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生产用便于清理的沉淀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363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阿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阿胶生产用便于清理的沉淀罐,包括罐体、第一连通管道、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罐体的下部为下罐体上部为上罐体;在上罐体的顶部设置进料口;下罐体为锥形罐体,在下罐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置第一阀门,出料口分别与第一连通管的一端和第二连通管的一端连通;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上分别设置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上罐体的侧壁与第三连通管的侧壁通过第三连通管支路连通,在第三连通管支路上靠近上罐体的一端设置第六阀门;第三连通管的一端与第四连通管的一端连通,在第四连通管上靠近第三连通管的一端设置第四阀门。设置锥形下罐体和第三连通管支路,提升沉淀罐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阿胶生产用便于清理的沉淀罐
本技术涉及阿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阿胶生产用便于清理的沉淀罐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阿胶制备过程中,需将驴皮进行蒸煮融化后提取胶汁,初次制备的胶汁溶液中还会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将会影响到阿胶产品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后期的浓缩处理前,需将胶汁溶液中的杂质去除。可以采用离心分离设备,对胶汁溶液中的油脂、杂质和胶汁进行分离提取,为提升离心分离的效果,降低离心分离的作业负担,可以在离心分离设备前道增加沉淀过程,以进行杂质的初步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阿胶生产用便于清理的沉淀罐,在进行离心分离前,对胶汁溶液先进行静置,使胶汁溶液进行分层,杂质沉淀于罐底,中上层为清液和油脂,再将上层胶汁进行输送,后对沉淀罐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提升作业效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阿胶生产用便于清理的沉淀罐,包括罐体、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罐体的下部为下罐体上部为上罐体;在上罐体的顶部设置进料口;下罐体为锥形罐体,在下罐体的底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阿胶生产用便于清理的沉淀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第一连通管(2)、第二连通管(3)、第三连通管(4)和第四连通管(5);罐体(1)的下部为下罐体(11)上部为上罐体(12);在上罐体(12)的顶部设置进料口(14);下罐体(11)为锥形罐体,在下罐体(11)的底部设置出料口(13),在出料口(13)处设置第一阀门(91),出料口(13)分别与第一连通管(2)的一端和第二连通管(3)的一端连通;在第一连通管(2)和第二连通管(3)上分别设置第二阀门(92)和第三阀门(93);上罐体(12)的侧壁与第三连通管(4)的侧壁通过第三连通管支路(41)连通,在第三连通管支路(41)上靠近上罐...

【技术特征摘要】
1.阿胶生产用便于清理的沉淀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第一连通管(2)、第二连通管(3)、第三连通管(4)和第四连通管(5);罐体(1)的下部为下罐体(11)上部为上罐体(12);在上罐体(12)的顶部设置进料口(14);下罐体(11)为锥形罐体,在下罐体(11)的底部设置出料口(13),在出料口(13)处设置第一阀门(91),出料口(13)分别与第一连通管(2)的一端和第二连通管(3)的一端连通;在第一连通管(2)和第二连通管(3)上分别设置第二阀门(92)和第三阀门(93);上罐体(12)的侧壁与第三连通管(4)的侧壁通过第三连通管支路(41)连通,在第三连通管支路(41)上靠近上罐体(12)的一端设置第六阀门(96);第三连通管(4)的一端与第四连通管(5)的一端连通,在第四连通管(5)上靠近第三连通管(4)的一端设置第四阀门(9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胶生产用便于清理的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本沉淀罐包括多个所述第三连通管支路(41),多个所述第三连通管支路(41)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仪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通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