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立窑湿法组合收尘器,由可与烟尘管道串接的喷雾增湿收尘装置、高压湿法静电电场收尘装置和污水过滤分离和泥浆回收利用装置三部分组成,烟尘经二级收尘净化后排入大气中,净化后产生的污水二级过滤分离、分离出来的清水进入清水箱重复利用,分离出来的泥浆经泥浆回收利用装置回收利用,具有收尘效果好、节约能源、无二次污染、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安全可靠、宜于普及的特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泥立窑生产中的除尘
,具体为一种水泥立窑湿法组合收尘器。目前用于对水泥立窑中所产生的烟尘收集装置有许多种,如玻璃纤维袋收尘器、干法静电收尘器、简易湿法收尘器等,现有的各种收尘器虽能实现各自的任务,但其效果不好,运行费用高,至使各种水泥立窑产生的大量烟尘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收尘效果明显、节约能源、无二次污染、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安全可靠、宜于推广普及的新型水泥立窑湿法组合收尘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可与烟尘管道依次串接的喷雾增湿收尘装置、均风装置、高压湿法静电电场收尘装置和可与喷雾增湿收尘装置、高压湿法静电电场收尘装置相连通的污水过滤分离和泥浆回收利用装置所组成。进入烟尘管道中的烟尘经二级收尘净化后排入大气中,烟气净化后产生的污水进入过滤分离装置进行二级过滤分离,分离出来的清水进入清水箱重复利用,分离出来的泥浆通过泥浆回收利用装置回收利用。本技术的具体任务是采取如附图所示方案实现的。附图给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为喷雾箱、(2)为主喷嘴、(3)为喷管、(4)为辅助喷嘴、(5)为辅助喷管、(6)为水帘、(7)为电磁阀、(8)为均风板、(9)为锥筒、(10)为筒体、(11)为电晕极、(12)为电场筒体、(13)为电场、(14)为支架、(15)为环形冲刷管、(16)为绝缘子、(17)为支架、(18)为高压电源线、(19)为高压电源、(20)为地线、(21)为上水管、(22)为调压阀、(23)为重锤、(24)为滤袋、(25)为清水口、(26)为清水管、(27)为清水管、(28)为浮球阀、(29)为自来水管、(30)为回水阀、(31)为控制阀、(32)为清水箱、(33)为支承、(34)为荷重传感器、(35)为污水箱、(36)为污水泵、(37)为搅拌机、(38)为三通排污管、(39)为排污阀、(40)为一级过滤器、(41)为二级过滤器、(42)为排污阀、(43)为污水管、(44)为双轴搅拌机。以下将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作如下描述。根据附图在筒形喷雾箱(1)上壁左侧分别设置有在其管壁上连通有主喷嘴(2)的喷管(3),其带有主喷嘴(2)一端的喷管(3)置于喷雾箱(1)的内腔中,其另一端分别通过电磁阀(7)后与上水管(21)相连通,在喷雾箱(1)上壁中间部位连通有在其端部带有辅助喷嘴(4)的喷管,且使其该辅助喷嘴(4)置于喷雾箱(1)内腔上部,该喷管的另一端通过电磁阀(7)后与上水管(21)相连通,在喷雾箱(1)上壁右侧连通有在其一端带有喷嘴的辅助喷管(5),且使其带有喷嘴一端的辅助喷管置于喷雾箱(1)的内腔中,其另一端通过电磁阀(7)后与上水管(21)相连通,在喷务箱(1)左端的上侧壁上设置有与喷雾箱(1)内腔相连通的水帘(6),该水帘(6)通过电磁阀(7)后与上水管(21)相连通,喷雾箱(1)的左端部通过弯管后与锥筒(9)相连通,在锥筒(9)内腔中分上下二层设置有在其圆平面上布满有通孔的圆板型均风板(8),在锥筒(9)上端连通有筒体(10),在筒体(10)的上端设置有3-9根电场筒体(12),在每根电场筒体(12)的上端内腔中各设置个与上水管(21)相连通的环形冲刷管(15),在电场筒体(12)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架(14),在支架(14)上通过绝缘子(16)将带有防雨帽的支架(17)支承于电场筒体(12)的上方,在支架(17)上悬挂有与高压电源线(18)相连接的电晕极(11),电晕极(11)通过电场筒体(12)的内腔中心进入筒体(10)中并在其端部悬挂有重锤(23),电场筒体(12)与高压电源(19)的地线相连接,在喷雾箱(1)下壁的中心部位通过污水管(43)将喷雾箱(1)的内腔和在其上端设置有滤袋(24)和清水口(25)的一级过滤器(40)相连通,一级过滤器(40)上的清水口(25)通过清水管(26)与在其上端设置有滤袋(24)和清水口(25)的二级过滤器(41)的内腔相连通,二级过滤器(41)上的清水口(25)通过清水管(27)与清水箱(32)相连通,在清水箱(32)的上侧壁上设置有与自来水管(29)相连通的浮球阀(28),在清水箱(32)的下侧壁上通过并联连接的回水阀(30)和控制阀(31)将清水箱(32)的内腔与上水管(21)相连通,一级过滤器(40)和二级过滤器(41)的下端分别通过由排污阀(39)和(42)控制的三通排污管(38)后与在其底部设置有支承(33)和荷重传感器(34)的污水箱(35)相连通,在污水箱内分别设置有污水泵(36)、搅拌机(37)和双轴搅拌机(44)。