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溶剂和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液体无碱速凝剂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79061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溶剂和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液体无碱速凝剂中的应用,所述促溶剂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大分子,所述有机无机杂化分子中含有杂多酸、纤维素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链段结构,其中杂多酸呈现笼状结构且具有骨架刚性的特点;有机无机杂化分子中的纤维素与DMDAAC二者通过共聚得到共聚物链段,该共聚物链段与杂多酸链段通过电荷组装最终形成有机无机杂化分子结构;解决了现有无碱速凝剂稳定性差,铝含量低且会导致混凝土后期强度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溶剂和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液体无碱速凝剂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外加剂
,特别涉及一种促溶剂和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液体无碱速凝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速凝剂是喷射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分,其作用为使混凝土在较短的时间内凝结,加速水化,短时间内形成足够的强度,保证特殊施工的要求。目前广泛应用于道路抢修、矿井加固、隧道支护、城市防水等工程中,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速凝剂多为高碱性速凝剂,具有高腐蚀性、早期强度低及后期抗压强度比低、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等缺点,因此目前发展的方向是无碱液体速凝剂,进而满足混凝土的各种工艺要求。以及,众所周知离子态的铝离子可有效提升抗压强度并能够缩短凝结时间,所以硫酸铝是无碱速凝剂的核心材料,但由于硫酸铝较低的溶解度,导致离子态铝离子较少,有效速凝组分变少。与此同时,无碱速凝剂中无机盐类组分较多,易出现分层离析等现象,严重影响无碱速凝剂产品的稳定性。无碱速凝剂起步时间较晚,技术发展不成熟,仍面临较多的问题,诸如储存期短、适应性差等问题,常温下产品仅在一个月内便会出现分层离析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溶剂,其特征在于,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大分子,所述有机无机杂化分子中含有杂多酸、纤维素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链段结构,其中杂多酸呈现笼状结构且具有骨架刚性的特点;有机无机杂化分子中的纤维素与DMDAAC二者通过共聚得到共聚物链段,该共聚物链段与杂多酸链段通过电荷组装最终形成有机无机杂化分子结构;/n所述纤维素为羟乙基纤维素,粘度为5000~7000mPa·s;/n所述杂多酸为磷钼酸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溶剂,其特征在于,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大分子,所述有机无机杂化分子中含有杂多酸、纤维素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链段结构,其中杂多酸呈现笼状结构且具有骨架刚性的特点;有机无机杂化分子中的纤维素与DMDAAC二者通过共聚得到共聚物链段,该共聚物链段与杂多酸链段通过电荷组装最终形成有机无机杂化分子结构;
所述纤维素为羟乙基纤维素,粘度为5000~7000mPa·s;
所述杂多酸为磷钼酸H3[PMo12O40]或者硅钼酸H4[SiMo12O4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纤维素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在引发剂过硫酸钾的作用下在水相中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中间体,该中间体与杂多酸在水相中通过电荷组装经过滤干燥后得到所述促溶剂;
纤维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引发剂和杂多酸之间的质量比为(1.5~3):(25~50):(1~3):(25~150);且所述纤维素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质量比为0.6: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溶剂的具体制备工艺为:
将纤维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引发剂和水混均匀,得水相A;
将杂多酸溶于水后混匀后得水相B;
将水相A加热至50~75℃,聚合反应2~5h后得聚合物C,反应容器内温度降至25℃,
接着加入水相B,加入pH调节剂,将此时溶液的pH调至6.5~7.5,混合均匀后,常温25℃条件下,搅拌12h~24h后,过滤干燥得到所述促溶剂;
所述水相A由以下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组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茜张小磊王伟余鑫于诚乔敏冉千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新疆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