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鸡胸畸形矫正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鸡胸治疗便携穿戴式支具,包括弧形垫背和前胸调节布,弧形垫背包括弧形板和软性纤维包布,前胸调节布包括内裹布和外裹布,内裹布设有肩带、连接带、横条孔一、气囊和加气软管,外裹布设有横条孔二,加气软管设有加气管、橡胶片、提示杆、密封盖、压力传感器、显示面板、充电数据线、穿孔和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舒适性强,塑形效果好,适用于不同体型和年龄阶段的儿童,适用于儿童长时间佩戴;便于根据塑形阶段调节本装置的松紧度,同时便于监控气囊的挤压强度,可及时调整本装置的塑形强度,从而达到缩短塑形时间,增强塑型效果的治疗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鸡胸治疗便携穿戴式支具
本技术涉及鸡胸畸形矫正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鸡胸治疗便携穿戴式支具。
技术介绍
小儿鸡胸是心胸外科的一种常见病症;症状表现为胸前壁凸起,状如禽类的胸骨,这也是“鸡胸”的由来,小儿鸡胸不仅影响心肺功能,而且影响孩子的体型美,因此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甚至成为孩子终生的痛苦。我国各地各级医院,目前对儿童鸡胸畸形,普遍采用以下两种措施:(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毕竟是有创治疗,并发症较多,费用昂贵。(2)支具治疗:传统的支具是硬质材料制造的前后两个夹板,采用挤压方式,使畸形部位受压从而变形,舒适性和塑形效果均较差,目前虽有新的支具,但新的支具却有成本高且舒适度仍然不够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充分根据儿童鸡胸患者的胸骨构造特点设计本专利技术,欲研发一种对儿童鸡胸患者的畸形胸部具有极好的塑形效果,并适用于儿童长时间佩戴以达到长效塑形目的穿戴式支具,以达到早期干预胸部畸形、减少胸部畸形进一步发展、减少手术治疗的无创鸡胸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鸡胸治疗便携穿戴式支具,该支具成本低,舒适性强,塑形效果好,适用于儿童长时间佩戴,便于根据塑形阶段调节松紧度,同时便于监控气囊的挤压强度,以准时调整塑形强度,从而达到缩短塑形时间,增强塑型效果的治疗目的。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鸡胸治疗便携穿戴式支具,包括弧形垫背和前胸调节布,所述弧形垫背包括弧形板和包裹于弧形板外的软性纤维包布,所述前胸调节布包括内裹布和外裹布,所述内裹布的顶部设有与弧形垫背的顶部可拆卸连接的肩带;所述内裹布的一侧与弧形垫背之间设有连接带,所述内裹布背离连接带的端部与软性纤维包布的外表面可拆开连接;所述内裹布面向弧形垫背的一面设有横条孔一和气囊,所述横条孔一穿射内裹布的厚度方向且沿内裹布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气囊与内裹布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面向内裹布的一面设有加气软管;所述外裹布靠近连接带的端部与软性纤维包布相连,所述外裹布背离连接带的端部与软性纤维包布可拆开连接,所述外裹布设有与横条孔一正对设置的横条孔二,所述加气软管依次穿过横条孔一和横条孔二;所述加气软管背离气囊的一端设有加气管和橡胶片,所述加气管设于加气软管的侧壁且设于橡胶片和气囊之间,所述橡胶片设于加气软管内且其外边缘与加气软管的内壁相连,所述橡胶片背离气囊的一面设有提示杆,所述加气软管背离气囊的端部设有与加气软管螺纹旋接的密封盖,所述气囊未通气时提示杆背离橡胶片的端部与密封盖抵接,所述提示杆背离气囊的端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外裹布的外表面设有带有电池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有充电数据线,所述加气软管的外侧壁设有穿孔,所述提示杆的外侧壁设有接口,所述充电数据线穿过穿孔与接口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内裹布背离弧形垫背的一面设有魔术贴一,所述外裹布面向内裹布的一面设有与魔术贴一贴合的魔术贴二;便于将内裹布和外裹布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增强本装置的塑形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内裹布面向弧形垫背的一面设有多个扣眼,所述气囊与内裹布相连的外边缘设有连接布,所述连接布面向内裹布的一面设有与扣眼扣合的扣子;便于根据儿童的不同体型和生长阶段调整气囊的位置,使本装置适用于多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进一步的,所述内裹布背离连接带的端部设有粘带一,所述软性纤维包布的外表面设有固定粘带一的粘带扣一;便于调节塑形松紧度。进一步的,所述外裹布背离连接带的端部设有粘带二,所述软性纤维包布设有固定粘带二的粘带扣二;便于调节塑形松紧度。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垫背的顶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肩带的顶部设有魔术贴层,所述肩带穿过连接环设置;便于根据不同体型和年龄阶段的儿童调整肩带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成本低,舒适性强,塑形效果好,适用于不同体型和年龄阶段的儿童,适用于儿童长时间佩戴;便于根据塑形阶段调节本装置的松紧度,同时便于监控气囊的挤压强度,可及时调整本装置的塑形强度,从而达到缩短塑形时间,增强塑型效果的治疗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左视图的外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裹布的连接带处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的粘带一处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提示杆处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外裹布的内表面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