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固定产后收腹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005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固定产后收腹带,包括中区域带、内固侧边带和外固侧边带,所述中区域带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贴腹区域,所述贴腹区域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区域,所述可调节区域由若干道调节带组成,所述调节带的连接处设置有软支片,所述内固侧边带、外固侧边带靠近中区域带设置有若干道软质支撑杆,所述内固侧边带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外沿带,所述第一外沿带上缝合固定有毛面魔术贴,所述外固侧边带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外沿带,所述第二外沿带上设置有若干道松紧支带,所述松紧支带通过竖向缝合线固定连接在外固侧边带上,所述松紧支带表面均缝合固定有钩面魔术贴。本申请具有多重作业功能,起到良好塑形效果,适合各类产后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固定产后收腹带
本技术涉及妇科护理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固定产后收腹带。
技术介绍
收腹带是借助物理方法帮助收腹的一种带体,通常,收腹带分产后专用和非产后专用两种。产后专用的收腹带通常称作产后收腹带,其是针对产后腹肌松弛,防止内脏下垂而设计的。现有的产后收腹带在收腹时通常需要向后拉紧收腹,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现有的产后收腹带端部的连接件的长度相同,而产妇的腹部腰围由上致下是逐步增大的,这就会导致连接件在连接过程中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影响收腹效果。因此,越来越需要一种可以向前收腹且收腹效果好的产后收腹带。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122562U)公布了一种产后收腹带,但是该专利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该专利的调节部均设置在腹部区域,实际母亲产后的腹部是比较脆弱的,该专利会导致佩戴后腹部的挤压感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固定产后收腹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固定产后收腹带,包括中区域带、内固侧边带和外固侧边带,所述中区域带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贴腹区域,所述贴腹区域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区域,所述可调节区域由若干道调节带组成,所述调节带的连接处设置有软支片,所述内固侧边带、外固侧边带靠近中区域带设置有若干道软质支撑杆,所述内固侧边带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外沿带,所述第一外沿带上缝合固定有毛面魔术贴,所述外固侧边带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外沿带,所述第二外沿带上设置有若干道松紧支带,所述松紧支带通过竖向缝合线固定连接在外固侧边带上,所述松紧支带表面均缝合固定有钩面魔术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贴腹区域与内固侧边带的连接处设置有腰沿加强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腰沿加强带采用丝绸材质并且内表面光滑。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区域带的内表面设置有暖腹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固侧边带的内表面设置有脊背磁疗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括中区域带、内固侧边带和外固侧边带背面呈一体式缝合固定有辅助固定带,所述辅助固定带通过缝合接头与内固侧边带、外固侧边带侧边相连接,所述辅助固定带的两端外接伸缩调节带,所述伸缩调节带的主体为双层叠合带体,所述双层叠合带体的收放端设置有调节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通过调节带和软支片可以适当调节收腹的效果,或者适应人员的腹部收缩趋势,调节带本申请不设置于腹部正面,而是设计在靠近腰部位置,从而在保持束缚腹部的同时避免对腹部产生压迫感。二.本申请设置有腰沿加强带,能够适应呈内凹的腰部区域,从而腰沿加强带内表面光滑方便与侧腰相贴合。三.设计软质支撑杆沿着人体的背部形成竖向的支撑力,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对收腹的紧密性,另一方面支撑起整个收腹带,使得收腹带塑形效果更佳。软质支撑杆相互之间不平行,相邻软质支撑杆底部靠拢而顶部散开,从而能够适应人体曲线。四.