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合床,主要是在一主座两旁各组装一依序由内框座、连接座、外框座等所联结枢设组成的床架组,其中,两床架组上装设有一提摆机构,此提摆机构包括有一挂杆与枢设于其两端的两对摆杆,此挂杆在折合床展开时乃跨架在主座上;各对摆杆,乃一端枢装在挂杆端部,另端分别枢装于两边床架组同一面的两内框座外侧;当上拉挂杆时,两对摆杆连动两床架组收折成四段,同时两对摆杆摆夹成尖立状并将挂杆顶持于上方,而可供披挂棉被。(*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尤指一种四段对折式折合床。一般折合床的使用,通常是为求空间的利用,而能在使用时将其展开摊平以供躺卧,不使用时又能加以折合以利收藏,其设计上可见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是在一主座1左右对应枢装有呈平面状设置的两床架组2、2’所组成,其中,主座1具有两前後平行的固定板11,在两固定板11间架设一对连杆12,于每一固定板11底端都组装有一对可撑设于地面的第一滑轮13;而每一床架组2、2’均包含一内框座21、一连接座22、一外框座23、二弹性条24及装设于内、外框座21、23上的两床垫25;其中内框座21,具有两支分别藉一第一枢轴212枢设在两固定板11上的支杆211,为了便于提握,在其中一支杆211的外侧组装一握杆213。连接座22,其底部为一平直段221,其两端往上垂直弯折并于顶部设有由枢接片所构成的枢接部222,两枢接部222再分别藉一第二枢轴223与内框座21的两支杆211相枢接。外框座23,其大致呈U型弯折状,包含一中间的连接段231,及两端同向垂直弯折的二衔接段232,使每一衔接段232可分别藉一第三枢轴233与连接座22的枢接部222相枢接,在连接段231上至少设有一第二滑轮234,在床架组2收合时可撑抵于地面,外框座23上另设有一对在床架组2展开时可撑设于地面的脚架235,且各脚架235下端装设有一第三滑轮237。二弹性条24,其一钩设在主座1的连杆12与连接座22的平直段221上所分设呈钩体状的第一、第二卡部121、224的间,另一则钩设在连接座22与外框座23的连接段231上所分设的第三、第四卡部225、236的间。整体折合床的展开使用状态,可藉四个第一滑轮13以及四个第三滑轮237撑设于地面上,此时,四条弹性条24呈受拉伸状态。参阅图2,两边的床架组2、2’的收合方式都相同,都是上提握杆213,使两边连接座22往上相向摆合,其同时配合各弹性条24的收缩弹力,使两外框座23外端也往主座1相向摆合;收合後此等内、外框座21、23会直立并排靠合,形成为四段对折收合状;欲展开时,乃将外框座23外拉的同时,使连接座22的位置逐渐降低,便可轻易的展开折合床。虽然上述折合床的展开、收折操作与包装、运送时尚称便利,然因使用上的需要,有人习惯在折合床收合後将棉被披挂在折合床上,以免增加额外收藏棉被的麻烦,但上述折合床收成四段对折的方式,将导致高度不足而使披挂的棉被下端垂地,因此对于有披挂棉被需求的人而言乃有所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折合床在作四段式对折收合後,仍可方便披挂棉被而不致垂地,即可便利于披挂棉被的折合床构造。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一主座两旁各组装一依序由内框座、连接座、外框座等联结枢设的床架组所组成的折合床,其中,内框座由一对平行的支杆所构成,而以两支杆一端枢设在主座的两固定板上,另端则与连接座前後平行设置的二枢接部一端形成枢设,二枢接部另端再和外框座枢接,并于连接座与外框座间,以及连接座与主座间分别组装一条具有拉伸作用的弹性条,在内、外框座上再分别组装一床垫;其特点是,在两床架组上还设置一提摆机构,此提摆机构包括有一挂杆与垂直枢设于其两端的两对摆杆,其中,挂杆在折合床展开摊平时,乃跨架于主座的两固定板上;每一对摆杆,乃以一端同轴重叠地枢装于上述挂杆端部,两摆杆另端则分别枢装于两边床架组同一面的两内框座外侧面上,而与内框座平行,且相枢设的位置乃接近于内框座与连接座枢设处。整体折合床的收合,可藉上拉提摆机构的挂杆时,以其两对摆杆连动两床架组的两连接座相向上移,而令四个框座直立并排靠向主座,此时受上拉的两对摆杆乃摆夹成尖立状使挂杆顶持于上方,而可在挂杆上披挂棉被。本技术由于在床架组上增设了提摆机构,当整体折合床呈四段式对折收合後,藉往上形成的尖立状的提摆机构,而可于披挂棉被时避免棉被下端垂地,因此对于有披挂棉被需求的人而言,确实可提供甚的便利性,非常实用。