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瓶取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16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剂瓶取液装置,包括与试剂瓶相连接的出液管、回液管、以及补气管,补气管内设置有使外界空气进入到试剂瓶内的单向阀,取液装置还包括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供试剂瓶倒立于其上的底盘,出液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一穿刺针,回液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二穿刺针,补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三穿刺针,第一穿刺针固定穿过底盘,且第一穿刺针的针头朝上,第二穿刺针固定穿过第一穿刺针,且第二穿刺针的针头高于第一穿刺针的针头,第三穿刺针固定穿过第二穿刺针,且第三穿刺针的针头高于第二穿刺针的针头。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装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试剂瓶取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除菌液通常会储存在试剂瓶内,除菌时,将试剂瓶安装到除菌器上,为方便液体的抽取,除菌器上会设置取液装置,现有的取液装置包括与试剂瓶相连接的出液管、回液管、以及补气管,即通过出液管使试剂瓶与除菌器上的喷头连接,同时喷头上还会连接抽液泵,由于抽出液体的量往往大于喷射出去的量,因此抽液泵与试剂瓶之间还会设置回液管,另外,为平衡试剂瓶内的压力,还需要在试剂瓶上连接补气管。由于除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消耗除菌液,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更换试剂瓶,而由于现有的试剂瓶与出液管、回液管、以及补气管之间是独立连接,需要依次拆装,因此存在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试剂瓶取液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试剂瓶取液装置,包括与试剂瓶相连接的出液管、回液管、以及补气管,补气管内设置有使外界空气进入到试剂瓶内的单向阀,取液装置还包括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供试剂瓶倒立于其上的底盘,出液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一穿刺针,回液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二穿刺针,补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三穿刺针,第一穿刺针固定穿过底盘,且第一穿刺针的针头朝上,第二穿刺针固定穿过第一穿刺针,且第二穿刺针的针头高于第一穿刺针的针头,第三穿刺针固定穿过第二穿刺针,且第三穿刺针的针头高于第二穿刺针的针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现有试剂瓶的头部均为橡胶塞,因此通过设置第一、二、三穿刺针,使得出液管、回液管及补气管均能通过穿刺连接在试剂瓶上,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同时,本技术还将第一、二、三穿刺针穿设在一起,这样使得出液管、回液管及补气管与试剂瓶的连接通过一次穿刺便能完成,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安装架上设置有套装在第一、二、三穿刺针外的保护套,且所述保护套包括上套和下套,下套的下端与底盘固定连接,上套插装在下套内,且上套的内径与试剂瓶的外径相适配,上套的下端部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至与下套内壁相接触的下凸缘,下套的上端部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至与上套外周面相接触的上凸缘。采用进一步设置,通过设置保护套,可有效避免第一、二、三穿刺针的针头外露而扎伤操作人员;同时由于所述保护套由上套和下套构成,这样在穿刺时,上套先下压与下套部分重合,这样保护套的轴向长度将缩短,从而有助于试剂瓶的头部对准穿刺针放入,再向上拉起上套,由于上套的内径与试剂瓶的外径相适配,从而对试剂瓶形成定位,而后试剂瓶与上套一起下压,这样不仅对试剂瓶的穿刺过程起到导向作用,而且有效避免试剂瓶在穿刺过程中发生偏移,确保穿刺稳定进行。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套的上端还螺纹连接有抵靠在下套上的压套,上套的下端还设置有供试剂瓶头部穿过的垫圈。采用进一步设置,通过设置压套,不仅有效扩大了上套上端与人手的接触面积,便于上套与试剂瓶一起下压,而且通过螺接旋动压套,还能实现对上套下压行程的调节控制。