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包括壳体、加热单元、注水口和蒸汽出口,加热单元固定在壳体的底部,注水口和蒸汽出口均开设在壳体上;壳体内设置有储水腔和蒸发腔,储水腔和蒸发腔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通过注水管连通,注水口与储水腔连通,蒸汽出口与蒸发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应用高效率的蒸发器的蒸汽烹饪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蒸发器内的腔体分为蒸发腔和储水腔,储水腔与蒸发腔通过注水管连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当蒸发腔水位低于注水管端面时,储水腔往蒸发腔注水,使得蒸发腔始终有定量且少量的水进行蒸发;并且蒸发腔产生的蒸汽可以对储水腔内的水进行预加热,使注入蒸发腔的水具有一定温度,有效避免了加入大量冷水而导致烹饪温度忽高忽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本技术属于蒸汽发生器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蒸汽发生装置作为蒸汽烹饪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通过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根据蒸发器设置的位置将其分为两种,一种为蒸发器设置在蒸发腔体内部的内置式蒸发器,另一种为蒸发器设置在蒸发腔体外部的外置式蒸发器;这两种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均为:在蒸发器的壳体底部设置温控装置,当蒸发器内的水烧干后,蒸发器继续升温至温控装置设置的温度后,温控装置控制抽水泵工作,这样导致了抽水泵的频繁工作;并且,当给蒸发器中加入大量的冷水之后,在水重新升温烧开前,蒸汽烹饪内胆处于无蒸汽输入状态,整个烹饪过程温度忽高忽低,增加了烹饪的时间,造成食物的水分和营养流失,不能达到最佳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解决了单次注入过多的冷水而导致烹饪温度忽高忽低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设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其包括壳体、加热单元、注水口以及蒸汽出口,所述加热单元固定在壳体的底部,所述注水口和蒸汽出口均开设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储水腔和蒸发腔,所述储水腔和蒸发腔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通过注水管连通,所述注水口与储水腔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与蒸发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储水腔和蒸发腔分隔开的隔板,所述注水管连接在隔板上。优选地,所述加热单元包括U型发热管和铝层,所述铝层位于U型发热管和壳体底部之间用于均匀U型发热管产生的热量。优选地,所述注水管的下端面延伸至蒸发腔的中下部,其与蒸发腔底面的距离为蒸发腔内的最高水位。优选地,该蒸发器进一步包括水量检测单元,所述水量检测单元设置在储水腔的外壁上。优选地,所述水量检测单元包括固定板、第一检测模块以及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的一端均设置在储水腔的外侧,另一端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以及储水腔的外侧共同形成回路。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以及第二检测模块均包括检测片和金属片,所述检测片设置在储水腔的外侧,所述金属片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另一端与检测片接触。优选地,所述检测片为导电薄片。一种蒸汽烹饪设备,其包括上述的蒸发器、抽水泵以及水箱组件,所述抽水泵通过水管将水箱组件中的水注入蒸发器的注水口中。优选地,该蒸汽烹饪设备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水量检测单元检测的水量,并将所述水量与预设的水量阈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抽水泵的工作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蒸发器内的腔体分为蒸发腔和储水腔,在使用时,可以一次性地往储水腔注入大量的水,避免频繁加水而带来的不便;另外,储水腔与蒸发腔通过注水管连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当蒸发腔水位低于注水管端面时,储水腔往蒸发腔注水,使得蒸发腔始终有定量且少量的水量进行蒸发;并且,储水腔和蒸发腔上下相对设置,蒸发腔产生的蒸汽可以对储水腔内的水进行预加热,使注入蒸发腔的水具有一定温度,有效避免了加入大量冷水而导致烹饪温度忽高忽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中水量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连接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如图1-4所示,其包括壳体1、加热单元2、注水口3以及蒸汽出口4,所述加热单元2固定在壳体1的底部,所述注水口3和蒸