内裹布的外表面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的内裹布的内表面的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的弧形垫背的内部结构图;其中:1、弧形板;2、软性纤维包布;3、内裹布;4、外裹布;5、肩带;6、连接带;7、横条孔一;8、气囊;9、加气软管;10、横条孔二;11、加气管;12、橡胶片;13、提示杆;14、密封盖;15、压力传感器;16、显示面板;17、充电数据线;18、魔术贴一;19、魔术贴二;20、扣眼;21、连接布;22、扣子;23、粘带一;24、粘带扣一;25、粘带二;26、粘带扣二;27、连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一种用于鸡胸治疗便携穿戴式支具,包括弧形垫背和前胸调节布,弧形垫背包括弧形板1和包裹于弧形板1外的软性纤维包布2,软性纤维包布2通过粘接的方式设于弧形板1的外表面,弧形垫背既具有矫正的作用,又适合人体背部轮廓外形,可使儿童时刻保持背部挺直的状态,软性纤维包布2可避免弧形板1带来的不适感,增加本装置的舒适度。前胸调节布包括内裹布3和外裹布4,弧形垫背的顶部设有连接环27,连接环27与弧形垫背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肩带5朝上的一面设有魔术贴层,肩带5穿过连接环27后通过魔术贴层固定住肩带5,防止肩带5松动。内裹布3的一侧与弧形垫背之间设有连接带6,连接带6与内裹布3和弧形垫背均固定连接,内裹布3背离连接带6的端部设有粘带一23,软性纤维包布2的外表面设有固定粘带一23的粘带扣一24,内裹布3可通过粘带一23和粘带扣一24与软性纤维包布2的外表面可拆开连接,并可以根据儿童患者的体型和生长阶段调整内裹布3的松紧度,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体型和年龄阶段的儿童。内裹布3面向弧形垫背的一面设有横条孔一7、气囊8和多个扣眼20,横条孔一7穿射内裹布3的厚度方向且沿内裹布3的长度方向延伸,气囊8与内裹布3相连的外边缘设有连接布21,连接布21面向内裹布3的一面设有与扣眼20扣合的扣子22,可通过扣子22将气囊8固定在内裹布3上相应的位置,由于内裹布3上设有多个扣眼20,可根据儿童的体型和病症差异调整气囊8的位置,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体型和年龄阶段的儿童;气囊8面向内裹布3的一面设有加气软管9。外裹布4靠近连接带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鸡胸治疗便携穿戴式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垫背和前胸调节布,所述弧形垫背包括弧形板(1)和包裹于弧形板(1)外的软性纤维包布(2),所述前胸调节布包括内裹布(3)和外裹布(4),所述内裹布(3)的顶部设有与弧形垫背的顶部可拆卸连接的肩带(5);所述内裹布(3)的一侧与弧形垫背之间设有连接带(6),所述内裹布(3)背离连接带(6)的端部与软性纤维包布(2)的外表面可拆开连接;所述内裹布(3)面向弧形垫背的一面设有横条孔一(7)和气囊(8),所述横条孔一(7)穿射内裹布(3)的厚度方向且沿内裹布(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气囊(8)与内裹布(3)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8)面向内裹布(3)的一面设有加气软管(9);所述外裹布(4)靠近连接带(6)的端部与软性纤维包布(2)相连,所述外裹布(4)背离连接带(6)的端部与软性纤维包布(2)可拆开连接,所述外裹布(4)设有与横条孔一(7)正对设置的横条孔二(10),所述加气软管(9)依次穿过横条孔一(7)和横条孔二(10);所述加气软管(9)背离气囊(8)的一端设有加气管(11)和橡胶片(12),所述加气管(11)设于加气软管(9)的侧壁且设于橡胶片(12)和气囊(8)之间,所述橡胶片(12)设于加气软管(9)内且其外边缘与加气软管(9)的内壁相连;所述橡胶片(12)背离气囊(8)的一面设有提示杆(13),所述加气软管(9)背离气囊(8)的端部设有与加气软管(9)螺纹旋接的密封盖(14),所述气囊(8)未通气时提示杆(13)背离橡胶片(12)的端部与密封盖(14)抵接,所述提示杆(13)背离气囊(8)的端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外裹布(4)的外表面设有带有电池的显示面板(16),所述显示面板(16)设有充电数据线(17),所述加气软管(9)的外侧壁设有穿孔,所述提示杆(13)的外侧壁设有接口,所述充电数据线(17)穿过穿孔与接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鸡胸治疗便携穿戴式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垫背和前胸调节布,所述弧形垫背包括弧形板(1)和包裹于弧形板(1)外的软性纤维包布(2),所述前胸调节布包括内裹布(3)和外裹布(4),所述内裹布(3)的顶部设有与弧形垫背的顶部可拆卸连接的肩带(5);所述内裹布(3)的一侧与弧形垫背之间设有连接带(6),所述内裹布(3)背离连接带(6)的端部与软性纤维包布(2)的外表面可拆开连接;所述内裹布(3)面向弧形垫背的一面设有横条孔一(7)和气囊(8),所述横条孔一(7)穿射内裹布(3)的厚度方向且沿内裹布(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气囊(8)与内裹布(3)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8)面向内裹布(3)的一面设有加气软管(9);所述外裹布(4)靠近连接带(6)的端部与软性纤维包布(2)相连,所述外裹布(4)背离连接带(6)的端部与软性纤维包布(2)可拆开连接,所述外裹布(4)设有与横条孔一(7)正对设置的横条孔二(10),所述加气软管(9)依次穿过横条孔一(7)和横条孔二(10);所述加气软管(9)背离气囊(8)的一端设有加气管(11)和橡胶片(12),所述加气管(11)设于加气软管(9)的侧壁且设于橡胶片(12)和气囊(8)之间,所述橡胶片(12)设于加气软管(9)内且其外边缘与加气软管(9)的内壁相连;所述橡胶片(12)背离气囊(8)的一面设有提示杆(13),所述加气软管(9)背离气囊(8)的端部设有与加气软管(9)螺纹旋接的密封盖(14),所述气囊(8)未通气时提示杆(13)背离橡胶片(12)的端部与密封盖(14)抵接,所述提示杆(13)背离气囊(8)的端部设有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