另设计有辅助固定带对收腹带进行固定,整体作业方便简单,适合皮肤过敏性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以示出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同时,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伸缩调节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区域带、11-贴腹区域、12-可调节区域、13-软支片、14-腰沿加强带、15-调节带、16-暖腹贴、软质支撑杆17、2-内固侧边带、21-第一外沿带、22-毛面魔术贴、23-脊背磁疗贴、3-外固侧边带、31-第二外沿带、32-松紧支带、33-钩面魔术贴、34-竖向缝合线、4-辅助固定带、42-缝合接头、43-伸缩调节带、44-双层叠合带体、45-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可固定产后收腹带,包括中区域带1、内固侧边带2和外固侧边带3,本申请收腹带缠绕式固定在腹部区域,中区域带1贴合腹部位置,内固侧边带2用于缠绕到腰部,外固侧边带3同步缠绕到腰部并且与内固侧边带2连接固定。所述中区域带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贴腹区域11,所述贴腹区域11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区域12,所述可调节区域12由若干道调节带15组成,所述调节带15的连接处设置有软支片13,调节带15可以适当调节收腹的效果,或者适应人员的腹部收缩趋势,调节带15本申请不设置于腹部正面,而是设计在靠近腰部位置,从而在保持束缚腹部的同时避免对腹部产生压迫感。所述贴腹区域11与内固侧边带2的连接处设置有腰沿加强带14,所述腰沿加强带14采用丝绸材质并且内表面光滑。本申请设置有腰沿加强带14,能够适应呈内凹的腰部区域,从而腰沿加强带14内表面光滑方便与侧腰相贴合。所述内固侧边带2、外固侧边带3靠近中区域带1设置有若干道软质支撑杆17,软质支撑杆17位于背部区域,软质支撑杆17沿着人体的背部形成竖向的支撑力,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对收腹的紧密性,另一方面支撑起整个收腹带,使得收腹带塑形效果更佳。软质支撑杆17相互之间不平行,相邻软质支撑杆17底部靠拢而顶部散开,从而能够适应人体曲线。所述内固侧边带2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外沿带21,所述第一外沿带21上缝合固定有毛面魔术贴22,所述外固侧边带3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外沿带31,所述第二外沿带31上设置有若干道松紧支带32,所述松紧支带32通过竖向缝合线34固定连接在外固侧边带3上,所述松紧支带32表面均缝合固定有钩面魔术贴33。本申请采用魔术贴固定产后收腹带,其中钩面魔术贴33分支为若干道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保证固定效果。优选的,所述中区域带1的内表面设置有暖腹贴16,由于生产后,女性往往比较畏寒,本申请通过暖腹贴16辅助温暖腹部。所述内固侧边带2的内表面设置有脊背磁疗贴23,由于生产后,女性常常体力不支,利用脊背磁疗贴23缓解肌肉疲惫。注意的是,上述暖腹贴16以及脊背磁疗贴23含有一定的医疗药物,对于剖腹产女性影响位置,则不用粘贴。实施例二: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进一步的优化,在其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固定产后收腹带,包括中区域带(1)、内固侧边带(2)和外固侧边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区域带(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贴腹区域(11),所述贴腹区域(11)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区域(12),所述可调节区域(12)由若干道调节带(15)组成,所述调节带(15)的连接处设置有软支片(13),所述内固侧边带(2)、外固侧边带(3)靠近中区域带(1)设置有若干道软质支撑杆(17),所述内固侧边带(2)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外沿带(21),所述第一外沿带(21)上缝合固定有毛面魔术贴(22),所述外固侧边带(3)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外沿带(31),所述第二外沿带(31)上设置有若干道松紧支带(32),所述松紧支带(32)通过竖向缝合线(34)固定连接在外固侧边带(3)上,所述松紧支带(32)表面均缝合固定有钩面魔术贴(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固定产后收腹带,包括中区域带(1)、内固侧边带(2)和外固侧边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区域带(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贴腹区域(11),所述贴腹区域(11)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区域(12),所述可调节区域(12)由若干道调节带(15)组成,所述调节带(15)的连接处设置有软支片(13),所述内固侧边带(2)、外固侧边带(3)靠近中区域带(1)设置有若干道软质支撑杆(17),所述内固侧边带(2)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外沿带(21),所述第一外沿带(21)上缝合固定有毛面魔术贴(22),所述外固侧边带(3)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外沿带(31),所述第二外沿带(31)上设置有若干道松紧支带(32),所述松紧支带(32)通过竖向缝合线(34)固定连接在外固侧边带(3)上,所述松紧支带(32)表面均缝合固定有钩面魔术贴(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固定产后收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腹区域(11)与内固侧边带(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