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解决基坑底涌水的堵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9394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坑工程应急抢险治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解决基坑底涌水的堵水方法,解决了基坑底部涌水的技术问题。其步骤为:当基坑底发生大范围涌水现象时,结合原始勘察报告,准确判断基坑底各土层性质,确定相对隔水层位置;根据相对隔水层的深度,若基坑底面距离相对隔水层大于20米且基坑底面面积小于500平方米;或者基坑底面距离相对隔水层大于20m,且基坑形状为宽度小于15m的长条形,则选择基坑封底法进行施工堵水;其余情况均选择接长既有截水帷幕法进行施工堵水。该方法施工简便,能有效结合基坑形状和基坑底土性,选择具体的堵水方法,在基坑底部涌水工程抢险中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解决基坑底涌水的堵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工程应急抢险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解决基坑底涌水的堵水方法。
技术介绍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往往需要配合降水施工。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基坑坑底会发生大范围涌水现象。特别是基坑坑底为砂土时,涌水量较大,导致周边地表及附近建(构)筑物产生过大沉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基坑底部涌水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解决基坑底部涌水的堵水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解决基坑底涌水的堵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当基坑底发生大范围涌水现象时,及时将涌水区域回填,结合原始勘察报告,准确判断基坑底各土层性质,确定相对隔水层位置;第二步、根据相对隔水层的深度,若基坑底面距离相对隔水层大于20米且基坑底面面积小于500平方米;或者基坑底面距离相对隔水层大于20m,且基坑形状为宽度小于15m的长条形,则选择基坑封底法进行施工堵水;其余情况均选择接长既有截水帷幕法进行施工堵水;所述接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解决基坑底涌水的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当基坑底发生大范围涌水现象时,及时将涌水区域回填,结合原始勘察报告,准确判断基坑底各土层性质,确定相对隔水层(1)位置;/n第二步、根据相对隔水层(1)的深度,若基坑底面(2)距离相对隔水层(1)大于20米且基坑底面(2)面积小于500平方米;或者基坑底面(2)距离相对隔水层(1)大于20m,且基坑形状为宽度小于15m的长条形,则选择基坑封底法进行施工堵水;其余情况均选择接长既有截水帷幕(3)法进行施工堵水;/n所述接长既有截水帷幕(3)法包括:沿既有截水帷幕(3)内周施工两排交错排列并相互搭接的新截水帷幕(4),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解决基坑底涌水的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当基坑底发生大范围涌水现象时,及时将涌水区域回填,结合原始勘察报告,准确判断基坑底各土层性质,确定相对隔水层(1)位置;
第二步、根据相对隔水层(1)的深度,若基坑底面(2)距离相对隔水层(1)大于20米且基坑底面(2)面积小于500平方米;或者基坑底面(2)距离相对隔水层(1)大于20m,且基坑形状为宽度小于15m的长条形,则选择基坑封底法进行施工堵水;其余情况均选择接长既有截水帷幕(3)法进行施工堵水;
所述接长既有截水帷幕(3)法包括:沿既有截水帷幕(3)内周施工两排交错排列并相互搭接的新截水帷幕(4),所述新截水帷幕(4)的底部插入相对隔水层(1)的深度大于1米,所述新截水帷幕(4)的顶部位于基坑底面(2),在既有截水帷幕(3)与新截水帷幕(4)之间进行注浆,注浆纵向范围为基坑底面(2)以下至少3米;
所述基坑封底法包括:首先根据基坑尺寸对基坑进行分区,每个分区的长、宽均小于20米,分区与既有截水帷幕(3)之间、相邻两个分区之间施工两排交错排列并相互搭接的新截水帷幕(4),所述新截水帷幕(4)的底部插入基坑底面(2)之下的深度至少为4米,所述新截水帷幕(4)的顶部位于基坑底面(2)处;在既有截水帷幕(3)与新截水帷幕(4)之间、每个分区内部都进行均匀注浆;注浆纵向范围为基坑底面(2)以下至少3米。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忻声刘亚升汪远平安善福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