下面通过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折合床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折合床的展开正视示意图。图2是以往折合床的收折正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展开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收折正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摆杆与内框座枢设处的立体分解放大示意图。配合参阅图3及图4,本技术实施例1的折合床,同样是在一主座3两侧分别组装一左右对称的床架组4、4’,并另有一装设于二床架组上的提摆机构5,而由于本实施例中各床架组4、4’都由一内框座41、一连接座42、一外框座43、两弹性条44及两座垫45等所组成的构造,大致与前述以往折合床相同,因此以下不多作冗述,仅针对提摆机构5详加说明,提摆机构5包括有一挂杆51与垂直枢设于其两端的两对摆杆52,其中挂杆51,当整体折合床展开摊平时,挂杆51两端跨架于主座3的两固定板31上所预设的凹槽311(可见于图4中)。各对摆杆52,其一端以两摆杆52同轴重叠的方式枢装于上述挂杆51端部,两摆杆52另端则往外相对展开,而分别枢装于两边床架组4、4’的两内框座41的同面两支杆411外侧面,使摆杆52大致平行设置于内框座41的支杆411外侧面,且摆杆52与内框座51相枢设的位置,是接近于支杆411与连接座42的枢接部421枢设处。整体折合床两边的床架组4、4’的收合,只要上拉提摆机构5的挂杆51,便可连动其两端所枢设的两对摆杆52上提内框座41的支杆411接近连接座42端,也就是两边床架组4、4’的连接座42将受两对摆杆52所传递的往上提摆力,而同时往内上方相向摆合靠拢,配合原本呈拉伸状态的弹性条44所积蓄的拉持弹力,将两侧的外框座43外端往内拉合而形成如图4所示整体折合床收合成四段对折的状态,也就是整体提摆机构5的各对摆杆52由原先呈一字展开的状态,受挂杆51上提而对应摆夹成尖立状态,此时挂杆51受两对摆杆52顶持于较高位置,因此可将棉被50披挂于受顶持于上方的挂杆51,而能解决四段对折高度不足所导致棉被垂地的困扰。欲展开折合床时,乃将外框座43外拉,使连接座42的位置逐渐降低的同时,带动提摆机构5的两对摆杆52逐渐往下张开而连动挂杆51下移,便可轻易将折合床展开至如前述图3所述摊平以供躺卧的状态。参阅第二实施例,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处不再赘述,仅针对不同点加以详细说明,其不同点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提摆机构的摆杆6和内框座7相枢设处,在设计上是以可拆解的方式形成枢设,也就是在摆杆6上开设有一呈枢孔状的第一枢接部61,且第一枢接部61内侧边缘更开设有一条状的嵌槽611,而在内框座7外侧面上凸设有一第二枢接部71,第二枢接部71由内框座7面上所凸设的一支体711末端形成一宽扁状的帽部712所构成,于是摆杆6的第一枢接部61可以垂直方向套经内框座7上的第二枢接部71的帽部712而相枢设,使摆杆6与内框座7间的装组,形成便利拆解的枢设方式,且第二枢接部71的支体711可对应嵌入第一枢接部61的嵌槽611,因此当提摆机构用于披挂棉被时,其往上摆夹的摆杆6可藉嵌槽611对应嵌套于内框座7的支体711上,而提供更隹的稳固性;又由于在整体折合床在展开或收合过程中,提摆机构的摆杆6与上述内框座7间的相对位移方向,都为平行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合床,其在一具有前後两平行固定板的主座两侧分别组装一床架组,每一床架组包含有一内框座、一连接座与一外框座,其中,内框座由一对平行的支杆所构成,而以两支杆一端枢设在主座的两固定板上,另端则与连接座前後平行设置的二枢接部一端形成枢设,二枢接部另端再和外框座枢接,并于连接座与外框座间,以及连接座与主座间分别组装一条具有拉伸作用的弹性条,在内、外框座上再分别组装一床垫;其特征在于:上述两床架组上另装设有一提摆机构,提摆机构包括有一挂杆与垂直枢设于其两端的两对摆杆,其中: 挂杆,当整体折合床展开摊平时,所述挂杆两端跨架于主座的两固定板上;每一对摆杆,乃以两摆杆的一端重叠地枢装于上述挂杆的端部,两摆杆另端则分别枢装于两边床架组的两内框座的同面两支杆外侧面,当折合床展开摊平时,摆杆平行设置于支杆外侧面,且 摆杆与内框座枢设的位置是接近于支杆与连接座枢设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欣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