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伤口愈合的干细胞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854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步骤S2、环氧改性胶原蛋白;步骤S3、凝胶材料的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根据所述一种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对干细胞的负载作用好,对受损皮肤的治疗效果佳,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促进创面修复、创口愈合,且愈合后不留疤,不产生过敏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伤口愈合的干细胞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的最大器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常会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的作用下受到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同时,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造成组织缺失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等创面愈合过程进行修补。创面的修补需要使用到敷料,为其愈合提供适宜的环境。现有技术中创面修补通常使用纱布。纱布多由棉花、软麻布和亚麻布加工而成,属于惰性材料,对创面的愈合无直接促进作用,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会出现肉芽组织的增生以及瘢痕组织的形成,且过程中还会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使皮肤出现感染,创面难以愈合,一旦创面愈合不良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用于促进上皮愈合的医用生物薄膜,例如,将一定量的甲壳胺溶液,明胶溶液、聚氧乙烯水溶液、甘油充分混合成凝胶浆作为基质,再加入一定量的中药薄黄药汁或抗菌类药物,在无菌室铺展于平板上,经自然干燥等程序的制备方法制备成的乳黄色薄膜成乳白色薄膜。但该生物薄膜原料复杂,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干细胞因其全能性与多向分化潜能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干细胞可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来源广泛的成体干细胞,只表达低水平的HLA/MHCI类分子,具有低免疫原性和一定的免疫抑制能力。其呈现出多能性,能够在体外和体内分化为许多结缔组织细胞类型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表型。成为干细胞治疗中的重要工具。目前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疾病治疗中表现出潜力,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物存活,肝硬化,肾脏疾病,神经和肌肉退化疾病,心肌梗塞或脊髓引起的病变和损伤等。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来源于年轻供体的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干细胞这些优异的功能使得其应用于损伤皮肤的修复成为可能。然而,选择合适的干细胞载体支架材料成为其应用的瓶颈。鉴于此,开发一种能够覆于创面,不产生过敏反应,且无毒、无菌,同时具有消炎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的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该材料对干细胞的负载作用好,对受损皮肤的治疗效果佳,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促进创面修复、创口愈合,且愈合后不留疤,不产生过敏反应。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物薄膜的制备方法中原料复杂,且制备过程繁琐的技术问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备效率高,适合连续规模化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将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50-80℃下搅拌反应5-8小时,后旋蒸除去副产物、溶剂和小分子反应物,得到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步骤S2、环氧改性胶原蛋白:将胶原蛋白加入到溶有环氧氯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在70-80℃下搅拌反应8-10小时,后过滤,用二氯甲烷洗涤产物3-6次,再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环氧改性胶原蛋白;步骤S3、凝胶材料的制备: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经过步骤S2制成的环氧改性胶原蛋白、水、海洋活性生物碱、左旋肉碱、干细胞混合均匀后,在70-80℃下搅拌反应6-8小时,后静置5-8小时,再在-35~-45℃下冷冻干燥20-26小时,得到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3-4):1:(0.3-0.5):0.2:(15-25)。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胶原蛋白、环氧氯丙烷、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0.2-0.4):(4-8)。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环氧改性胶原蛋白、水、海洋活性生物碱、左旋肉碱、干细胞的质量比为1:(3-5):(4-6):0.05:0.03:(0.1-0.2)。优选的,所述干细胞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心脏干细胞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水为去离子水、超纯水、蒸馏水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所述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物薄膜的制备方法中原料复杂,且制备过程繁琐的技术问题,具有简单易行,制备效率高,适合连续规模化生产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克服了传统创面敷料对创面的愈合无直接促进作用,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会出现肉芽组织的增生以及瘢痕组织的形成,且过程中还会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使皮肤出现感染,创面难以愈合,一旦创面愈合不良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的缺陷,具有对干细胞的负载作用好,对受损皮肤的治疗效果佳,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促进创面修复、创口愈合,且愈合后不留疤,不产生过敏反应的优点。(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首先通过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上的羧基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上的端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形成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引入氨基;再通过环氧氯丙烷与胶原蛋白上的氨基发生反应形成环氧改性胶原蛋白,在材料制备阶段,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上的氨基与环氧改性胶原蛋白上的环氧基发生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使得形成亲水性好,负载效果佳的水凝胶材料,各组分协调作用,有效改善干细胞活性,能为新皮肤的生长提供营养,且能为创面提供适宜的修复环境,进而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中所需原料均为商业购买;所述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制备方法,参见:王宗胜等,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合成及性能,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32,4:(507-512)。实施例1一种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将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到四氢呋喃中,在50℃下搅拌反应5小时,后旋蒸除去副产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将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50-80℃下搅拌反应5-8小时,后旋蒸除去副产物、溶剂和小分子反应物,得到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n步骤S2、环氧改性胶原蛋白:将胶原蛋白加入到溶有环氧氯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在70-80℃下搅拌反应8-10小时,后过滤,用二氯甲烷洗涤产物3-6次,再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环氧改性胶原蛋白;/n步骤S3、凝胶材料的制备: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经过步骤S2制成的环氧改性胶原蛋白、水、海洋活性生物碱、左旋肉碱、干细胞混合均匀后,在70-80℃下搅拌反应6-8小时,后静置5-8小时,再在-35~-45℃下冷冻干燥20-26小时,得到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将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50-80℃下搅拌反应5-8小时,后旋蒸除去副产物、溶剂和小分子反应物,得到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
步骤S2、环氧改性胶原蛋白:将胶原蛋白加入到溶有环氧氯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在70-80℃下搅拌反应8-10小时,后过滤,用二氯甲烷洗涤产物3-6次,再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环氧改性胶原蛋白;
步骤S3、凝胶材料的制备: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改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经过步骤S2制成的环氧改性胶原蛋白、水、海洋活性生物碱、左旋肉碱、干细胞混合均匀后,在70-80℃下搅拌反应6-8小时,后静置5-8小时,再在-35~-45℃下冷冻干燥20-26小时,得到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干细胞活性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3-4):1:(0.3-0.5):0.2:(15-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兴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吱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