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尿管结构,包括导尿管、导丝和注射器,导尿管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引流通道,且引流通道在导尿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一进尿口和一出尿口,出尿口连接有引流腔,导尿管的前端靠近进尿口处设置有第一气囊,导尿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囊连通的第一供气通道,第一供气通道在导尿管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气囊腔,导丝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导丝与引流通道间隙配合,以使导丝能够从引流通道穿过,导丝的长度大于导尿管的长度,使得导丝的后端能够从出尿口伸出,注射器与导丝的后端连通,并可向导丝内注入润滑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尿管结构,便于尿管的插入,提高治疗效率,并且能够减小对尿道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尿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导尿管(1)结构。
技术介绍
尿管是一种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的管体,用于将尿液从膀胱导至体外。尿管属于临床常用的医用侵入式材料,在使用时经由患者的尿道插入膀胱,从而使得膀胱内的尿液经导尿管排出。现有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都是直接将尿管插入病人的膀胱内,由于尿管的直径通常与病人的尿道相匹配,并且长度较长,采用硬度较软的尿管,在插入时比较困难,特别是遇到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插入失败的情况,经常需要多次插入才能将尿管插入至膀胱,但是多次的插入会对患者的尿道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影响了治疗的效率,采用硬度较硬的尿管,虽然插入比较容易,但是在插入的过程中,较硬的尿管表面与尿道壁接触摩擦,也不可避免的会对尿道造成一定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新型尿管结构,便于尿管的插入,提高治疗效率,并且能够减小对尿道的伤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尿管结构,包括导尿管、导丝和注射器,所述导尿管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引流通道,且所述引流通道在所述导尿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一进尿口和一出尿口,所述出尿口连接有引流腔,所述导尿管的前端靠近所述进尿口处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导尿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囊连通的第一供气通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在所述导尿管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气囊腔,所述导丝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导丝与所述引流通道间隙配合,以使所述导丝能够从所述引流通道穿过,所述导丝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尿管的长度,使得所述导丝的后端能够从所述出尿口伸出,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导丝的后端连通,并可向所述导丝内注入润滑剂。进一步的,所述导尿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导尿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囊连通的第二供气通道,所述第二供气通道在所述导尿管的后端连接有第二气囊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之间的距离为2-4c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囊为沿所述导尿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且表面为圆滑的弧面。进一步的,所述导丝的前端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表面呈弧形,且所述引导部的直径朝背向所述导丝的一端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导丝由透明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导尿管内沿其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冲洗通道,所述冲洗通道在所述导尿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冲洗出口和冲洗进口,所述冲洗进口连接有冲洗腔。进一步的,所述导尿管前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冲洗通道连通的侧孔。进一步的,所述进尿口端口的一侧沿所述导尿管的轴线方向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的边沿呈弧形设置,所述侧孔设置在所述凸缘上。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尿管结构通过设置有导丝,在使用时可以先将导丝插入至患者的膀胱处,由于导丝的直径较小,在插入的过程中与尿道壁的接触摩擦较少,几乎不会对患者的尿道造成伤害,将导丝插入后,可以在导丝的引导下将硬度较软的导尿管插入膀胱处,从而使得导尿管的插入更加精准顺畅,并且降低了尿管插入过程中对患者尿道造成的伤害,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导丝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注射器向尿道中注射润滑剂,实现对尿道的润滑,从而进一步的便于导尿管的插入,同时通过润滑剂的润滑作用,也可以减小导丝和导尿管在插入的过程中对尿道造成的伤害。