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振兴专利>正文

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988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包括筒体、托板;所述筒体顶板开设有输送孔,所述输送孔下方连接有输送管;所述筒体底板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输送管下方;所述筒体侧壁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有多个,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窗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封闭的筒体上开设多窗口,一次爆炸可对动物的颅脑、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等部位进行多批次动物的实验,节约了爆炸成本,爆炸源在圆筒内部也能保障研究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学研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战争高爆性武器的应用,国际恐怖活动、意外突发事件(如瓦斯爆炸)的增多,爆炸冲击伤成为平战时不可忽视的严重创伤之一。爆炸冲击伤是爆炸后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于集体,迅速释放出高能量而产生的各种损伤,以多发伤、复合伤多见,伤情危重、伤势复杂,尤其以肺部、胃肠和听器等空腔脏器损伤严重,颅脑和脊柱四肢也往往受到影响,引起战斗减员,生命垂危。然而,由于爆炸条件的限制,爆炸伤研究相对较少,全身各脏器爆炸冲击伤的致伤机制也尚不完全明确,阐明爆炸冲击波的致伤机制对早期预防、紧急救治、减缓后遗症和提高战斗力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爆炸伤的前提是具有稳定、精确、可控性强、可重复性好的动物爆炸伤模型。目前在爆炸伤动物模型制作领域,已经有多种模型报道。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110154942.1公布了一种制作小动物颅脑爆炸伤模型的装置,该专利技术中将适量炸药通过垂直滑块,竖直安防在实验动物的颅顶部上放适当高度,可以在任意部位实现可控制的爆破。然而,此专利技术的缺点在于未涉及躯干四肢的保护,在动物颅脑受到损伤的同时,全身器官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爆炸冲击波的影响,因而不能单因素分析颅脑致伤机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210121762.8公布了建立颅脑爆炸冲击伤动物模型的方法,该专利技术将大鼠固定于带窗孔的屏蔽板上,大鼠头部背侧对齐屏蔽板窗孔,使大鼠仅有头部背侧可受到冲击波伤害,可以单因素研究头部暴露致伤。然而,本专利技术的缺点在于单次爆炸仅能做一只大鼠的颅脑爆炸实验,真正实验时反复更换实验组大鼠,步骤繁琐,而且不能控制每次的爆炸环境完全一致,因而不适宜于多批次动物爆炸实验。因而,动物爆炸伤的实验模型尚不完全成熟,亟待建立一种有效可控的、精准爆炸的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包括筒体、托板;所述筒体顶板开设有输送孔,所述输送孔下方连接有输送管;所述筒体底板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输送管下方;所述筒体侧壁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有多个,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窗口下方。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为圆柱体,所述筒体直径为50-60CM,高度为50CM。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孔为圆形,所述输送孔的直径为3-5CM。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口为6个,所述窗口均匀分布于所述筒体的同一横截面上。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口外连接有变径孔板,所述变径孔板包括底盘、卡槽、滑块,所述卡槽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滑块以可拆卸方式嵌于所述卡槽内。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径孔板上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于固定实验动物。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板通过定位阻尼杆连接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封闭的筒体上开设多窗口,一次爆炸可对动物的颅脑、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等部位进行多批次动物的实验,节约了爆炸成本,爆炸源在圆筒内部也能保障研究人员的人身安全。2、本技术通过在筒体的窗口上设置变径孔板,通过拆卸滑块改变筒体上窗口的直径大小,从而使动物接触到的冲击波范围大小可以调节,使得动物爆伤实验部位如颅脑、脊柱等进行精准定点打击,从而确保单因素致伤,保证实验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变径孔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包括筒体1、托板2;所述筒体1顶板开设有输送孔11,所述输送孔11下方连接有输送管12;所述筒体1底板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位于所述输送管12下方;所述筒体1侧壁开设有窗口14,所述窗口14有多个,所述托板2位于所述窗口14下方。筒体1为封闭式结构,由高强度钢一体化铸造或拼装焊接而成的封闭式筒体,筒体1的形状可为矩形筒体、圆形筒体,多边形筒体,优选圆形筒体结构。在筒体1的顶板位置优选中央位置开设输送孔11,并在输送孔11下方连接有输送管12,在输送管12下方的筒体1的底板上开设有凹槽13,通过输送孔11与输送管12可将炸药顺利放置于凹槽13内,同时将爆炸引线通过输送孔11与输送管12与炸药精准连接,输送管12为软质输送管。在筒体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窗口14,在窗口14的下方安装有托板2,托板2与筒体1可通过焊接、螺栓、铆钉等方式紧固连接。爆炸前,将动物固定放置于托板2上,并将每个动物的颅脑、胸腹部等相应部位分别对应不同的窗口位置,爆炸时,爆炸源通过引线在封闭的筒体1的内部引爆,爆炸冲击波可以沿着窗口14冲击到动物暴露在窗口14上的颅脑、胸腹部等部位。该装置通过多窗口的设计,一次爆炸可对动物的颅脑、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等部位进行多批次动物的实验,节约了爆炸成本,爆炸源在圆筒内部也能保障研究人员的人身安全。所述筒体1为圆柱体,所述筒体1直径为50-60CM,高度为50CM。筒体1设计为圆柱体使得位于中心位置的炸药在引爆时各个窗口14处所受引力波的冲击力基本一致,同时将筒体1的直径设计为50-60CM,高度为50CM时,能够放置较少的炸药达到设计的冲击力的效用,且方便安装搬运。所述输送孔11为圆形,所述输送孔11的直径为3-5CM。输送孔11主要为放置炸药与引线的窗口,其下方连接有软质输送管12,输送孔11直径大于5CM时,对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能量将会有较大损伤,不利于实验的进行,输送孔11直径小于3CM时,将不利于炸药即引线的放置。所述窗口14为6个,所述窗口14均匀分布于所述筒体1的同一横截面上。由于炸药的放置点位于筒体1底部的中心凹槽13内,引爆炸药后产生的冲击波将向四周扩散,将窗口14均匀分布于筒体1的同一横截面上,使得各窗口14所受冲击波的冲击力相同,确保实验中动物的各器官所受冲击力相同,确保实验的准确度。所述窗口14外连接有变径孔板15,所述变径孔板15包括底盘16、卡槽17、滑块18,所述卡槽17固定于所述底盘16上,所述滑块18以可拆卸方式嵌于所述卡槽17内。底盘16为中空状,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有环形卡槽17,卡槽17为中空状,滑块18为圆形且孔径不一,滑块18以可拆卸方式内嵌于卡槽17内,通过在卡槽17内增加或减少不同孔径大小的滑块18,进而调整变径孔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托板(2);/n所述筒体(1)顶板开设有输送孔(11),所述输送孔(11)下方连接有输送管(12);/n所述筒体(1)底板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位于所述输送管(12)下方;/n所述筒体(1)侧壁开设有窗口(14),所述窗口(14)有多个,所述托板(2)位于所述窗口(14)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托板(2);
所述筒体(1)顶板开设有输送孔(11),所述输送孔(11)下方连接有输送管(12);
所述筒体(1)底板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位于所述输送管(12)下方;
所述筒体(1)侧壁开设有窗口(14),所述窗口(14)有多个,所述托板(2)位于所述窗口(14)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为圆柱体,所述筒体(1)直径为50-60CM,高度为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孔(11)为圆形,所述输送孔(11)的直径为3-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爆炸冲击伤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14)为6个,所述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兴侯立军陈吉钢曲笑霖薛强韩凯伟王君玉周志斌郇乐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兴侯立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