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41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包括第一叠合板以及第二叠合板,第一叠合板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一现浇叠合层以及第一焊接钢筋架,第二叠合板包括第二预制板、第二现浇叠合层以及第二焊接钢筋架,第一叠合板和第二叠合板之间设有第一受力钢筋组件和第一连接钢筋网,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相抵接,第一现浇叠合层和第二现浇叠合层浇筑为一体,第一焊接钢筋架和第二焊接钢筋架为整体网格钢筋结构的,起到焊接固定作用,使得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制作时可以减少厚度,均匀地起到抗剪作用,现场无需进行大量的钢筋绑扎,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行业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常用的楼板形式就是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利用钢筋固定在支座上,最后在支座和一个或者多个拼接叠合板的待浇筑空间上浇筑混凝土。现有叠合板采用的桁架钢筋的主要作用是在预制底板构件生产脱模、吊装时(短暂工况),增加预制底板的刚度和承载力。预制底板在施工安装完成后和现浇叠合层混凝土形成叠合板(正常使用工况),在叠合板的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之间的交接面需要设置抗剪结构,而现有的桁架钢筋布置密度不大,不能完全覆盖交接面,结构受力不合理。且在施工现场,对于拼接的桁架钢筋叠合板,板与板之间的连接钢筋以及现浇叠合层的受力钢筋需人工绑扎在桁架钢筋上,施工现场工作量大,降低施工效率,建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拼接叠合板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合理,并提高施工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包括第一叠合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叠合板相拼接的第二叠合板,所述第一叠合板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一现浇叠合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的第一焊接钢筋架,所述第一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一钢筋网、第二钢筋网以及第一连接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内,所述第二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内,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的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端部向内侧缩进,所述第二叠合板包括第二预制板、第二现浇叠合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板和所述第二现浇叠合层的第二焊接钢筋架,所述第二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三钢筋网、第四钢筋网以及第二连接钢筋,所述第三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板内,所述第四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二现浇叠合层内,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四钢筋网的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端部向内侧缩进,所述第一叠合板和所述第二叠合板之间设有第一受力钢筋组件,所述第一受力钢筋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相连接,所述第一受力钢筋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钢筋网相连接,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相抵接,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和所述第二现浇叠合层浇筑为一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受力钢筋组件的两端均为向下弯曲的机械锚固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叠合板和所述第二叠合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钢筋网,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网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顶面,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网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顶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预制板的顶面边沿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切口,所述第二预制板的顶面边沿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一连接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底面边沿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底面边沿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内设有弹性网格布。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钢筋网包括第一横向钢筋以及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相交的第一纵向钢筋,所述第一横向钢筋和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包括第二横向钢筋以及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相交的第二纵向钢筋,所述第二横向钢筋和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钢筋和所述第一纵向钢筋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钢筋和所述第二纵向钢筋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所述第三钢筋网包括第三横向钢筋以及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相交的第三纵向钢筋,所述第三横向钢筋和所述第三纵向钢筋焊接连接,所述第四钢筋网包括第四横向钢筋以及所述第四横向钢筋相交的第四纵向钢筋,所述第四横向钢筋和所述第四纵向钢筋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向钢筋和所述第三纵向钢筋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横向钢筋和所述第四纵向钢筋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叠合板的支座,所述第一叠合板设于所述支座的一侧,所述支座包括支座钢筋架以及支座主体,所述支座钢筋架设于所述支座主体内,所述支座与所述第一叠合板之间设有第二受力钢筋组件,所述第二受力钢筋组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座主体内,所述第二受力钢筋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相连接,所述支座主体和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浇筑为一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座与所述第一叠合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钢筋网,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网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网延伸至所述支座主体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受力钢筋组件延伸至所述支座主体内的一端为向所述支座主体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叠合板的所述第二钢筋网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网延伸至所述支座主体内的一端为向所述支座主体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叠合板的所述第一预制板的顶面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所述第一连接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网和所述第二钢筋网焊接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网格钢筋结构的第一焊接钢筋架,同样也形成整体网格钢筋结构的第二焊接钢筋架,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钢筋对所述第一钢筋网起到焊接固定作用,所述第二连接钢筋对所述第三钢筋网起到焊接固定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制作时可以减少厚度,降低生产用料,而且所述第一连接钢筋和所述第二连接钢筋占用空间小,可以增加布置密度,均匀地起到抗剪作用,以保证所述第一叠合板和第二叠合板形成整体的叠合受力模式,结构受力更加合理。在施工拼接时,因为所述第一焊接钢筋架和所述第二焊接钢筋架在工厂内已经完成,现场无需进行大量的钢筋绑扎,利用所述第一受力钢筋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和所述第四钢筋网,对所述第一叠合板和所述第二叠合板起到拉力作用,浇筑后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不易开裂,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先实施例的拼接叠合板结构的拼接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先实施例的拼接叠合板结构的中间支座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先实施例的拼接叠合板结构的边支座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先实施例的拼接叠合板结构中第一叠合板和第二叠合板未浇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第一叠合板;110.第一预制板;120.第一现浇叠合层;130.第一钢筋网;131.第一横向钢筋;132.第一纵向钢筋;140.第二钢筋网;141.第二横向钢筋;142.第二纵向钢筋;150.第一连接钢筋;200.第二叠合板;210.第二预制板;220.第二现浇叠合层;230.第三钢筋网;231.第三横向钢筋;232.第三纵向钢筋;240.第四钢筋网;241.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叠合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叠合板相拼接的第二叠合板,/n所述第一叠合板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一现浇叠合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的第一焊接钢筋架,所述第一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一钢筋网、第二钢筋网以及第一连接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内,所述第二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内,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的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端部向内侧缩进,/n所述第二叠合板包括第二预制板、第二现浇叠合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板和所述第二现浇叠合层的第二焊接钢筋架,所述第二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三钢筋网、第四钢筋网以及第二连接钢筋,所述第三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板内,所述第四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二现浇叠合层内,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四钢筋网的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端部向内侧缩进,/n所述第一叠合板和所述第二叠合板之间设有第一受力钢筋组件,所述第一受力钢筋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相连接,所述第一受力钢筋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钢筋网相连接,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相抵接,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和所述第二现浇叠合层浇筑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叠合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叠合板相拼接的第二叠合板,
所述第一叠合板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一现浇叠合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的第一焊接钢筋架,所述第一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一钢筋网、第二钢筋网以及第一连接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内,所述第二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内,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的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端部向内侧缩进,
所述第二叠合板包括第二预制板、第二现浇叠合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板和所述第二现浇叠合层的第二焊接钢筋架,所述第二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三钢筋网、第四钢筋网以及第二连接钢筋,所述第三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板内,所述第四钢筋网位于所述第二现浇叠合层内,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四钢筋网的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端部向内侧缩进,
所述第一叠合板和所述第二叠合板之间设有第一受力钢筋组件,所述第一受力钢筋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相连接,所述第一受力钢筋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钢筋网相连接,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相抵接,所述第一现浇叠合层和所述第二现浇叠合层浇筑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钢筋组件的两端均为向下弯曲的机械锚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合板和所述第二叠合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钢筋网,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网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顶面,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网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顶面边沿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切口,所述第二预制板的顶面边沿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一连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底面边沿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底面边沿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艾荣黎加纯李一品许文杰陈敬恒邓宝瑜杨小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