汽出口4均开设在壳体1上;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储水腔11和蒸发腔12,所述储水腔11和蒸发腔12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通过注水管13连通,所述注水口3与储水腔11连通,所述蒸汽出口4与蒸发腔12连通;这样,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通过注水口3向储水腔11内注入水,储水腔11内的水通过注水管13流入蒸发腔12中,当蒸发腔12的水与注水管13的下端面接触时,储水腔11、注水管13以及蒸发腔12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储水腔11内的水不再流入蒸发腔12内,当蒸发腔12内的水面低于注水管13的下端面时,密封的空间被破坏,储水腔11内的水继续流入蒸发腔12内直至储水腔11的水与注水管13的下端面接触;之后,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加热单元2工作,对蒸发腔12内的水进行加热,水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水蒸气后,水蒸气通过蒸汽出口4排出,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实现对食物的加热。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储水腔11和蒸发腔12分隔开的隔板14,所述注水管13连接在隔板14上;这样,储水腔11设置在蒸发腔12上部,中间仅用隔板14隔开,当蒸发腔12产生蒸汽时,可以对储水腔11里面的水进行预加热,避免蒸发腔12注水冷水而导致烹饪温度忽高忽低。所述加热单元2包括U型发热管21和铝层22,所述铝层22位于U型发热管21和壳体1底部之间用于均匀U型发热管21产生的热量;这样,U型发热管2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竖边和一根用于连接两根竖边的横边,该U型发热管21的高温区集中在横边和竖边的连接位置,低温区在两根竖边远离横边的一端,因此,壳体1底部设置铝层22,使得U型发热管21的热量可以均匀传递到蒸发腔12。另外,注水管13设置在低温区,避免蒸发腔12高温区的水激烈沸腾造成蒸发腔12的水面与注水管13端面接触不稳定;同时,蒸汽出口4也设置在蒸发腔12的低温区,避免蒸发腔12高温区的沸水从蒸汽出口4溅出烹饪设备的腔体内,影响食物的烹饪效果。所述注水管13的下端面延伸至蒸发腔12的中下部,其与蒸发腔12底面的距离为蒸发腔12内的最高水位;注水管13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假如希望蒸发腔12内的水量较多,则注水管13可以设置的短一些,反之则设置的长一些,因为蒸发腔12内的水面与注水管13的下端面接触后,会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此时水不再流动。该蒸发器进一步包括水量检测单元5,所述水量检测单元5设置在储水腔11的外壁上。所述水量检测单元5包括固定板51、第一检测模块52以及第二检测模块53,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2和第二检测模块53的一端均设置在储水腔11的外侧,另一端通过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加热单元(2)、注水口(3)以及蒸汽出口(4),所述加热单元(2)固定在壳体(1)的底部,所述注水口(3)和蒸汽出口(4)均开设在壳体(1)上;/n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储水腔(11)和蒸发腔(12),所述储水腔(11)和蒸发腔(12)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通过注水管(13)连通,所述注水口(3)与储水腔(11)连通,所述蒸汽出口(4)与蒸发腔(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加热单元(2)、注水口(3)以及蒸汽出口(4),所述加热单元(2)固定在壳体(1)的底部,所述注水口(3)和蒸汽出口(4)均开设在壳体(1)上;
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储水腔(11)和蒸发腔(12),所述储水腔(11)和蒸发腔(12)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通过注水管(13)连通,所述注水口(3)与储水腔(11)连通,所述蒸汽出口(4)与蒸发腔(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储水腔(11)和蒸发腔(12)分隔开的隔板(14),所述注水管(13)连接在隔板(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2)包括U型发热管(21)和铝层(22),所述铝层(22)位于U型发热管(21)和壳体(1)底部之间用于均匀U型发热管(21)产生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13)的下端面延伸至蒸发腔(12)的中下部,其与蒸发腔(12)底面的距离为蒸发腔(12)内的最高水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器进一步包括水量检测单元(5),所述水量检测单元(5)设置在储水腔(11)的外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权明,刘嘉龙,麦伟添,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