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72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包括基板、头枕板、颈枕板、弹簧管、缓冲弹簧一、内螺纹管、杆槽、轴承、蜗杆、涡轮、转杆和十字把,所述基板中心处上端设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内部底面上设有缓冲弹簧二,所述缓冲弹簧二上端设有推塞,所述推塞上端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端延伸至伸缩管外侧同头枕板连接,所述基板和颈枕板之间前后两端设有伸缩弹簧,所述颈枕板靠近头枕板的一侧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插接有两个T形的滑块,所述滑块一侧延伸至滑槽外侧并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端设有倒L形的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高度可调节、护板间距可调和颈部支撑保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
本技术涉及护理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身体站姿、坐姿,特别是不良的睡姿,极易诱发颈肩疾病,颈椎间盘关节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因此需要开发出有益效果的护理枕装置。现有技术的护理枕装置基本将头枕和颈枕固定在一起,在颈枕上设置凸起来将颈部支撑,这种方法效果很差,当人侧身睡眠时,由于肩膀的支撑,颈部升高,而凸起无法再支撑到颈部,容易让颈部产生损伤。现有技术的护理枕无法自由调节高度,用户使用不舒适,此外,现有技术的护理枕没有固定保护颈部的装置,少部分拥有颈部保护装置的护理枕也无法调节颈部保护装置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护板间距可调和颈部支撑保护效果好的头颈护理枕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头枕板和颈枕板,所述基板上端位于头枕板的一侧边缘处设有弹簧管,所述弹簧管内部底面设有缓冲弹簧一,所述弹簧管内部位于缓冲弹簧一上端的位置设有内螺纹管,所述头枕板内部下端位于内螺纹管上方的位置设有杆槽,所述头枕板底面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圈中插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上端延伸至杆槽内,所述蜗杆下端延伸至内螺纹管内,所述蜗杆位于杆槽内部的部分一侧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内插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延伸至头枕板外侧并设有十字把,所述基板中心处上端设有的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内部底面上设有缓冲弹簧二,所述缓冲弹簧二上端设有推塞,所述推塞上端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端延伸至伸缩管外侧同头枕板连接,所述基板和颈枕板之间设有伸缩弹簧,所述颈枕板靠近头枕板的一侧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插接有两个T形的滑块,所述滑块一侧延伸至滑槽外侧并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端设有倒L形的护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将头枕和颈枕分开,头颈能够自由调节高度,而颈枕通过下方伸缩弹簧的设置,能够根据用户颈部的位置自由的伸长或压缩,自动调节高度,时刻支撑着用户的颈部,本技术通过滑槽和滑块的设置,能够控制护板之间的间距,护板能够夹持不同用户的脖颈进行保护。作为改进,所述头枕板上端设有头枕,所述颈枕板上端设有颈枕。头枕和颈枕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作为改进,所述基板上端设有套接于伸缩弹簧的约束管一,所述颈枕板底面上设有套接于伸缩弹簧的约束管二。约束管一和约束管二的作用一方面相互配合,避免伸缩弹簧压缩过深,容易损坏弹簧,另一方面,能够约束伸缩弹簧竖直伸缩,避免倾斜。作为改进,所述头枕板底面上设有套接于内螺纹管的套杆。套管的作用的防护内部的蜗杆,避免蜗杆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损坏。作为改进,所述护板远离头枕板的一侧通过转轴铰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设有半球形的磁石,所述颈枕板远离头枕板的端设有均匀分布配合磁石使用的内凹金属片。固定杆和内凹金属片想配合,能够将护板固定住,辅助护板对用户的颈部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A的放大图。