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999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4
本申请涉及一种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包括:支架输送端,内置有支架;鞘管,包裹于所述支架输送端的外侧;手柄驱动部,与所述鞘管连接,推动鞘管在支架输送端上前后推进;其中,所述支架输送端包括:内管,用于放置在血管支架的内径中;中管层,与所述内管连接;挡块,与所述中管层连接,用于与血管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管与鞘管之间的间隙用于放置收缩状态下血管支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推拉环和螺纹调节的方式,实现快速和精准的血管支架输送定位;利用微调结构对支架进行缓慢释放,确保初始定位精准;利用滑动结构对支架进行快速释放;利用后释放结构可以实现支架的回收和再定位,另外可以控制支架释放过程中的全程定位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支架用输送器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血管支架用输送器。
技术介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VeinCompressionSyndrome,IVCS)是髂静脉受压和(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在人体解剖上,常为后方腰骶椎与右侧髂总动脉同步压迫髂总静脉,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下肢静脉高压,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慢性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前者又称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onthromboticIliacVenousCompressionSyndrome,NIVCS),后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是临床较常见的静脉疾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以及血栓脱落引起致命的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慢性期的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肢体肿胀、酸痛和沉重,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皮炎和难治性溃疡,称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Thrombosis,PTS)。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下肢静脉疾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髂静脉动脉椎体钳夹的解剖位置,单纯球囊扩张并不能改变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局部势必会再狭窄。故支架置入术是髂静脉狭窄特别是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方案之一。依据髂总静脉的解剖特性:动脉和椎体的持续夹压;紧贴骨盆行走,生理弯曲;左右髂总静脉交汇,处于腹腔静脉分叉处;静脉血管直径变化,开口呈喇叭口。故在动脉和椎体的持续夹压段要求支架具有良好的抗变型能力,支架远段则需要良好的柔顺性;在腹腔静脉的分叉口应避免突入腹腔静脉而影响对侧血流或者过短的覆盖病变引起血管的再狭窄;支架直径应更好的符合血管解破学结构。现有传统的血管支架用输送器设计临床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释放支架时有定位不准的问题,且释放一定长度后无法实现再回收和再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包括:支架输送端,内置有支架;鞘管,包裹于支架输送端的外侧;手柄驱动部,与鞘管连接,推动鞘管在支架输送端上前后推进;其中,支架输送端包括:内管,用于放置在血管支架的内径中;中管层,与所述内管连接;挡块,与所述中管层连接,用于与血管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管与鞘管之间的间隙用于放置收缩状态下血管支架。进一步地,支架输送端还包括:与中管层的自由端连接的顶出管;顶出管的另一端位于手柄驱动部内;中管层、顶出管和挡块的外径相同。进一步地,挡块上设置有槽状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血管支架。进一步地,槽状连接结构与显影环相匹配。进一步地,支架输送端还包括:锥形头,与内管相连接;锥形头包括:锥形端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与锥形端部形成台阶状;连接部用于卡在内管与鞘管之间。进一步地,锥形端部与内管相连接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倒角。进一步地,锥形头采用软质材料。进一步地,手柄驱动部包括:外鞘接头,与鞘管连接;释放杆,与外鞘接头相连接,在顶出管上滑动;手柄机构,与外鞘接头相连接。进一步地,外鞘接头和释放杆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固定块。进一步地,释放杆的顶部设置有螺纹结构;手柄驱动部还包括:螺纹调节部,与释放杆相啮合,螺纹调节部通过自转的方式推动滑动块的前后移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推拉环和螺纹调节的方式,实现快速和精准的血管支架输送定位;利用微调结构对支架进行缓慢释放,确保初始定位精准;利用滑动结构对支架进行快速释放;利用后释放结构可以实现支架的回收和再定位,另外可以控制支架释放过程中的全程定位准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手柄驱动部的外部结构图;图3是手柄驱动部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支架输送端的远端局部结构图;图5是支架输送端的中部局部结构图;图6是支架输送端位于手柄驱动部内的结构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0-释放杆,11-防护壳,201-锥形端部,202-连接部,203-内管,204-倒角,205-挡块,206-槽状连接结构,207-中管层,31-鞘管,33-内管组件,34-手柄驱动部,321-后释放结构,323-顶出管,330-固定块,341-微调螺母,342-手柄盖,343-推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申请的申请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所涉及的血管支架用输送器,使用时包含了两种释放模式:精准释放方式,通过螺纹调节部进行输送,本实施例中,螺纹调节部采用微调螺母341,通过螺母341推动释放杆的前后推进,释放杆推动外鞘接头即可即可实现精准的定位,每波动一个卡齿的前进或者后退距离都是可直接得到的。快速释放方式,通过推动手柄机构,直接推动鞘管移动,实现快速地释放。在本申请中,支架由于一直收缩在内管和鞘管之间,当鞘管在内管上来回移动时,可以实现释放。在实际的操作中,一般都是依据实际情况对两种方式进行交叉使用,以实现静脉血管支架的快速定位并释放:微调螺母341实现支架释放初的微调释放,便于支架的定位和跟踪。确定释放位置与目标位置一致时,可以使用推拉环进行快速释放;当释放位置与目标位置不一致时,推动推拉环进行支架的回收和再调整。为了提高使用效果,考虑到支架一般都是由三段以上结构组成,每段之间采用连接桥结构,由于连接桥有可能不是完全分布的,而是采用间隔分布,导致段与段之间会有一些断层处,如果支架的最前段完全暴露在鞘管外,就有可能无法回收,因此在手柄驱动部上的某个位置做标记,以提醒使用者不要超过该线,否则会影响到支架的回收。本申请的前端结构作为支架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n所述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包括:/n支架输送端,内置有支架;/n鞘管,包裹于所述支架输送端的外侧;/n手柄驱动部,与所述鞘管连接,推动鞘管在支架输送端上前后推进;/n其中,所述支架输送端包括:/n内管,用于放置在血管支架的内径中;/n中管层,与所述内管连接;/n挡块,与所述中管层连接,用于与血管支架的一端连接;/n所述内管与鞘管之间的间隙用于放置收缩状态下血管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包括:
支架输送端,内置有支架;
鞘管,包裹于所述支架输送端的外侧;
手柄驱动部,与所述鞘管连接,推动鞘管在支架输送端上前后推进;
其中,所述支架输送端包括:
内管,用于放置在血管支架的内径中;
中管层,与所述内管连接;
挡块,与所述中管层连接,用于与血管支架的一端连接;
所述内管与鞘管之间的间隙用于放置收缩状态下血管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输送端还包括:
与所述中管层的自由端连接的顶出管;
所述顶出管的另一端位于手柄驱动部内;
所述中管层、顶出管和挡块的外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块上设置有槽状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血管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状连接结构与显影环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支架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顺赵渝张鸿坤潘宁赵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