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连墙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在待施工区域确定地连墙施工位置和导墙施工位置;在所述导墙施工位置进行导墙施工;在所述地连墙施工位置进行地连墙施工;其中所述连续墙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泥浆系统,所述泥浆系统工艺流程包括新鲜泥浆的制备和使用、可循环泥浆的回收、分离、沉淀、筛选以及离心分离出净化泥浆的以供循环使用;所述新鲜泥浆的胶体率为大于98%,泥皮厚度为小于或等于1毫米/30分钟;所述可循环泥浆的失水率为小于30毫克/分钟,含沙率为小于4%,PH值为8‑10,粘度为18‑22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墙的施工方法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泥浆系统,可对施工过程的泥浆进行再生化处理,节能环保,并可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连墙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泥浆护壁,其是通过泥浆对槽壁施加压力以保护挖成的深槽形状不变,灌注混凝土把泥浆置换出来。泥浆的作用是在槽壁上形成不透水的泥皮,从而使泥浆的静水压力有效地作用在槽壁上,防止地下水的渗水和槽壁的剥落,保持壁面的稳定,同时泥浆还有悬浮土渣和将土渣携带出地面的功能。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泥浆使用方法大多在泥浆的指标恶化后要采用化学方法处理或废弃旧浆,换用新的泥浆。使得施工成本大,且不环保。且现有的地连墙结构在深基坑施工中接头处会容易发生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在地连墙在施工过程中泥浆使用化学方法处理或废弃旧浆,使得施工成本大,不环保以及地连墙接头处会容易发生渗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地连墙施接头处的渗漏,且泥浆可以循环使用,既可以保证地连墙施工效果,又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且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待施工区域确定地连墙施工位置和导墙施工位置;在所述导墙施工位置进行导墙施工;和在所述导墙施工完成后,在所述地连墙施工进行地连墙施工,所述地连墙施工按照地连墙设计图纸进行分幅并设置施工顺序;其中所述连续墙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泥浆系统,所述泥浆系统工艺流程包括新鲜泥浆的制备和使用、可循环泥浆的回收、分离、沉淀、筛选以及离心分离出净化泥浆的以供循环使用;所述新鲜泥浆的胶体率为大于98%,泥皮厚度为小于或等于1毫米/30分钟;所述可循环泥浆的失水率为小于30毫克/分钟,含沙率为小于4%,PH值为8-10,粘度为18-22秒。优选地,所述新鲜泥浆的配制方法包括原材实验,称量投料,把膨润土和水冲拌5分钟以及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纯碱加水冲拌5分钟,然后把上述两种混合搅拌3分钟,测定泥浆性能指标,溶胀24小时后备用。优选地,所述泥浆系统工艺流程还包括处理废弃泥浆,所述废弃泥浆的PH值大于14或粘度大于50秒。优选地,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对测试所述净化泥浆的性能指标确定净化泥浆中膨润土、纯碱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消耗程度,根据测试得出的性能指标对所述净化泥浆补充泥浆成分以形成再生泥浆;在所述连续墙使用工程中,所述再生泥浆需要与所述新鲜泥浆掺和一起使用。优选地,对所述净化泥浆补充泥浆成分的方法是向净化泥浆中补充膨润土、纯碱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水,使净化泥浆基本上恢复原有的护壁性能。优选地,所述地连墙施工包括:在所述地连墙施工位置划分槽段,进行地连墙成槽施工;根据地连墙成槽施工情况,对地连墙成槽槽壁进行刷壁处理;对所述地连墙成槽进行清底处理;根据所述清底处理的情况,在所述地连墙成槽内吊放钢筋笼;在所述钢筋笼施工完成后,进行地连墙成槽槽段接头施工;对所述地连墙进行墙底注浆,完成所述地连墙的施工。优选地,所述地连墙施工还包括在地连墙接缝处预埋注浆袖阀管,并在地连墙施工完成后进行超细水泥袖阀管注浆加固。优选地,所述地连墙施工还包括在地连墙接缝设置两根旋喷桩。优选地,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所述清底处理所产生的泥浆进行废弃处理。优选地,所述刷壁处理主要包括采用强制式刷壁机,利用钢丝绳吊重锤作为导向使刷壁器在刷壁过程中紧贴地连墙接头处;在刷壁机内部设置斜肋板,在刷壁机下放过程中,使泥浆对刷壁机的竖向力转换成一个水平分力,使刷壁机贴紧地连墙接头,反复几次,直到刷壁机上没有附着物。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先进性导墙施工,在导墙强度达到设计值之后,开挖地连墙实验槽,并根据地连墙实验槽的成槽情况确定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参数进行旋喷桩施工,完成旋喷桩施工之后进行地连墙施工。通过该施工方法可以避免地连墙施工时槽壁垮塌,保证地连墙施工效果,同时还能缩短施工周期。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地连墙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泥浆系统,降低了施工成本,且环保。