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906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底泥过滤:将底泥稀释并进行过滤,过滤底泥中粒径5~10mm的杂质;底泥稀释搅拌:将过滤后的底泥稀释到含量量70~80%后,引导至搅拌设备内进行搅拌;加药处理:底泥搅拌10min后,加入药剂继续搅拌30min;离心脱水:搅拌结束后的底泥稀释液倒入离心设备进行脱水;烘干:将脱水后的底泥进行烘干细化,得到底泥粉料;混合料添加:将底泥粉料与混合料及水进行混合得到成品料,其重量比为2:1:0.3;底泥路面基层制作:将上述步骤制作的成品料制成底泥路面基层;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将耐腐蚀排污管放置在上述制作的底泥路面基层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制得路面基层原料,施工后的路面基层,性能优异,降低了施工成本,并且有利于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疏竣底泥资源利用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底泥广泛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天然水体中,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众多底栖生物赖以生存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蓄积库。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水体污染严重,而底泥则承接了水体中的各种环境物质,从营养盐、重金属到有机污染物等,对其迁移转化起着显著的源和汇的作用。底泥中积累的污染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使其成为潜在的内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华、黑臭等极端污染现象,威胁水、环境和生态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湖泊以及河道的底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太湖、鄱阳湖、湘江等,受污染底泥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对底泥的处理大多是将底泥挖出,然后将其无污染化处理,然后丢弃,成本较高,无法进行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如何底泥资源利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利用底泥资源时还需要确保目前的耐腐蚀排污管施工后不存在损坏等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底泥过滤:将底泥稀释并进行过滤,过滤底泥中粒径5~10mm的杂质;底泥稀释搅拌:将过滤后的底泥稀释到含量量70~80%后,引导至搅拌设备内进行搅拌;加药处理:底泥搅拌10min后,加入药剂继续搅拌30min;离心脱水:搅拌结束后的底泥稀释液倒入离心设备进行脱水;烘干:将脱水后的底泥进行烘干细化,得到底泥粉料;混合料添加:将底泥粉料与混合料及水进行混合得到成品料,其重量比为2:1:0.3;底泥路面基层制作:将上述步骤制作的成品料制成底泥路面基层;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将耐腐蚀排污管放置在上述制作的底泥路面基层内。优选地,所述加药处理步骤中药剂为离子分散剂和稳化剂,所述离子分散剂包括阴离子分散剂和阳离子分散剂,所述稳化剂为生石灰、磷酸二氢钾和天然斜发沸石。优选地,所述烘干的具体步骤为:将脱水后的底泥通过传送带输送至烘干设备进行烘干,烘干的温度控制在70-90℃,时间控制在1H-2H,烘干结束后将成块的底泥通过破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底泥粉料搁置在空地上进行晾晒。优选地,所述混合料包括水泥、砂石和添加剂,所述底泥粉料、水泥、砂石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底泥粉料30~60%、水泥10%~30%、砂石10%~30%、添加剂1%~2%。优选地,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所述添加剂包括螯合剂和防冻剂,其中螯合剂为氨羧络合剂,所述砂石的粒径在10~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底泥路面基层具有强度高、干缩小、耐久性能好、施工工作性好等特点,能作为低等级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通过运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缓解道路工程建设中原材料紧缺的压力。