括双头螺杆和拉杆。双头螺杆的两端通过螺纹分别与固定帽连接,并与圆竹竿的一个端部相紧固。与双头螺帽连接的拉杆的另一端与拉杆调节件通过螺纹相连接,并将另一根圆竹竿垂直地连接并固定到与双头螺杆相紧固的圆竹竿端部上。这套五金连接件藏于圆竹竿内部,用于圆竹竿的T型连接。从结构的力学关系看,也可用于圆竹竿与板材的T型连接。专利一种竹制品加工工艺及竹制桌子:专利公开号CN107415016A,专利申请号CN201710542543.X,所述工艺如下:用打磨竹皮后的标准圆竹竿安装到与之相垂直的圆竹竿上的圆孔中的办法组装出竹制品。专利一种竹制家具的连接装置:专利公开号:CN2882392,专利申请号:CN200620101266.6,所述连接件垂直穿过呈“井”字型堆叠的数根圆竹竿,两端通过螺纹与紧固件连接,将所有圆竹竿紧固在一起,是一种适用于制作圆竹家具的连接装置。论文:杨凌云.圆竹家具新型接合结构设计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JournalofBambooResearch,2015,34(1):26-30,所述结构方式与上述同类产品专利中所提出的结构方式相似。论文:贺瑞林.基于结构创新的圆竹家具设计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该论文收集并概述了所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唐开军等通过收集、归纳,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主要部件分为框架与板状部件两大类,并分别从框架结构、板件结构、装配结构三方面讨论了竹家具的结构特征。陈哲从传统竹家具的结构着手,对传统竹家具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传统竹家具结构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对传统竹家具的新结构进行了探索,设计出了内置式、套接式、L字金属片式等多种圆竹家具专用五金连接件。张琛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产品价值与现状,提出了量产化的圆竹家具设计概念题案,并进行了圆竹家具拆装结构方案设计,设计出了套接式连接件和包接式连接件两个系列方案,其设计方案有一定创新性。向颖晰等在《传承与挖掘传统竹工艺一一湘西原竹家具"大郁竹躺椅"的间架结构浅析》一文中,W具有代表性的"大郁竹躺椅"的间架结构为切入点,对大郁家具中的结构、工艺流程和制作技巧作了深入而详细的探讨与研究。冯怡以四川民间传统竹家具为范本,对传统竹家具的造型、结构、加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并对传统竹家具的现代化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传统竹家具的发展应注重造型符号的选取和搭配,同时运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实现圆竹家具结构的可拆装化。王喆通过对圆竹家具传统连接结构的整理和对国内外优秀圆竹家具设计案例的分析,提出圆竹家具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对其连接结构的再设计,实现产品的平板包装;基于连接结构设计对圆竹家具的重要性,以及圆竹家具连接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圆竹家具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最终结合设计实践,以论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承湘宇以小郁竹器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査法,通过采访传承人、优秀竹艺大师,以及自身参与学习制作小郁竹家具等方法,为小郁竹器的结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前面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小郁竹器现有典型结构形式存在的缺陷。研究发现:小郁竹器多为框架式不可折叠的整体结构,不利于包装运输,且结构强度及其框架间的连接存在着离散性缺点。然后,针对缺陷问题做了相应的改良设计,提出整体加固的改良方式,并提出了理论性折叠结构的具体方案。杨凌云以圆竹家具接合方式为切入点,提出从设计开始进行改革,在设计中考虑引入绿色设计、可拆装化、量产化等概念;并采用借鉴法、移植法等,设计出了4种新式圆竹家具接合方式,为圆竹家具实现化械化工业生产、可拆装化等提供了借鉴。论文:贺瑞林,周梓雲,张仲凤.圆竹家具结构创新设计.林产工业[J].2016,43(4):52-54,文章介绍了局部注塑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连接处达到结构力学要求,并且不会破坏圆竹竿的外观效果。文末提出:圆竹家具结构创新的方向与要求应是使圆竹家具零部件、结构形式方便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和适应当下新的市场、销售模式等的要求,即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可拆装化。这一观点触及当代圆竹家具设计、生产和市场的痛点。论文:姚利宏,徐伟涛,游茜,费本华,宋莎莎.圆竹家具设计探究.林产工业[J].2018,45(3):26-30,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嵌套结构的结构设计:在与竹材的连接处利用其他可收缩材料如采用弹性胶圈以适应不同直径的圆竹,解决圆竹竿尺寸不统一的问题,并且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圆竹竿的外观完整性和结构的强度。文章提出,现代改良的圆竹家具结构主要是在于新的五金件、新材料和新外观造型,满足不同角度的连接形式而不局限于传统家具横平竖直的“十”字形和“T”形,实现家具造型的多样性。家具外观也从传统的造型脱颖而出,更符合现代简洁清晰的审美趋向。但是在文章所给的例子中,符合现代简洁清晰的审美趋向的设计几乎都无法摆脱手工制作,难以用现代机械化生产方式进行量产。论文:张琛.基于量产化的圆竹家具设计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6,文章提出了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在调研清楚常用竹种(含竹种学名和别名)的特性和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定向培育竹材基地、根据标准在竹产地组织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与专业的相关生产企业联合生产,组织产品加工,优化装配步骤,并重视流通和回收再利用环节。作者在借鉴传统圆竹家具常用连接结构和现代拆装家具连接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可拆装圆竹家具的连接构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用现代机械化生产方式进行量产,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螺纹杆(2)和设在圆竹竿(1)外圆周面的夹持部,圆竹竿(1)通过夹持部和外部构件连接,夹持部上垂直于圆竹竿(1)轴向设有多个贯穿的螺孔(3),螺纹杆(2)穿过螺孔(3)与夹持部在圆竹竿(1)外圆周面形成用于固定圆竹竿(1)的夹紧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螺纹杆(2)和设在圆竹竿(1)外圆周面的夹持部,圆竹竿(1)通过夹持部和外部构件连接,夹持部上垂直于圆竹竿(1)轴向设有多个贯穿的螺孔(3),螺纹杆(2)穿过螺孔(3)与夹持部在圆竹竿(1)外圆周面形成用于固定圆竹竿(1)的夹紧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3)至少为两组,每组螺孔(3)至少有两个,每组螺孔(3)内的螺纹杆(2)与圆竹竿(1)表面接触点的连线平行于圆竹竿(1)的中心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需要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用于加强连接的辅强板,辅强板上设有与夹持部上位置大小一致的螺孔(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构件的固定部(5)和用于连接圆竹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