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04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支撑布和压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连接有用于对小腿进行支撑的所述支撑布,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上端均水平向轮椅后方弯曲,所述第一支撑臂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旋转座,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套环座,所述套环座上活动套接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连杆。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安装在轮椅上,既可通过电动顶推杆推动腿部被动上抬,进行康复训练,又可在后期使腿部自行上抬,并通过按压压柄,使支撑布对腿部进行支撑,加强腿部自行上抬效果,同时便于通过手部控制腿部缓慢收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
本技术涉及骨折康复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
技术介绍
腿部骨折的病人在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使腿部逐渐恢复活动力。大部分的腿部骨折用康复器械均需病人在病床上进行训练,床下的康复训练器械大多需要病人能够自主行走后才可进行,而病人长期卧床,心情容易烦躁,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能够安装在轮椅上,使病人在轮椅上自行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使病人心情舒畅,便于病情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支撑布和压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连接有用于对小腿进行支撑的所述支撑布,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上端均水平向轮椅后方弯曲,所述第一支撑臂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旋转座,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套环座,所述套环座上活动套接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旋转座之间设有连接抱箍,所述旋转座与所述连接抱箍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端焊接在所述连接抱箍上;所述压柄一端连接在所述旋转座上,且所述压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水平段的延长线上;所述支撑布的后方设有弧形弯曲的顶撑架,所述顶撑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上,所述顶撑架的中部一体连接有叉铰座,所述叉铰座上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有电动顶推杆;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放置脚掌的踏板。采用上述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吊架通过所述连接抱箍固定在轮椅支腿上,所述电动顶推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在轮椅坐垫的底部横梁上,吊架成对设置,可根据骨折腿的位置,选择相适应的吊架安装在轮椅上,在初期康复训练时,通过所述电动顶推杆推动放置在所述支撑布上的小腿向上提起和收回,进行被动训练,在训练中期,可将所述电动顶推杆的下端从所述叉铰座上拆除,腿部自行施力上抬,同时手部可将所述压柄尾端向下按压,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下端绕向下旋转座向上抬起,从而辅助骨折腿部上抬,同时还可通过手部缓慢放松压柄,使腿部缓慢收回。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间距为15-20cm。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布为牛津布,且所述支撑布的宽度大于20cm。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抱箍为左右对称的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抱箍的其中一半与所述旋转座连接,所述连接抱箍的另一半与所述连杆连接,且两个对扣的抱箍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抱箍的内孔轴线竖直向下设置,所述连接抱箍的内孔壁上粘接有橡胶防滑垫。作为优选,所述顶撑架为呈弧形弯曲的不锈钢管,且所述顶撑架的弯曲弧度大于所述支撑布完全撑展时的弧度。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销轴螺栓和螺母。作为优选,所述压柄尾部为球形,所述压柄上方设有把手。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安装在轮椅上,既可通过电动顶推杆推动腿部被动上抬,进行康复训练,又可在后期使腿部自行上抬,并通过按压压柄,使支撑布对腿部进行支撑,加强腿部自行上抬效果,同时便于通过手部控制腿部缓慢收回。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踏板;2、第一支撑臂;3、旋转座;4、连接抱箍;5、第二支撑臂;5a、套环座;6、连杆;7、压柄;8、把手;9、电动顶推杆;10、叉铰座;11、连接件;12、顶撑架;13、支撑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包括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5、支撑布13和压柄7,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5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连接有用于对小腿进行支撑的所述支撑布13,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5的上端均水平向轮椅后方弯曲,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旋转座3,所述第二支撑臂5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套环座5a,所述套环座5a上活动套接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连杆6,所述连杆6能够沿所述套环座5a轴向移动和旋转,所述连杆6与所述旋转座3之间设有连接抱箍4,所述旋转座3与所述连接抱箍4转动连接,所述连杆6一端焊接在所述连接抱箍4上;所述压柄7一端连接在所述旋转座3上,且所述压柄7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水平段的延长线上,旋转座3共有两段,其中一段为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臂2和压柄7中间的座体,另一段为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该座体上的旋转轴,该旋转轴一端与连接抱箍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布13的后方设有弧形弯曲的顶撑架12,所述顶撑架12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5上,所述顶撑架12的中部一体连接有叉铰座10,所述叉铰座10上通过连接件11转动连接有电动顶推杆9;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5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放置脚掌的踏板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5之间的间距为15-20cm,如此设置,便于保证患者腿部能够放置于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5中间。所述支撑布13为牛津布,且所述支撑布13的宽度大于20cm,如此设置,便于在做康复训练时,支撑布13能够更好的与腿部贴合,提高腿部舒适度。所述连接抱箍4为左右对称的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抱箍4的其中一半与所述旋转座3连接,所述连接抱箍4的另一半与所述连杆6连接,且两个对扣的抱箍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抱箍4的内孔轴线竖直向下设置,所述连接抱箍4的内孔壁上粘接有橡胶防滑垫,如此设置,便于将连接抱箍4固定在轮椅原有支腿上,并防止连接抱箍4在轮椅支腿上滑移。所述顶撑架12为呈弧形弯曲的不锈钢管,且所述顶撑架12的弯曲弧度大于所述支撑布13完全撑展时的弧度,如此设置,便于在做上抬训练时,避免顶撑架12顶到患者腿部。所述连接件11为销轴螺栓和螺母,如此设置,方便电动顶推杆9的拆装。所述压柄7尾部为球形,所述压柄7上方设有把手8,如此设置,便于在手部辅助康复训练时,使手掌握在把手8上,将压柄7向下按压。采用上述结构,吊架通过所述连接抱箍4固定在轮椅支腿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支撑布和压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连接有用于对小腿进行支撑的所述支撑布,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上端均水平向轮椅后方弯曲,所述第一支撑臂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旋转座,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套环座,所述套环座上活动套接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旋转座之间设有连接抱箍,所述旋转座与所述连接抱箍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端焊接在所述连接抱箍上;所述压柄一端连接在所述旋转座上,且所述压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水平段的延长线上;/n所述支撑布的后方设有弧形弯曲的顶撑架,所述顶撑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上,所述顶撑架的中部一体连接有叉铰座,所述叉铰座上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有电动顶推杆;/n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放置脚掌的踏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支撑布和压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连接有用于对小腿进行支撑的所述支撑布,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上端均水平向轮椅后方弯曲,所述第一支撑臂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旋转座,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有套环座,所述套环座上活动套接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旋转座之间设有连接抱箍,所述旋转座与所述连接抱箍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端焊接在所述连接抱箍上;所述压柄一端连接在所述旋转座上,且所述压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水平段的延长线上;
所述支撑布的后方设有弧形弯曲的顶撑架,所述顶撑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上,所述顶撑架的中部一体连接有叉铰座,所述叉铰座上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有电动顶推杆;
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放置脚掌的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安装于轮椅上的腿部骨折康复用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曹俊青韩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