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瓷窑变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9053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青瓷窑变釉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青瓷窑变釉工艺,对坯体施釉料,然后剔除部分釉面,再对剔除釉面的部分施另一种釉料,最后烧成,得到产品。该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青瓷窑变釉,其效果稳定、颜色艳丽、层次分明,在青瓷艺术品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使窑变的艺术效果能在青瓷作品上稳定的呈现出来,使青瓷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瓷窑变釉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制造技术,特别是一种青瓷窑变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青瓷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作为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我国历代被称为缥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都是指青瓷而言。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都属青瓷窑系。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因由窑变釉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釉",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由于传统工艺制备的釉效果不够稳定、颜色不够艳丽、层次不够分明,因此有必要研发新的釉的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釉效果不够稳定、颜色不够艳丽、层次不够分明,经过反复试验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青瓷窑变釉及制备方法,使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所述窑变是指陶瓷窑炉中的烧成气氛采用氧化还原交替变化的气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瓷窑变釉制备方法,打破了制备方法,解决了两种不同釉料无法同时烧制的问题,实现了不同釉料在同样环境、气氛和温度中同时烧制,达到完美融合,开拓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配料﹑球磨﹑过80目分样筛、将窑变釉均匀涂抹在青瓷作品上、进入梭式窑1300高温还原烧成得到产品。烧成具体步骤为:从0℃逐渐升温至1000-1100℃,同时采用氧化焰进行氧化烧制,氧化烧制时间为3-5个小时;温度达到1000-1100℃时,再采用还原焰进行还原烧制,同时逐渐升温至1200-1380℃,还原烧制时间为4-5个小时;烧制完成后,停止加热,冷却降温10-12个小时,出窑炉,得到产品。烧制过程中先采用氧化反应,坯体在升温的过程中坯体、釉面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化学变化,为了排除分子结构内的结晶水,进行氧化、分解;然后进一步熔融为液相,再重新结晶,逐渐达到瓷化。然后采用还原反应,利用还原焰使坯体、釉面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釉面颜色发生变化并完美融合,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瓷器的烧制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微妙变化,都会影响到瓷器的窑变效果。烧成温度的高低、烧成时间的长短及熄火后冷却速度的快慢等,都会使瓷器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到适合的青瓷窑变釉最佳烧成工艺,实现了不同色釉在同一环境、温度和氛围下的完美融合。青瓷窑变釉,包括如下化学成分及重量含量:SiO2为28~34%,Al2O3为5~6%,CaO为18~20%,MgO为6~8%,B2O5为20~25%,BaO为5~6%,CuO为2~4%,K2O为2~3%,Na2O为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更加丰富青瓷艺术品的装饰效果,经过反复试验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高温青瓷窑变釉,其效果稳定、颜色艳丽、层次分明,在青瓷艺术品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使窑变的艺术效果能在青瓷作品上稳定的呈现出来,使青瓷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瓷窑变釉制备方法,打破了传统工艺制作方法,解决了两种不同釉料无法同时烧制的问题,实现了不同釉料在同样环境、气氛和温度中同时烧制,达到完美融合,开拓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青瓷窑变釉工艺,陶瓷生产工艺一般包括配料﹑球磨﹑过80目分样筛﹑将窑变釉均匀涂抹在青瓷作品上﹑进入梭式窑1300高温还原烧成得到产品。烧成具体步骤为:从0℃逐渐升温至1000-1100℃,同时采用氧化焰进行氧化烧制,氧化烧制时间为3-5个小时;温度达到1000-1100℃时,再采用还原焰进行还原烧制,同时逐渐升温至1200-1380℃,还原烧制时间为4-5个小时;烧制完成后,停止加热,冷却降温10-12个小时,出窑炉,得到产品。烧制过程中先采用氧化反应,坯体在升温的过程中坯体、釉面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化学变化,为了排除分子结构内的结晶水,进行氧化、分解;然后进一步熔融为液相,再重新结晶,逐渐达到瓷化。然后采用还原反应,利用还原焰使坯体、釉面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釉面颜色发生变化并完美融合,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即较高的钙含量配合适当的氧化铜,在还原焰中烧制出艳丽的红色,色泽艳丽稳定。较高且精准的钙含量使该釉水高温粘度保证在合适的范围内,高温时和下层青瓷釉共同融化但流动不同步,进而流淌出丰富的釉水层次。瓷器的烧制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微妙变化,都会影响到瓷器的窑变效果。烧成温度的高低、烧成时间的长短及熄火后冷却速度的快慢等,都会使瓷器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到适合的青瓷窑变釉最佳烧成工艺,实现了不同色釉在同一环境、温度和氛围下的完美融合。青瓷窑变釉,包括如下化学成分及重量含量:SiO2为28~34%,Al2O3为5~6%,CaO为18~20%,MgO为6~8%,B2O5为20~25%,BaO为5~6%,CuO为2~4%,K2O为2~3%,Na2O为2~3%。由上述青瓷窑变釉制备方法制成的釉,请陶瓷鉴赏家对于釉在胎质,釉色,瓷声等方面进行艺术鉴定。由四名专业陶瓷鉴赏家参与现在工艺与传统工艺釉的价值评价。根据下述评价釉的胎质,釉色,瓷声,并显示平均值。通过强度表示釉的胎质,并利用下述评价标准,进行评价。5:极好。4:好。3:普通。2:差。1:极差。通过强度表示釉的釉色,并利用下述评价标准,进行评价。5:极好。4:好。3:普通。2:差。1:极差。通过强度表示釉的瓷声,并利用下述评价标准,进行评价。5:极好。4:好。3:普通。2:差。1:极差。结果显示于表1中进行现在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发现,在胎质,釉色和瓷声各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瓷窑变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化学成分及重量含量:SiO2为28~34%,Al2O3为5~6%,CaO为18~20%,MgO为6~8%,B2O5为20~25%,BaO为5~6%,CuO为2~4%,K2O为2~3%,Na2O为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瓷窑变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化学成分及重量含量:SiO2为28~34%,Al2O3为5~6%,CaO为18~20%,MgO为6~8%,B2O5为20~25%,BaO为5~6%,CuO为2~4%,K2O为2~3%,Na2O为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瓷窑变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化学成分及重量含量:SiO2为31%,Al2O3为5%,CaO为19,MgO为7%,B2O5为23%,BaO为6%,CuO为3%,K2O为3%,Na2O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瓷窑变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化学成分及重量含量:SiO2为32%,Al2O3为6%,CaO为18%,MgO为7%,B2O5为23%,BaO为6%,CuO为4%,K2O为2%,Na2O为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瓷窑变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化学成分及重量含量:SiO2为33%,Al2O3为6%,CaO为18,MgO为6%,B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作乾王剑鹏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金鱼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