通过设置垫圈,可避免因按压力过大而导致试剂瓶与底盘直接发生撞击,从而在按压过程中对试剂瓶起到缓冲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第一、二、三穿刺针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保护套部分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给出了一种试剂瓶取液装置,包括与试剂瓶1相连接的出液管2、回液管3、以及补气管4,补气管4内设置有使外界空气进入到试剂瓶1内的单向阀,取液装置还包括有安装架5,安装架5上设置有供试剂瓶1倒立于其上的底盘6,出液管2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11的第一穿刺针21,回液管3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11的第二穿刺针31,补气管4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11的第三穿刺针41,第一穿刺针21固定穿过底盘6,且第一穿刺针21的针头朝上,第二穿刺针31固定穿过第一穿刺针21,且第二穿刺针31的针头高于第一穿刺针21的针头,第三穿刺针41固定穿过第二穿刺针31,且第三穿刺针41的针头高于第二穿刺针31的针头。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现有试剂瓶的头部11均为橡胶塞,因此通过设置第一、二、三穿刺针,使得出液管2、回液管3及补气管4均能通过穿刺连接在试剂瓶1上,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同时,本技术还将第一、二、三穿刺针穿设在一起,这样使得出液管2、回液管3及补气管4与试剂瓶1的连接通过一次穿刺便能完成,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装架5上设置有套装在第一、二、三穿刺针外的保护套,且所述保护套包括上套7和下套8,下套8的下端与底盘6固定连接,上套7插装在下套8内,且上套7的内径与试剂瓶1的外径相适配,上套7的下端部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至与下套8内壁相接触的下凸缘71,下套8的上端部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至与上套7外周面相接触的上凸缘81。采用进一步设置,通过设置保护套,可有效避免第一、二、三穿刺针的针头外露而扎伤操作人员;同时由于所述保护套由上套7和下套8构成,这样在穿刺时,上套7先下压与下套8部分重合,这样保护套的轴向长度将缩短,从而有助于试剂瓶的头部11对准穿刺针放入,再向上拉起上套7,由于上套7的内径与试剂瓶1的外径相适配,从而对试剂瓶1形成定位,而后试剂瓶1与上套7一起下压,这样不仅对试剂瓶1的穿刺过程起到导向作用,而且有效避免试剂瓶1在穿刺过程中发生偏移,确保穿刺稳定进行。所述上套7的上端还螺纹连接有抵靠在下套8上的压套72,上套7的下端还设置有供试剂瓶头部11穿过的垫圈73。采用进一步设置,通过设置压套72,不仅有效扩大了上套7上端与人手的接触面积,便于上套7与试剂瓶1一起下压,而且通过螺接旋动压套72,还能实现对上套7下压行程的调节控制。通过设置垫圈73,可避免因按压力过大而导致试剂瓶1与底盘6直接发生撞击,从而在按压过程中对试剂瓶1起到缓冲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剂瓶取液装置,包括与试剂瓶相连接的出液管、回液管、以及补气管,补气管内设置有使外界空气进入到试剂瓶内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供试剂瓶倒立于其上的底盘,出液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一穿刺针,回液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二穿刺针,补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三穿刺针,第一穿刺针固定穿过底盘,且第一穿刺针的针头朝上,第二穿刺针固定穿过第一穿刺针,且第二穿刺针的针头高于第一穿刺针的针头,第三穿刺针固定穿过第二穿刺针,且第三穿刺针的针头高于第二穿刺针的针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剂瓶取液装置,包括与试剂瓶相连接的出液管、回液管、以及补气管,补气管内设置有使外界空气进入到试剂瓶内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供试剂瓶倒立于其上的底盘,出液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一穿刺针,回液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二穿刺针,补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穿刺插入试剂瓶头部的第三穿刺针,第一穿刺针固定穿过底盘,且第一穿刺针的针头朝上,第二穿刺针固定穿过第一穿刺针,且第二穿刺针的针头高于第一穿刺针的针头,第三穿刺针固定穿过第二穿刺针,且第三穿刺针的针头高于第二穿刺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玲陈超万大伟李浈浈陆建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维科生物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