如图所示:1、基板,2、约束管一,3、约束管二,4、伸缩弹簧,5、颈枕板,6、滑块,7、连接块,8、护板,9、颈枕,10、转轴,11、固定杆,12、磁石,13、内凹金属片,14、弹簧管,15、内螺纹管,16、套杆,17、蜗杆,18、轴承,19、弹簧一,20、杆槽,21、蜗轮,22、转杆,23、头枕,24、支杆,25、伸缩管,26、缓冲弹簧二,27、推塞,28、十字把,29、滑槽,30、头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头枕板30和颈枕板5,所述基板1上端位于头枕板30的一侧边缘处设有弹簧管14,所述弹簧管14在基板1上设有前后两个,所述弹簧管14内部底面设有缓冲弹簧一19,所述弹簧管14内部位于缓冲弹簧一19上端的位置设有内螺纹管15,所述头枕板30内部下端位于内螺纹管15上方的位置设有杆槽20,所述头枕板30底面上设有轴承18,所述轴承18内圈中插接有蜗杆17,所述蜗杆17上端延伸至杆槽20内,所述蜗杆17下端延伸至内螺纹管15内,所述蜗杆17位于杆槽20内部的部分一侧啮合有蜗轮21,所述蜗轮21内插接有转杆22,所述转杆22延伸至头枕板30外侧并设有十字把28,所述基板1中心处上端设有的伸缩管25,所述伸缩管25内部底面上设有缓冲弹簧二26,所述缓冲弹簧二26上端设有推塞27,所述推塞27上端设有支杆24,所述支杆24上端延伸至伸缩管25外侧同头枕板30连接,所述基板1和颈枕板5之间设有伸缩弹簧4,所述颈枕板5靠近头枕板30的一侧内设有滑槽29,所述滑槽29内插接有两个T形的滑块6,所述滑块6一侧延伸至滑槽29外侧并设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上端设有倒L形的护板8。所述头枕板30上端设有头枕23,所述颈枕板5上端设有颈枕9。所述基板1上端设有套接于伸缩弹簧4的约束管一2,所述颈枕板5底面上设有套接于伸缩弹簧4的约束管二3。所述头枕板30底面上设有套接于内螺纹管15的套杆16。所述护板8远离头枕板30的一侧通过转轴10铰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另一端设有半球形的磁石12,所述颈枕板5远离头枕板30的端设有均匀分布配合磁石12使用的内凹金属片13。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弹簧一19和缓冲弹簧二26,能够避免用户在躺下时因力度较大触碰到较硬的头枕板30和颈枕板5,避免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本技术通过使用内螺纹管15、蜗杆17和蜗轮21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头枕板30的抬升,缓冲弹簧二26的弹性挤压推塞27和支杆24能够辅助头枕板30的抬升,并将抬升后的头枕板30稳定下来。本技术将头枕板30和颈枕板5分开设置,颈枕板5下方设置有伸缩弹簧4,伸缩弹簧4的弹力能够将颈枕板5始终支撑着用户的颈部,当用户的颈部降低时,伸缩弹簧4受到压力将颈枕板5下降,当用户颈部上升时,伸缩弹簧4受到弹力抬升颈枕板5继续支撑用户颈部。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滑槽29和滑块6配合使用,能够调整两个护板8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转动十字把28调节头枕板30的高度,调节头枕板30的高度至用户习惯的高度为止,接着讲固定杆11的磁石12从内凹金属片13中拔出,拨动护板8前后移动,将两个护板8间的距离调整到适合用户脖颈宽度即可,然后转动固定杆11,将固定杆11上的磁石12插入内凹金属片13中固定即可,用户即可躺在护理枕上,将头部放到头枕23上,脖颈位置放置到颈枕9上即可。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头枕板(30)和颈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端位于头枕板(30)的一侧边缘处设有弹簧管(14),所述弹簧管(14)内部底面设有缓冲弹簧一(19),所述弹簧管(14)内部位于缓冲弹簧一(19)上端的位置设有内螺纹管(15),所述头枕板(30)内部下端位于内螺纹管(15)上方的位置设有杆槽(20),所述头枕板(30)底面上设有轴承(18),所述轴承(18)内圈中插接有蜗杆(17),所述蜗杆(17)上端延伸至杆槽(20)内,所述蜗杆(17)下端延伸至内螺纹管(15)内,所述蜗杆(17)位于杆槽(20)内部的部分一侧啮合有蜗轮(21),所述蜗轮(21)内插接有转杆(22),所述转杆(22)延伸至头枕板(30)外侧并设有十字把(28),所述基板(1)中心处上端设有的伸缩管(25),所述伸缩管(25)内部底面上设有缓冲弹簧二(26),所述缓冲弹簧二(26)上端设有推塞(27),所述推塞(27)上端设有支杆(24),所述支杆(24)上端延伸至伸缩管(25)外侧同头枕板(30)连接,所述基板(1)和颈枕板(5)之间设有伸缩弹簧(4),所述颈枕板(5)靠近头枕板(30)的一侧内设有滑槽(29),所述滑槽(29)内插接有两个T形的滑块(6),所述滑块(6)一侧延伸至滑槽(29)外侧并设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上端设有倒L形的护板(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颈护理枕装置,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头枕板(30)和颈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端位于头枕板(30)的一侧边缘处设有弹簧管(14),所述弹簧管(14)内部底面设有缓冲弹簧一(19),所述弹簧管(14)内部位于缓冲弹簧一(19)上端的位置设有内螺纹管(15),所述头枕板(30)内部下端位于内螺纹管(15)上方的位置设有杆槽(20),所述头枕板(30)底面上设有轴承(18),所述轴承(18)内圈中插接有蜗杆(17),所述蜗杆(17)上端延伸至杆槽(20)内,所述蜗杆(17)下端延伸至内螺纹管(15)内,所述蜗杆(17)位于杆槽(20)内部的部分一侧啮合有蜗轮(21),所述蜗轮(21)内插接有转杆(22),所述转杆(22)延伸至头枕板(30)外侧并设有十字把(28),所述基板(1)中心处上端设有的伸缩管(25),所述伸缩管(25)内部底面上设有缓冲弹簧二(26),所述缓冲弹簧二(26)上端设有推塞(27),所述推塞(27)上端设有支杆(24),所述支杆(24)上端延伸至伸缩管(25)外侧同头枕板(30)连接,所述基板(1)和颈枕板(5)之间设有伸缩弹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