通过在地连墙接缝处预埋注浆袖阀管,并在地连墙施工完成后进行超细水泥袖阀管注浆加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有效避免地连墙施接头处的渗漏,有效地保证地连墙施工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连墙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连墙施工方法的中循环泥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连墙施工方法的中泥浆配制的工艺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连墙施工方法的中主体导墙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连墙施工方法的附属导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连墙施工方法的刷壁处理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地连墙施工方法中水下混凝土灌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连墙施工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施工区域确定地连墙施工位置和导墙施工位置;在所述导墙施工位置进行导墙施工;S2在所述导墙施工完成后,在所述地连墙施工进行地连墙施工,所述地连墙施工按照地连墙设计图纸进行分幅并设置施工顺序。步骤S2具体包括:S201在所述地连墙施工位置划分槽段,进行地连墙成槽施工;S202根据地连墙成槽施工情况,对地连墙成槽槽壁进行刷壁处理;S203对所述地连墙成槽进行清底处理;S204根据所述清底处理的情况,制作钢筋笼并在所述地连墙成槽内吊放钢筋笼;S205在所述钢筋笼施工完成后,安装锁口管并进行二次清底;S206水下砼浇筑;以及S207对所述地连墙进行墙底注浆,完成所述地连墙的施工。在上述步骤S205中还进一步包括安装砼导管;在步骤S206中,还砼供应和拔锁扣管,其步骤均会在后续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连续墙成槽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泥浆系统,所述泥浆系统工艺流程包括新鲜泥浆的制备和使用、可循环泥浆的回收、分离、沉淀、筛选以及离心分离出净化泥浆的以供循环使用;所述新鲜泥浆的胶体率为大于98%,泥皮厚度为小于或等于1毫米/30分钟;所述可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连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n在待施工区域确定地连墙施工位置和导墙施工位置;在所述导墙施工位置进行导墙施工;和在所述导墙施工完成后,在所述地连墙施工进行地连墙施工,所述地连墙施工按照地连墙设计图纸进行分幅并设置施工顺序;/n其中所述连续墙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泥浆系统,所述泥浆系统工艺流程包括新鲜泥浆的制备和使用、可循环泥浆的回收、分离、沉淀、筛选以及离心分离出净化泥浆的以供循环使用;所述新鲜泥浆的胶体率为大于98%,泥皮厚度为小于或等于1毫米/30分钟;所述可循环泥浆的失水率为小于30毫克/分钟,含沙率为小于4%,PH值为8-10,粘度为18-22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连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
在待施工区域确定地连墙施工位置和导墙施工位置;在所述导墙施工位置进行导墙施工;和在所述导墙施工完成后,在所述地连墙施工进行地连墙施工,所述地连墙施工按照地连墙设计图纸进行分幅并设置施工顺序;
其中所述连续墙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泥浆系统,所述泥浆系统工艺流程包括新鲜泥浆的制备和使用、可循环泥浆的回收、分离、沉淀、筛选以及离心分离出净化泥浆的以供循环使用;所述新鲜泥浆的胶体率为大于98%,泥皮厚度为小于或等于1毫米/30分钟;所述可循环泥浆的失水率为小于30毫克/分钟,含沙率为小于4%,PH值为8-10,粘度为18-22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泥浆的配制方法包括原材实验,称量投料,把膨润土和水冲拌5分钟以及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纯碱加水冲拌5分钟,然后把上述两种混合搅拌3分钟,测定泥浆性能指标,溶胀24小时后备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系统工艺流程还包括处理废弃泥浆,所述废弃泥浆的PH值大于14或粘度大于50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对测试所述净化泥浆的性能指标确定净化泥浆中膨润土、纯碱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消耗程度,根据测试得出的性能指标对所述净化泥浆补充泥浆成分以形成再生泥浆;在所述连续墙使用工程中,所述再生泥浆需要与所述新鲜泥浆掺和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余夫,傅珺,邓文全,陈洁,鲍廉梵,袁醒神,蔡晓瑛,许颖儿,
申请(专利权)人: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