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铰链铰接,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内部开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自锁式伸缩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可沿铰链相互转动,拧松自锁式伸缩杆,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可调,调整至合适角度时,固定自锁式伸缩杆即可固定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自锁式伸缩杆的设置可改变患儿大臂和小臂之间的固定角度,解决了传统固定装置角度固定为定值的问题,角度调整范围广,医护人员可根据疗程改变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角度,进而改变肘部角度,有助于患儿治疗和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儿科治疗中,由于儿童好动,在治疗时,需要对儿童部分肢体进行固定,尤其是当患儿肘部受伤时,需要对肘部进行角度固定,防止患儿乱动影响治疗。现阶段对于患儿肘部角度固定的装置多为石膏固定,石膏一旦凝固之后,角度不能改变,同时,石膏固定多为直线固定和直角固定,固定方式过于单一,在治疗过程中,也不能按疗程改变肘部角度,不利于患儿恢复,由于患儿肘部长时间固定,患儿不易接受,石膏重量较大,患儿佩戴也较为困难,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铰链铰接,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内部开设有滑槽,并且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夹板和下夹板,且上夹板和下夹板与滑杆固定连接,并且滑杆通过弹簧与滑槽内部一端连接,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配合使用有自锁式伸缩杆,且自锁式伸缩杆两端通过套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背立面固定连接有绑扎带环,且绑扎带环内部穿插连接有绑扎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夹板和下夹板表面均开设有透气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结构相同,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结构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绑扎带为锁扣式绑扎带,且绑扎带材质为尼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杆长度小于滑槽长度,且滑杆直径略小于滑槽内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夹板、下夹板均为硬质塑料材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采用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自锁式伸缩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可沿铰链相互转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弹簧和滑杆连接有上夹板和下夹板,向外拉第一固定板连接上夹板和下夹板,使第一固定板贴合患儿小臂外侧,松开第一固定板连接的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在弹簧作用下夹持住患儿小臂,同时向外拉第二固定板连接的上夹板和下夹板,使第二固定板贴合患儿大臂外侧,松开第二固定板连接的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在弹簧作用下夹持住患儿大臂,通过绑扎带绑扎,即可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完全固定在患儿小臂和大臂处,拧松自锁式伸缩杆,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可调,调整至合适角度时,固定自锁式伸缩杆即可固定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自锁式伸缩杆的设置可改变患儿大臂和小臂之间的固定角度,解决了传统固定装置角度固定为定值的问题,角度调整范围广,医护人员可根据疗程改变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角度,进而改变肘部角度,有助于患儿治疗和恢复。2、本技术中,采用了绑扎带和自锁式伸缩杆,当需要拆除本装置时,只需要解开绑扎带,拧松自锁式伸缩杆,打开上夹板和下夹板即可拆除本装置,拆除简单,可重复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的石膏固定,使用更加灵活,结构更加轻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例说明:1、第一固定板;2、下夹板;3、上夹板;4、滑杆;5、滑槽;6、弹簧;7、绑扎带;8、转动轴;9、套环;10、自锁式伸缩杆;11、铰链;12、透气孔;13、第二固定板;14、绑扎带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3,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通过铰链11铰接,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可沿铰链11转动,且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内部开设有滑槽5,并且滑槽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4,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夹板3和下夹板2,且上夹板3和下夹板2与滑杆4固定连接,并且滑杆4通过弹簧6与滑槽5内部一端连接,上夹板3和下夹板2之间距离可调整,弹簧6属于拉力元件,上夹板3和下夹板2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配合使用有自锁式伸缩杆10,且自锁式伸缩杆10两端通过套环9与转动轴8转动连接,自锁式伸缩杆10两端可沿转动轴8转动,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背立面固定连接有绑扎带环14,且绑扎带环14内部穿插连接有绑扎带7,绑扎带7长度大于患儿大臂周长,向外拉第一固定板1连接上夹板3和下夹板2,使第一固定板1贴合患儿小臂外侧,松开第一固定板1连接的上夹板3和下夹板2,上夹板3和下夹板2在弹簧6作用下夹持住患儿小臂,同时向外拉第二固定板13连接的上夹板3和下夹板2,使第二固定板13贴合患儿大臂外侧,松开第二固定板13连接的上夹板3和下夹板2,上夹板3和下夹板2在弹簧6作用下夹持住患儿大臂,通过绑扎带7绑扎,即可将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完全固定在患儿小臂和大臂处,拧松自锁式伸缩杆10,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可调,调整至合适角度时,固定自锁式伸缩杆10即可固定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13和自锁式伸缩杆10的设置可改变患儿大臂和小臂之间的固定角度,解决了传统固定装置角度固定为定值的问题,角度调整范围广,医护人员可根据疗程改变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之间的角度,进而改变肘部角度,有助于患儿治疗和恢复。实施例二:参照图1-3,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13、上夹板3和下夹板2表面均开设有透气孔12,透气孔12便于皮肤呼吸透气,增加透气型,使患儿使用更加舒适。实施例三:参照图1-3,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结构相同,上夹板3和下夹板2结构相同,便于批量生产和组装,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同样适用于儿童膝关节固定,将第一固定板1固定在小腿外侧,将第二固定板13固定在大腿外侧即可,固定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实施例四:参照图1-3,绑扎带7为锁扣式绑扎带,且绑扎带7材质为尼龙,绑扎带7结构较为常见,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同时尼龙材质的绑扎带7更加结实耐用。实施例五:参照图1,滑杆4长度小于滑槽5长度,且滑杆4直径略小于滑槽5内径,弹簧6始终处于拉力状态,确保滑杆4带动上夹板3和下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通过铰链(11)铰接,且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内部开设有滑槽(5),并且滑槽(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4),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夹板(3)和下夹板(2),且上夹板(3)和下夹板(2)与滑杆(4)固定连接,并且滑杆(4)通过弹簧(6)与滑槽(5)内部一端连接,所述上夹板(3)和下夹板(2)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配合使用有自锁式伸缩杆(10),且自锁式伸缩杆(10)两端通过套环(9)与转动轴(8)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背立面固定连接有绑扎带环(14),且绑扎带环(14)内部穿插连接有绑扎带(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治疗用肢体辅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通过铰链(11)铰接,且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内部开设有滑槽(5),并且滑槽(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4),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夹板(3)和下夹板(2),且上夹板(3)和下夹板(2)与滑杆(4)固定连接,并且滑杆(4)通过弹簧(6)与滑槽(5)内部一端连接,所述上夹板(3)和下夹板(2)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配合使用有自锁式伸缩杆(10),且自锁式伸缩杆(10)两端通过套环(9)与转动轴(8)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背立面固定连接有绑扎带环(14),且绑扎带环(14)内部穿插连接有绑扎带(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毕玉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