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84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其包括壳体、气体过滤器、输入压力监测模块、第一调压模块、恒温加热模块、第二调压模块、流量检测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的主控模块与输入压力监测模块、恒温加热模块、流量检测控制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流量检测控制模块完成二氧化碳从送气装置送出前的气压检测及控制,能够实现超压保护,保证输出时压力和流量的稳定,同时简化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
本技术属于内窥镜
,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
技术介绍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利用内窥镜诊治时,会通过内窥镜的注气孔向人体内注入气体,使胃肠等部位舒张,这样内窥镜才能顺利通过胃肠腔,以便医生详细观察病变。注入人体内的气体通常为空气,但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在内镜治疗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高频电治疗,使用空气介质时存在使患者组织灼伤的风险。目前,市面的二氧化碳送气装置,通过设置有相互分离的调压模块、泄压模块、电磁阀、流量检测模块,如此之多的结构设置,造成送气装置内部连接管道众多,从气源进口至供气出口之间管路太长。过多的连接管道除了存在较高材料成本外,还存在因连接增多,生产耗时较多,漏气风险增加的问题,过长的管路存在管道压力损失偏大的问题。中国专利CN102871730A公开了用于消化内镜的供气装置,且该供气装置包括储存气体的储气罐,与储气罐连接的气源输入接口,监测气源输入接口的气体压力的气体压力监测器,将储气罐输出气体的压力调节到内镜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的减压模块,与减压模块连接并监测气体实时流量的输出流量监测器,和与输出流量监测器连接的气源输出接口,以及与消化内镜的注水瓶接口连接的注气瓶;注气瓶上设有进气接口,进气接口与气源输出接口密封连接。由此可见,该供气装置包括元器件众多,造成整个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保持二氧化碳气体输出流量的稳定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其包括壳体、气体过滤器、输入压力监测模块、第一调压模块、恒温加热模块、第二调压模块、流量检测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进气接口和气体输出接口;所述的进气接口的输出端与气体过滤器连接,气体过滤器的输出端与输入压力监测模块连接,输入压力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调压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一调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模块连接,恒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调压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二调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流量检测控制模块连接,流量检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气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的主控模块与输入压力监测模块、恒温加热模块、流量检测控制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流量检测控制模块包括基座、电磁阀、泄压阀和流量检测装置;所述的基座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泄压阀安装孔、流量检测低压孔、流量检测高压孔、电磁阀出气孔和电磁阀进气孔,基座内部设有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和流量检测限流孔;进气口与第二调压模块连接,出气口与气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孔通过进气通道与进气口连通,电磁阀进气孔通过进气通道与泄压阀安装孔连通;电磁阀出气孔通过电磁阀与电磁阀进气孔连通;所述的流量检测高压孔通过出气通道与电磁阀出气孔连通,流量检测低压孔通过流量检测限流孔与流量检测高压孔连接,出气口通过出气通道与流量检测低压孔连接;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在泄压阀安装孔内,流量检测装置的低压进气端和高压进气端分别安装在流量检测低压孔和流量检测高压孔内,流量检测装置的控制端与主控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主控模块还与显示单元、按键开关和脚踏开关连接;显示单元、按键开关分别安装在壳体上。按键开关用于控制气体输出接口处的阀门,脚踏开关用于控制进气接口处的阀门,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工作状态。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调压模块和第二调压模块均为减压阀。通过第一调压模块和第二调压模块双从减压,来达到稳定气压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的流量检测限流孔的孔径大小小于出气通道的孔径大小。流量检测限流孔可以起到限流的作用,从而便于流量检测装置的检测。优选地,所述的进气接口输入端与外部气源连接,气体输出接口输出端与内窥镜进气接头连接。优选地,输入压力监测模块为压力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的显示单元为显示屏。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流量检测控制模块完成二氧化碳从送气装置送出前的气压检测及控制,能够实现超压保护,保证输出时压力和流量的稳定,同时简化设备。2、本技术在第一调压模块和第二调压模块之间设置恒温加热模块用于控制输出气体的温度,以保证向人体内注入适当温度的气体。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调压模块和第二调压模块进行减压,两级减压可以使输出压力更稳定,有效防止由于输入输出压差过大导致的调压模块的阀芯气蚀,可以延长第一调压模块和第二调压模块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原理框图;图3是本技术中壳体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流量检测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基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1-壳体;2-气体过滤器;3-输入压力监测模块;4-第一调压模块;5-恒温加热模块;6-第二调压模块;7-流量检测控制模块;8-主控模块;9-进气接口;10-气体输出接口;11-基座;12-电磁阀;13-泄压阀;14-流量检测装置;15-进气口;16-出气口;17-泄压阀安装孔;18-流量检测低压孔;19-流量检测高压孔;20-电磁阀出气孔;21-电磁阀进气孔;22-进气通道;23-出气通道;24-流量检测限流孔;25-显示单元;26-按键开关;27-脚踏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其包括壳体1、气体过滤器2、输入压力监测模块3、第一调压模块4、恒温加热模块5、第二调压模块6、流量检测控制模块7和主控模块8;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进气接口9和气体输出接口10;所述的进气接口9的输出端与气体过滤器2连接,气体过滤器2的输出端与输入压力监测模块3连接,输入压力监测模块3为压力传感器,输入压力监测模块3的输出端与第一调压模块4连接,所述的第一调压模块4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模块5连接,恒温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与第二调压模块6连接,所述的第二调压模块6的输出端与流量检测控制模块7连接,流量检测控制模块7的输出端与气体输出接口10连接;所述的主控模块8与输入压力监测模块3、恒温加热模块5、流量检测控制模块7连接。所述的第一调压模块4和第二调压模块6均为减压阀。第一调压模块4和第二调压模块6进行两级减压,可以使输出压力更稳定,有效防止由于输入输出压差过大导致的调压模块的阀芯气蚀,可以延长第一调压模块4和第二调压模块6的使用寿命。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流量检测控制模块7包括基座11、电磁阀12、泄压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气体过滤器、输入压力监测模块、第一调压模块、恒温加热模块、第二调压模块、流量检测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进气接口和气体输出接口;所述的进气接口的输出端与气体过滤器连接,气体过滤器的输出端与输入压力监测模块连接,输入压力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调压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一调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模块连接,恒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调压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二调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流量检测控制模块连接,流量检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气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的主控模块与输入压力监测模块、恒温加热模块、流量检测控制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气体过滤器、输入压力监测模块、第一调压模块、恒温加热模块、第二调压模块、流量检测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进气接口和气体输出接口;所述的进气接口的输出端与气体过滤器连接,气体过滤器的输出端与输入压力监测模块连接,输入压力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调压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一调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模块连接,恒温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调压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二调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流量检测控制模块连接,流量检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气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的主控模块与输入压力监测模块、恒温加热模块、流量检测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二氧化碳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检测控制模块包括基座、电磁阀、泄压阀和流量检测装置;所述的基座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泄压阀安装孔、流量检测低压孔、流量检测高压孔、电磁阀出气孔和电磁阀进气孔,基座内部设有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和流量检测限流孔;进气口与第二调压模块连接,出气口与气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孔通过进气通道与进气口连通,电磁阀进气孔通过进气通道与泄压阀安装孔连通;电磁阀出气孔通过电磁阀与电磁阀进气孔连通;所述的流量检测高压孔通过出气通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向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