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9488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在湿喷机原有的液压系统中加入了油路集成分配器,该分配器能够协调液压油在两个液压油缸之间与S管摆缸之间协调供给,实现左右液压油缸与S管摆缸之间的协调往复交替无间隙运动,进而实现湿喷机的无间歇泵送,提高湿喷效率。油路集成分配器整体为一液压油路回路总成,其内设置多个油路通道,协调液压油定向供给,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湿喷机
,具体为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湿喷机是矿用设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喷浆设备,利用液压泵产生的推力,使两个油缸往复交替运动,将稠密流动物料由输送管道送至混流管处,经压缩空气送至喷头喷出。目前市场上用的混凝土湿喷机功能不足,油缸的交替运动之间有间歇,使得喷浆施工时间上有间歇,间歇性施工很容易堵塞管路,造成设备损坏等缺陷。具体原因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混凝土湿喷机液压控制回路较为单一,无法实现双油缸之间的无间歇交替运动。这在设备具体施工过程中表现为流畅性能不足,具体表现在设备磨损,设备清洗,管道维护上,人员配置上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双液压油缸与S管摆缸的联动,实现液压油缸无间歇交替往复运动与混凝土的无间歇泵送,提高效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一联多路阀、油路集成分配器、用于推送湿喷机出料的左液压油缸和右液压油缸和用于控制湿喷机输送管路切换的S管摆缸,其中,所述液压油箱出油口与一联多路阀进油口连接,一联多路阀的出油口与油路集成分配器的总进油孔连接,所述总进油孔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内的左液压油缸供油孔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供油孔与左液压油缸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和右液压油缸的前端均设置有由信号控制器控制的油孔A和油孔B,所述左液压油缸上的油孔A与右液压油缸上的油孔A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上的油孔B与油路集成分配器上的左液压油缸回油孔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回油孔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内的左摆缸供油孔连接,所述左摆缸供油孔与S管摆缸的左摆缸油孔连接,所述S管摆缸的右摆缸油孔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内的右摆缸供油孔连接,所述右摆缸供油孔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内的右液压油缸供油孔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供油孔与右液压油缸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上的油孔B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内的右液压油缸回油孔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回油孔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内的右摆缸供油孔连接;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上还设置有总回油孔,所述左液压油缸回油孔与总回油孔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总回油孔的出油口与一联多路阀上的回油口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左液压油缸供油孔与左液压油缸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右液压油缸供油孔与右液压油缸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作为优选的,所述左液压油缸中的油孔B与左液压油缸回油孔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作为优选的,所述右液压油缸回油孔与右摆缸供油孔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作为优选的,所述左液压油缸回油孔与总回油孔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一由时间继电器控制的电磁阀。作为优选的,所述电磁阀的开闭时间为左液压油缸、右液压油缸和S管摆缸往复运动一个周期所用时间。作为优选的,所述信号控制器包括一用于监测液压油缸内活塞位移程度的位移传感器和与位移传感器配合的用于控制油孔A和油孔B开闭的电磁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在湿喷机原有的液压系统中加入了油路集成分配器,该分配器能够协调液压油在两个液压油缸之间与S管摆缸之间协调供给,实现左右液压油缸与S管摆缸之间的协调往复交替无间隙运动,进而实现湿喷机的无间歇泵送,提高湿喷效率。油路集成分配器整体为一液压油路回路总成,其内设置多个油路通道,协调液压油定向供给,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左液压油缸伸出、右液压油缸收回状态下的液压油路前半段循环供油连接示意图;图2为左液压油缸收回、右液压油缸伸出状态下的液压油路后半段循环供油连接示意图;图3为液压油路完整循环供油连接示意图。图中标记:1、液压油箱,2、一联多路阀,3、油路集成分配器,31、总进油孔,32、左液压油缸供油孔,33、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4、左摆缸供油孔,35、右摆缸供油孔,36、右液压油缸供油孔,37、右液压油缸回油孔,38、总回油孔,4、左液压油缸,5、右液压油缸,6、S管摆缸,61、左摆缸油孔,62、右摆缸油孔,7、信号控制器,8、单向阀,9、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1、一联多路阀2、油路集成分配器3、用于推送湿喷机出料的左液压油缸4和右液压油缸5和用于控制湿喷机输送管路切换的S管摆缸6,其中,所述液压油箱1出油口与一联多路阀2进油口连接,一联多路阀2的出油口与油路集成分配器3的总进油孔31连接,所述总进油孔31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左液压油缸供油孔32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供油孔32与左液压油缸4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4和右液压油缸5的前端均设置有由信号控制器7控制的油孔A和油孔B,所述左液压油缸4上的油孔A与右液压油缸5上的油孔A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4上的油孔B与油路集成分配器3上的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左摆缸供油孔34连接,所述左摆缸供油孔34与S管摆缸6的左摆缸油孔61连接,所述S管摆缸6的右摆缸油孔62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摆缸供油孔35连接,所述右摆缸供油孔35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液压油缸供油孔36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供油孔36与右液压油缸5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5上的油孔B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液压油缸回油孔37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回油孔37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摆缸供油孔35连接;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上还设置有总回油孔38,所述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与总回油孔38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总回油孔38的出油口与一联多路阀2上的回油口连接。