以下将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作如下描述根据附图,使用本技术时,先将喷雾箱(1)的端部与末净化的烟气管道相连接,当末净化的烟气进入喷雾箱(1)中后在由主喷嘴(2)、辅助喷嘴(4)形成的水雾区以及由水帘(6)形成的水帘区进行一次湿法收尘,在此过程中被收尘后的污水落入喷雾箱(1)的底部,被一次收尘后的烟气通过均风板(8)后均匀上升进入电场筒体(12)中,在电场(13)的作用下进行高压静电收尘,经高压静电收尘后的烟气从电场筒体(12)的上端口排出,在此过程中电场筒体上的灰尘通过环形冲刷管(15)冲刷掉,被冲刷下的污水进入喷雾箱(1)的底部,经二次收尘后进入喷雾箱(1)底部的污水通过污水管(43)进入一级过滤器中,经一级过滤袋(24)过滤分离,被过滤分离出来的清水经清水口(25)和清水管(26)进入二级过滤器中进行二级过滤,经二级过滤袋(24)过滤分离后的清水通过清水口(25)和清水管(27)进入清水箱(32)中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实现二次利用水资源的任务,经二级过滤器(40)和(41)过滤后的污水通过三通排污管(38)后进入污水箱(35)中,污水箱中的水位由荷重传感器(34)检测并经搅拌机(37)混匀,混匀后的污水通过污水泵(36)并自动计量供给双轴搅拌机(44)与水泥生料进行预湿拌合后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实现防止污染的任务。综上所述,可有效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任务,为社会提供一种收尘效果好、节约能源、无二次污染、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安全可靠、宜于推广普及的新型水泥立窑湿法组合收尘器。权利要求1.水泥立窑湿法组合收尘器,包括喷雾箱(1)、主喷嘴(2)、喷管(3)、辅助喷嘴(4)、辅助喷管(5)、水帘(6)、电磁阀(7)、均风板(8)、锥筒(9)、筒体(10)、电晕极(11)、电场筒体(12)、电场(13)、支架(14)、环形冲刷管(15)、绝缘子(16)、支架(17)、高压电源线(18)、高压电源(19)、地线(20)、上水管(21)、调压阀(22)、重锤(23)、滤袋(24)、清水口(25)、清水管(26)、清水管(27)、浮球阀(28)、自来水管(29)、回水阀(30)、控制阀(31)、清水箱(32)、支承(33)、荷重传感器(34)、污水箱(35)、污水泵(36)、搅拌机(37)、三通排污管(38)、排污阀(39)、一级过滤器(40)、二级过滤器(41)、排污阀(42)、污水管(43)、双轴搅拌机(44),其特征在于在筒形喷雾箱(1)上壁左侧分别设置有在其管壁上连通有主喷嘴(2)的喷管(3),其带有主喷嘴(2)一端的喷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泥立窑湿法组合收尘器,包括喷雾箱(1)、主喷嘴(2)、喷管(3)、辅助喷嘴(4)、辅助喷管(5)、水帘(6)、电磁阀(7)、均风板(8)、锥筒(9)、筒体(10)、电晕极(11)、电场筒体(12)、电场(13)、支架(14)、环形冲刷管(15)、绝缘子(16)、支架(17)、高压电源线(18)、高压电源(19)、地线(20)、上水管(21)、调压阀(22)、重锤(23)、滤袋(24)、清水口(25)、清水管(26)、清水管(27)、浮球阀(28)、自来水管(29)、回水阀(30)、控制阀(31)、清水箱(32)、支承(33)、荷重传感器(34)、污水箱(35)、污水泵(36)、搅拌机(37)、三通排污管(38)、排污阀(39)、一级过滤器(40)、二级过滤器(41)、排污阀(42)、污水管(43)、双轴搅拌机(44),其特征在于:在筒形喷雾箱(1)上壁左侧分别设置有在其管壁上连通有主喷嘴(2)的喷管(3),其带有主喷嘴(2)一端的喷管(3)置于喷雾箱(1)的内腔中,其另一端分别通过电磁阀(7)后与上水管(21)相连通,在喷雾箱(1)上壁中间部位连通有在其端部带有辅助喷嘴(4)的喷管,且使其该辅助喷嘴(4)置于喷雾箱(1)内腔上部,该喷管的另一端通过电磁阀(7)后与上水管(21)相连通,在喷雾箱(1)上壁右侧连通有在其一端带有喷嘴的辅助喷管(5),且使其带有喷嘴一端的辅助喷管置于喷雾箱(1)的内腔中,其另一端通过电磁阀(7)后与上水管(21)相连通,在喷雾箱(1)左端的上侧壁上设置有与喷雾箱(1)内腔相连通的水帘(6),该水帘(6)通过电磁阀(7)后与上水管(21)相连通,喷雾箱(1)的左端部通过弯管后与锥筒(9)相连通,在锥筒(9)内腔中分上下二层设置有在其圆平面上布满有通孔的圆板型均风板(8),在锥筒(9)上端连通有筒体(10),在筒体(10)的上端设置有3-9根电场筒体(12),在每根电场筒体(12)的上端内腔中各设置一个与上水管(21)相连通的环形冲刷管(15),在电场筒体(12)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架(14),在支架(14)上通过绝缘子(16)将带有防雨帽的支架(17)支承于电场筒体(12)的上方,在支架(17)上悬挂有与高压电源线(18)相连接的电晕极(11),电晕极(11)通过电场筒体(12)的内腔中心进入筒体(10)中并在其端部悬挂有重锤(23),电场筒体(12)与高压电源(19)的地线相连接,在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玉发,曹永敏,王锦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