本专利技术通过向底泥加药处理,能够降低底泥的污染,将底泥粉料与混合料及水进行混合得到成品料,更好地发挥了各物料的作用,由于各种原料的相互作用,直接制得路面基层原料,施工后的路面基层,性能优异,降低了施工成本,并且有利于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路面基层强度数据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施例一底泥过滤:将底泥稀释并进行过滤,过滤底泥中粒径5mm的杂质;底泥稀释搅拌:将过滤后的底泥稀释到含量量70%后,引导至搅拌设备内进行搅拌;加药处理:底泥搅拌10min后,加入药剂继续搅拌30min;离心脱水:搅拌结束后的底泥稀释液倒入离心设备进行脱水;烘干:将脱水后的底泥进行烘干细化,得到底泥粉料;混合料添加:将底泥粉料与混合料及水进行混合得到成品料,其重量比为2:1:0.3;底泥路面基层制作:将上述步骤制作的成品料制成底泥路面基层;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将耐腐蚀排污管放置在上述制作的底泥路面基层内。加药处理步骤中药剂为离子分散剂和稳化剂,离子分散剂包括阴离子分散剂和阳离子分散剂,稳化剂为生石灰、磷酸二氢钾和天然斜发沸石。烘干的具体步骤为:将脱水后的底泥通过传送带输送至烘干设备进行烘干,烘干的温度控制在70℃,时间控制在1H,烘干结束后将成块的底泥通过破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底泥粉料搁置在空地上进行晾晒。混合料包括水泥、砂石和添加剂,底泥粉料、水泥、砂石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底泥粉料40%、水泥20%、砂石20%、添加剂1%,该方法中水泥能够调节混合料凝结时间,水泥水化保证了混合料早期强度,由于水泥生成氢氧化钙,与底泥表层激发出的SiO2和活性Al2O3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加快玻璃体的分解与溶解,形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进而形成钙矾石另外水泥也是胶凝材料,能够将各原料胶结在一起,参照图2所示,经过试验得出经过加药处理后的所得的底泥路面基层抗压抗拉强度都得到大大的提高。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添加剂包括螯合剂和防冻剂,其中螯合剂为氨羧络合剂,砂石的粒径在10mm。实施列二底泥过滤:将底泥稀释并进行过滤,过滤底泥中粒径10mm的杂质;底泥稀释搅拌:将过滤后的底泥稀释到含量量80%后,引导至搅拌设备内进行搅拌;加药处理:底泥搅拌10min后,加入药剂继续搅拌30min;离心脱水:搅拌结束后的底泥稀释液倒入离心设备进行脱水;烘干:将脱水后的底泥进行烘干细化,得到底泥粉料;混合料添加:将底泥粉料与混合料及水进行混合得到成品料,其重量比为2:1:0.3。加药处理步骤中药剂为离子分散剂和稳化剂,离子分散剂包括阴离子分散剂和阳离子分散剂,稳化剂为生石灰、磷酸二氢钾和天然斜发沸石,该方法中水泥能够调节混合料凝结时间,水泥水化保证了混合料早期强度,由于水泥生成氢氧化钙,与底泥表层激发出的SiO2和活性Al2O3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加快玻璃体的分解与溶解,形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进而形成钙矾石另外水泥也是胶凝材料,能够将各原料胶结在一起。烘干的具体步骤为:将脱水后的底泥通过传送带输送至烘干设备进行烘干,烘干的温度控制在90℃,时间控制在2H,烘干结束后将成块的底泥通过破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底泥粉料搁置在空地上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底泥过滤:将底泥稀释并进行过滤,过滤底泥中粒径5~10mm的杂质;/n底泥稀释搅拌:将过滤后的底泥稀释到含量量70~80%后,引导至搅拌设备内进行搅拌;/n加药处理:底泥搅拌10min后,加入药剂继续搅拌30min;/n离心脱水:搅拌结束后的底泥稀释液倒入离心设备进行脱水;/n烘干:将脱水后的底泥进行烘干细化,得到底泥粉料;/n混合料添加:将底泥粉料与混合料及水进行混合得到成品料,其重量比为2:1:0.3;/n底泥路面基层制作:将上述步骤制作的成品料制成底泥路面基层;/n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将耐腐蚀排污管放置在上述制作的底泥路面基层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底泥过滤:将底泥稀释并进行过滤,过滤底泥中粒径5~10mm的杂质;
底泥稀释搅拌:将过滤后的底泥稀释到含量量70~80%后,引导至搅拌设备内进行搅拌;
加药处理:底泥搅拌10min后,加入药剂继续搅拌30min;
离心脱水:搅拌结束后的底泥稀释液倒入离心设备进行脱水;
烘干:将脱水后的底泥进行烘干细化,得到底泥粉料;
混合料添加:将底泥粉料与混合料及水进行混合得到成品料,其重量比为2:1:0.3;
底泥路面基层制作:将上述步骤制作的成品料制成底泥路面基层;
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将耐腐蚀排污管放置在上述制作的底泥路面基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排污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处理步骤中药剂为离子分散剂和稳化剂,所述离子分散剂包括阴离子分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淑芬黄棉璇黄淑丽郑泽峰郑邦生周玉姣郑敏生陈算妹黄文贵赖金典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投广东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