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57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包括罐体、滤料、侧进水布水器、侧进水管、底布水器、底布水器进水管、出水管、侧出水布水器、上布水器、上进出水管及控制阀。其特征是:工作时,液体可以从多个进水管进入罐体,有从上向下流动,也有侧向流动,并且侧向的高度可以向上发展,因此侧向的过滤面积也增大,过滤流量也增加。如此在同样占地情况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流量可以增加3‑5倍;再就是可以减少现场基建投资,减少现场安装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广泛应用于解决废水处理、净水处理及液体处理中去除悬浮物的装置,且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介质过滤器处理流量小、占地大的问题。
技术介绍
介质过滤器在水处理、化工、能源等行业被广泛使用。然而现在的介质过滤器多为罐体结构,存在处理流量小、占地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可以在同样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3-4倍的处理流量,极大的降低设备占地,减少现场基础投资。本专利技术能够很好解决现有介质过滤器单台处理流量小的问题,特别适合大规模水处理场所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介质过滤器单台设备处理流量小,需要多台组合才能满足需要,由此导致设备占地大,增加了现场基建投资、现场设备安装复杂等问题。提供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该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介质过滤器单台处理流量小。占地大,现场基建投资高、现场安装复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滤料2、侧进水布水器3、侧进水管4、底布水器5、底布水器进水管6、出水管7、侧出水布水器8、上布水器9、上进出水管10及控制阀。其特征是:在罐体1内设置上布水器9、有侧进水布水器3、底布水器5、侧出水布水器8;罐体1内滤料2的顶层位置高于侧出水布水器8的顶部一定值,滤料2顶层到上布水器9,设置了一个膨胀空间;侧进水布水器3与侧出水布水器8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内填满滤料2。所述的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底布水器5,布水器可以是由水帽或滤管组合成,每个水帽及每根滤管采用单向流动结构,液体流动方向只能进不能出,可以在每个水帽及每根滤管内部设置一个单向机构,也可以在每个水帽及每根滤管的进水管路上设置一个单向阀或止回阀。低布水器5采用滤管时,滤管安装时的长度方向要与侧向布水器3水平出水的流动方向垂直。所述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在箱体1下部对称设置有侧进水布水器3和侧出水布水器8,侧出水布水器8的通量面积要比侧进水布水器3的大2/3,且增加的部分都设置在布水器8的上部;布水器可以采用水帽或滤管组合,当采用滤管时,滤管安装时的长度方向要与水流从侧进水布水器3向侧出水布水器8水平流动方向垂直。所述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滤料,滤料2为多种材质,可以是:石英砂、浮石、沸石、锰砂、无烟煤、陶瓷颗粒、活性炭、金属颗粒、核桃颗粒、塑料颗粒、纤维球、纤维束、玻璃颗粒、活性滤料及其他颗粒材料,这里滤料2优先采用活性滤料。所述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滤层厚度的设置,滤料顶部到侧出水布水器8的顶部的尺寸为600-1500毫米;侧进水布水器3和侧出水布水器8之间的尺寸为600-1500毫米。所述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滤料2顶层到上布水器9有一个膨胀空间,该空间的尺寸取决于滤料层的顶部到底部的高度,为滤料层的顶部到底部的高度的1/2。所述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其特征是设置有侧进水管4、上进出水管10,出水管7;工作时,侧进水管4与上进出水管10同时进水,由出水管7流出。反冲洗时,由底布水器进水管6进水,从上进出水管10流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保证介质过滤装置实现大流量运行,可以在现有过滤器同等占地面积下,提高3-4倍的处理流量。再就是可以减少现场基建投资,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罐体1、滤料2、侧进水布水器3、侧进水管4、底布水器5、底布水器进水管6、出水管7、侧出水布水器8、上布水器9、上进出水管10及控制阀。需要处理的液体同时由侧进水管4、上进出水管10进入罐体1;由上进出水管10进入的液体向下流动,通过上布水器9、滤料2、侧出水布水器8从出水管7流出;由侧进水管4进入的液体,通过侧进水布水器3、滤料2、侧出水布水器8,也由出水管7流出;如此完成了液体的过滤流程。当过滤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滤料截留的悬浮物越来越多,会导致过滤装置的进出口压力增加,影响过滤装置的正常工作,此时需要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再生。反冲洗再生流程如下:启动反冲洗泵,过滤后液体由底布水器进水管6进入,通过底布水器5,向上流过滤料2、上布水器9,由上进出水管10流出;在此过程中,过滤液由下向上通过滤料层,使得滤料膨胀,悬浮物与滤料分离,因为悬浮物比滤料轻,被液体带离滤料,就这样完成了滤料的反冲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滤料2、侧进水布水器3、侧进水管4、底布水器5、底布水器进水管6、出水管7、侧出水布水器8、上布水器9、上进出水管10及控制阀。本专利技术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其工作流程如下过滤流程:需要处理的液体同时由侧进水管4、上进出水管10进入罐体1;由上进出水管10进入的液体向下流动,通过上布水器9、滤料2、侧出水布水器8从出水管7流出;由侧进水管4进入的液体,通过侧进水布水器3、滤料2、侧出水布水器8,也由出水管7流出;如此完成了液体的过滤流程。反冲洗流程:当过滤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滤料截留的悬浮物越来越多,会导致过滤装置的进出口压力增加,影响过滤装置的正常工作,此时需要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再生。反冲洗再生流程如下:启动反冲洗泵,过滤后液体由底布水器进水管6进入,通过底布水器5,向上流过滤料2、上布水器9,由上进出水管10流出;在此过程中,过滤液由下向上通过滤料层,使得滤料膨胀,悬浮物与滤料分离,因为悬浮物比滤料轻,被液体带离滤料,就这样完成了滤料的反冲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滤料2、侧进水布水器3、侧进水管4、底布水器5、底布水器进水管6、出水管7、侧出水布水器8、上布水器9、上进出水管10及控制阀。其特征是:在罐体1内设置有上布水器9、侧进水布水器3、底布水器5、侧出水布水器8;罐体1内滤料2的顶层位置高于侧出水布水器8的顶部一定值,滤料2顶层到上布水器9设置了一个膨胀空间;侧进水布水器3与侧出水布水器8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内填满滤料2。/n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滤料2、侧进水布水器3、侧进水管4、底布水器5、底布水器进水管6、出水管7、侧出水布水器8、上布水器9、上进出水管10及控制阀。其特征是:在罐体1内设置有上布水器9、侧进水布水器3、底布水器5、侧出水布水器8;罐体1内滤料2的顶层位置高于侧出水布水器8的顶部一定值,滤料2顶层到上布水器9设置了一个膨胀空间;侧进水布水器3与侧出水布水器8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内填满滤料2。


2.所述的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底布水器5,布水器可以是由水帽或滤管组合成,每个水帽及每根滤管采用单向流动结构,液体流动方向只能进不能出,可以在每个水帽及每根滤管内部设置一个单向机构,也可以在每个水帽及每根滤管的进水管路上设置一个单向阀或止回阀。低布水器5采用滤管时,滤管安装时的长度方向要与侧向布水器3水平出水的流动方向垂直。


3.所述一种大流量介质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在箱体1下部对称设置有侧进水布水器3和侧出水布水器8,侧出水布水器8的通量面积要比侧进水布水器3的大2/3,且增加的部分都设置在布水器8的上部;布水器可以采用水帽或滤管组合,当采用滤管时,滤管安装时的长度方向要与水流从侧进水布水器3向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博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