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包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52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包被,其包括包被底垫,上罩,以及下罩,上罩上开设有用于外露新生儿面部的开口;包被底垫的一侧连接有裹布,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裹布内均夹设有一保温层;裹布的长度大于包被底垫的宽度,裹布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包被底垫的背面设置有与魔术贴相贴合的贴面;裹布上位于新生儿两手部位置处,以及下罩上位于新生儿两足部位置处均割设有缝路,裹布和下罩上均设有用于遮盖缝路的盖布;盖布的一侧与裹布和/或下罩缝合连接,其余三侧与裹布和/或下罩通过拉链连接。该新生儿包被结构新颖,维持新生儿入院流程中体温的稳定,实用性强,便于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包被
本技术一种包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包被。
技术介绍
得益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新生儿健康安全与生命质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常规的新生儿入院检查、处置过程中,因缺乏对新生儿保暖细节的重视,容易导致新生儿入院后体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在对新生儿患者的转运及临时检查和打针输液等护理工作时,易反复暴露患儿,增加散热;同时操作时暴露面积较多,且操作时间的浪费和延长均会导致暴露时间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包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包被,其包括包被底垫,与包被底垫上部分连接的、用于包裹新生儿头部和面部的上罩,以及与包被底垫下部分连接的、用于包裹新生儿腿部和足部的下罩,上罩上开设有用于外露新生儿面部的开口;包被底垫的一侧连接有裹布,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裹布内均夹设有一保温层;裹布的长度大于包被底垫的宽度,裹布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包被底垫的背面设置有与魔术贴相贴合的贴面;裹布上位于新生儿两手部位置处,以及下罩上位于新生儿两足部位置处均割设有缝路,裹布和下罩上均设有用于遮盖缝路的盖布;盖布的一侧与裹布和/或下罩缝合连接,其余三侧与裹布和/或下罩通过拉链连接。进一步地,裹布的上端位于上罩的外侧,且未覆盖在开口处,裹布的下端位于下罩的外侧。进一步地,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裹布均为多层结构,从内至外依次为内棉层、海绵层、保温层和外表层;包被底垫内的海绵层厚度大于上罩、下罩和/或裹布内的海绵层厚度,内棉层为包裹有棉花的棉布。进一步地,外表层采用防风防水面料制成。进一步地,保温层包括重叠设置的保温面料和隔热面料,隔热面料位于保温面料背向新生儿肌肤一侧,隔热面料采用蜂巢状结构,保温面料采用透气的保温材料,且保温面料与隔热面料之间设置有阻隔层。进一步地,隔热面料的材料为气凝胶毡,保温面料采用的保温材料为棉絮。进一步地,保温层为由导热绝缘材料包裹的电阻丝,在包被的一侧或尾部外延有与电阻丝连接的导线,用于外接电源供电阻丝加热。进一步地,保温层与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裹布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新生儿包被通过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裹布的配合包裹将新生儿进行全面的有效包裹,减少热量的散失,起到高效地保暖作用,且还可方便头部与脚部的活动,提高舒适感,降低新生儿的躁动;在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裹布内均夹设有一保温层,用于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保温效果。该新生儿包被的裹布的长度大于包被底垫的宽度,使得不外漏缝隙,确保包裹的全面充分;在裹布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包被底垫的背面设置有与魔术贴相贴合的贴面,在将裹布包裹完成后,将裹布自由端的魔术贴贴在底垫背面的贴面上,完成固定,且方便调节。该新生儿包被设计采用割设缝路的方式,并在裹布和下罩上均设有用于遮盖缝路的盖布,设计方便新颖,在未需要进行输液打针的时候,缝路和盖布的设计,避免热量的散失;在需要进行输液打针的时候,操作便捷,且也可减小过程中热量的散失。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的给出了新生儿包被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的给出了新生儿包被的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或裹布结构示意图。图3示意性的给出了新生儿包被的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意性的给出了新生儿包被的缝路及盖布的设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包被底垫;2、上罩;3、下罩;4、开口;5、裹布;6、保温层;7、自由端;8、魔术贴;9、缝路;10、盖布;11、内棉层;12、海绵层;13、外表层;14、保温面料;15、隔热面料;16、阻隔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该