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导丝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部件被称为“设置在中部”,不仅仅是设置在正中间位置,只要不是设置在两端部都属于中部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尿管结构,包括导尿管1、导丝2和注射器3,导尿管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引流通道4,且引流通道4在导尿管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一进尿口5和一出尿口6,出尿口6连接有引流腔7,导尿管1的前端靠近进尿口5处设置有第一气囊8,导尿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囊8连通的第一供气通道9,第一供气通道9在导尿管1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气囊腔10,导丝2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导丝2与引流通道4间隙配合,以使导丝2能够从引流通道4穿过,导丝2的长度大于导尿管1的长度,优选的,导丝2的长度略长于两倍导尿管1的长度,使得导丝2的后端能够从出尿口6伸出,注射器3与导丝2的后端连通,并可向所述导丝2内注入润滑剂。本技术中采用的注射器3可以为医院中使用的普通注射器3,具体结构不再赘述,注射器3的出液口与导丝2后端的端口插接配合,从而方便注射器3的拆装。在使用时,将导丝2沿着尿道插入至膀胱,并且在插入的过程中,通过导丝2后端的注射器3不断向导丝2内注入润滑剂,润滑剂通过导丝2前端的端口流出,并均匀的涂覆在尿道的表面,从而实现对尿道的润滑,将导丝2插入膀胱后,将注射器3从导丝2的后端拆卸下来,然后将导丝2的后端插入导尿管1的引流通道4中,使得导尿管1可以沿着导丝2插入尿道中,当导尿管1的前端插入膀胱后,将导丝2从患者体内抽出,即可使得引流通道4实现导通,患者的尿液可以沿着引流通道4排出。本技术的导尿管1结构通过设置有导丝2,通过导丝2的引导作用,可以使得导尿管1的插入更加精准顺畅,并且导丝2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注射器3向尿道中注射润滑剂,使得尿道更加顺滑,从而进一步的便于导尿管1的插入,同时通过润滑剂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小导丝2和导尿管1在插入的过程中对尿道造成的伤害,引流腔7可以连接有用于盛装尿液的容器,从而对引出的尿液进行储存,导尿管1在插入后,第一气囊8位于患者的膀胱处,第一气囊腔10连接有供气装置或者是供液装置,从而向第一气囊8中不断的输入气体或者液体,使得第一气囊8膨胀,第一气囊8膨胀后,其外表面与膀胱的内壁抵接,以防止导尿管1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1)、导丝(2)和注射器(3),所述导尿管(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引流通道(4),且所述引流通道(4)在所述导尿管(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一进尿口(5)和一出尿口(6),所述出尿口(6)连接有引流腔(7),所述导尿管(1)的前端靠近所述进尿口(5)处设置有第一气囊(8),所述导尿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囊(8)连通的第一供气通道(9),所述第一供气通道(9)在所述导尿管(1)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气囊腔(10),所述导丝(2)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导丝(2)与所述引流通道(4)间隙配合,以使得所述导丝(2)能够从所述引流通道(4)穿过,所述导丝(2)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尿管(1)的长度,使得所述导丝(2)的后端能够从所述出尿口(6)伸出,所述注射器(3)与所述导丝(2)的后端连通,并可向所述导丝(2)内注入润滑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1)、导丝(2)和注射器(3),所述导尿管(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引流通道(4),且所述引流通道(4)在所述导尿管(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一进尿口(5)和一出尿口(6),所述出尿口(6)连接有引流腔(7),所述导尿管(1)的前端靠近所述进尿口(5)处设置有第一气囊(8),所述导尿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囊(8)连通的第一供气通道(9),所述第一供气通道(9)在所述导尿管(1)的后端连接有第一气囊腔(10),所述导丝(2)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导丝(2)与所述引流通道(4)间隙配合,以使得所述导丝(2)能够从所述引流通道(4)穿过,所述导丝(2)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尿管(1)的长度,使得所述导丝(2)的后端能够从所述出尿口(6)伸出,所述注射器(3)与所述导丝(2)的后端连通,并可向所述导丝(2)内注入润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气囊(11),所述导尿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囊(11)连通的第二供气通道(12),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2)在所述导尿管(1)的后端连接有第二气囊腔(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8)与所述第二气囊(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毅,农彩梅,马静,王彩茶,覃兰英,苏泳安,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