以上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优化或限定。进一步的,所述左液压油缸供油孔32与左液压油缸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右液压油缸供油孔36与右液压油缸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8。进一步的,所述左液压油缸4中的油孔B与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8。进一步的,所述右液压油缸回油孔37与右摆缸供油孔3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8。进一步的,所述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与总回油孔38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一由时间继电器控制的电磁阀9。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9的开闭时间为左液压油缸4、右液压油缸5和S管摆缸6往复运动一个周期所用时间。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控制器7包括一用于监测液压油缸内活塞位移程度的位移传感器和与位移传感器配合的用于控制油孔A和油孔B开闭的电磁阀门。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油路循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左液压油缸的推进与S管摆缸6的摆动,实现S管与左液压油缸4逐渐之间的衔接配合,完成泵送;第二阶段为有液压油缸5的推进与S管摆缸6的摆动,实现S管与右液压油缸5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箱(1)、一联多路阀(2)、油路集成分配器(3)、用于推送湿喷机出料的左液压油缸(4)和右液压油缸(5)和用于控制湿喷机输送管路切换的S管摆缸(6),其中,所述液压油箱(1)出油口与一联多路阀(2)进油口连接,一联多路阀(2)的出油口与油路集成分配器(3)的总进油孔(31)连接,所述总进油孔(31)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左液压油缸供油孔(32)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供油孔(32)与左液压油缸(4)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4)和右液压油缸(5)的前端均设置有由信号控制器(7)控制的油孔A和油孔B,所述左液压油缸(4)上的油孔A与右液压油缸(5)上的油孔A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4)上的油孔B与油路集成分配器(3)上的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左摆缸供油孔(34)连接,所述左摆缸供油孔(34)与S管摆缸(6)的左摆缸油孔(61)连接,所述S管摆缸(6)的右摆缸油孔(62)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摆缸供油孔(35)连接,所述右摆缸供油孔(35)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液压油缸供油孔(36)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供油孔(36)与右液压油缸(5)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5)上的油孔B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液压油缸回油孔(37)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回油孔(37)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摆缸供油孔(35)连接;/n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上还设置有总回油孔(38),所述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与总回油孔(38)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总回油孔(38)的出油口与一联多路阀(2)上的回油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液压湿喷机液压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箱(1)、一联多路阀(2)、油路集成分配器(3)、用于推送湿喷机出料的左液压油缸(4)和右液压油缸(5)和用于控制湿喷机输送管路切换的S管摆缸(6),其中,所述液压油箱(1)出油口与一联多路阀(2)进油口连接,一联多路阀(2)的出油口与油路集成分配器(3)的总进油孔(31)连接,所述总进油孔(31)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左液压油缸供油孔(32)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供油孔(32)与左液压油缸(4)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4)和右液压油缸(5)的前端均设置有由信号控制器(7)控制的油孔A和油孔B,所述左液压油缸(4)上的油孔A与右液压油缸(5)上的油孔A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4)上的油孔B与油路集成分配器(3)上的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连接,所述左液压油缸回油孔(33)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左摆缸供油孔(34)连接,所述左摆缸供油孔(34)与S管摆缸(6)的左摆缸油孔(61)连接,所述S管摆缸(6)的右摆缸油孔(62)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摆缸供油孔(35)连接,所述右摆缸供油孔(35)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液压油缸供油孔(36)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供油孔(36)与右液压油缸(5)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5)上的油孔B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液压油缸回油孔(37)连接,所述右液压油缸回油孔(37)与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内的右摆缸供油孔(35)连接;
所述油路集成分配器(3)上还设置有总回油孔(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发院张国印王海伟张万里彭治源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鸿顺源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