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常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生儿包被,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新生儿包被包括包被底垫1,与包被底垫1上部分连接的上罩2,其上罩2呈拱形,与包被底垫1的上部分的上端和两侧连接,中部镂空,在实施中主要用于包裹新生儿头部和面部。以及与包被底垫1下部分连接下罩3,其下罩3也呈拱形,与包被底垫1的下部分的下端和两侧连接,中部镂空,在实施中主要用于包裹新生儿腿部和足部。其中,该新生儿包被的上罩2上开设有开口4,用于外露新生儿面部,形成呼吸通道。在包被底垫1的一侧连接有裹布5,其中裹布5主要用于包裹新生儿的颈部、手部、中间身体部位和部分腿部;通过包被底垫1、上罩2、下罩3和裹布5的配合包裹将新生儿进行全面的有效包裹,减少热量的散失,起到高效地保暖作用。在包裹时,将新生儿的头部放在上罩2与包被底垫1形成的空间内,面部从开口4处露出呼吸;将新生儿的脚部放入下罩3与包被底垫1形成的空间内,之后将与包被底垫1一侧连接的裹布5包裹新生儿除位于上罩2和下罩3内的其余部位,紧贴于新生儿身上,进行保暖及固定,同时该设计还可方便头部与脚部的活动,提高舒适感,降低新生儿的躁动。该新生儿包被的包被底垫1、上罩2、下罩3和裹布5内均夹设有一保温层6,用于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保温效果。同时,优选地,裹布5的长度大于包被底垫1的宽度,使得不外漏缝隙,确保包裹的全面充分;在裹布5的自由端7设置有魔术贴8,包被底垫1的背面设置有与魔术贴8相贴合的贴面,在将裹布5包裹完成后,将裹布5自由端7的魔术贴8贴在底垫背面的贴面上,完成固定,且方便调节。该新生儿包被的裹布5上位于新生儿两手部位置处,以及下罩3上位于新生儿两足部位置处均割设有缝路9,新生儿的手和脚可通过缝路9外露,在输液打针的时候可仅外露手或脚,避免对新生儿体温产生大的影响。且该设计采用割设缝路9的方式,并在裹布5和下罩3上均设有用于遮盖缝路9的盖布10,设计方便新颖,在未需要进行输液打针的时候,缝路9和盖布10的设计,避免热量的散失;在需要进行输液打针的时候,操作便捷,且也可减小过程中热量的散失。具体地,裹布5的上端位于上罩2的外侧,且未覆盖在开口4处,裹布5的下端位于下罩3的外侧;在用裹布5进行包裹时,确保包裹的严密。在具体实施中,盖布10的一侧与裹布5和/或下罩3缝合连接,其余三侧与裹布5和/或下罩3通过拉链连接,如此设计,既避免在进行输液打针时拉链与新生儿皮肤的直接接触,存在损伤新生儿皮肤的问题,又能够便捷的进行操作,设计新颖合理,在未进行输液打针时可对其进行遮盖。在有新生儿准备入院时,医生电话通知新生儿病区,病区护理人员提前根据患儿情况预热辐射台、新生儿包被、婴儿暖箱等,提前准备,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包被,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被底垫,与包被底垫上部分连接的、用于包裹新生儿头部和面部的上罩,以及与包被底垫下部分连接的、用于包裹新生儿腿部和足部的下罩,所述上罩上开设有用于外露新生儿面部的开口;/n所述包被底垫的一侧连接有裹布,所述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裹布内均夹设有一保温层;所述裹布的长度大于所述包被底垫的宽度,所述裹布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包被底垫的背面设置有与所述魔术贴相贴合的贴面;/n所述裹布上位于新生儿两手部位置处,以及下罩上位于新生儿两足部位置处均割设有缝路,所述裹布和下罩上均设有用于遮盖缝路的盖布;所述盖布的一侧与裹布和/或下罩缝合连接,其余三侧与裹布和/或下罩通过拉链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包被,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被底垫,与包被底垫上部分连接的、用于包裹新生儿头部和面部的上罩,以及与包被底垫下部分连接的、用于包裹新生儿腿部和足部的下罩,所述上罩上开设有用于外露新生儿面部的开口;
所述包被底垫的一侧连接有裹布,所述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裹布内均夹设有一保温层;所述裹布的长度大于所述包被底垫的宽度,所述裹布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包被底垫的背面设置有与所述魔术贴相贴合的贴面;
所述裹布上位于新生儿两手部位置处,以及下罩上位于新生儿两足部位置处均割设有缝路,所述裹布和下罩上均设有用于遮盖缝路的盖布;所述盖布的一侧与裹布和/或下罩缝合连接,其余三侧与裹布和/或下罩通过拉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裹布的上端位于所述上罩的外侧,且未覆盖在所述开口处,所述裹布的下端位于所述下罩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包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被底垫、上罩、下罩和裹布均为多层结构,从内至外依次为内棉层、海绵层、保温层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敏
申请(专利权)人: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