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发光的仿生鱼饵
本技术属于仿生鱼饵
,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发光的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仿生鱼饵是一种利用大鱼吃小鱼的特性,制成类似小鱼形状的鱼饵,并在鱼饵的表面涂覆鲜艳的色彩用于吸引鱼,有时还通过在鱼饵内设置发光件以起到诱鱼的效果,仿生鱼饵由于可以重复利用,并且对于大鱼的垂钓有着良好的吸引效果,因此在垂钓爱好者中比较流行。仿生鱼饵自身一般拥有较大的体积,主要用于钓取大鱼,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且容易对大鱼咬住,鱼饵本身容易局部损坏,而现有技术中仿生鱼饵由于各部位完全连在一起,不易更换部分位置,而且由于鱼的体积与力量较大,因此在垂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吊钩刺入深度较浅而导致鱼脱钩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局部位置更换方便且垂钓时不易脱钩的仿生鱼饵,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光的仿生鱼饵。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1、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仿生鱼饵主要是用于钓取大鱼,而仿生鱼饵上所挂的鱼钩较小,经常会出现脱钩的状态,降低了钓鱼爱好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发光的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包括鱼头总件,鱼头总件通过鱼身(4)连接有鱼尾(5),所述鱼头总件包括第一壳件(1)、第二壳件(2)与第三壳件(3),其中第一壳件(1)与第二壳件(2)固定设置在隔板(12)的一面上,第一壳件(1)、第二壳件(2)与隔板(12)之间形成有空腔结构,第三壳件(3)固定设置在隔板(12)的另一面上,第一壳件(1)与第二壳件(2)内设置有倒刺结构;/n所述倒刺结构包括限位板(11),限位板(11)固定设置在隔板(12)上,限位板(11)上开有圆孔,限位板(11)通过圆孔与滑竿(71)滑动连接,滑竿(71)远离鱼尾(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环(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发光的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包括鱼头总件,鱼头总件通过鱼身(4)连接有鱼尾(5),所述鱼头总件包括第一壳件(1)、第二壳件(2)与第三壳件(3),其中第一壳件(1)与第二壳件(2)固定设置在隔板(12)的一面上,第一壳件(1)、第二壳件(2)与隔板(12)之间形成有空腔结构,第三壳件(3)固定设置在隔板(12)的另一面上,第一壳件(1)与第二壳件(2)内设置有倒刺结构;
所述倒刺结构包括限位板(11),限位板(11)固定设置在隔板(12)上,限位板(11)上开有圆孔,限位板(11)通过圆孔与滑竿(71)滑动连接,滑竿(71)远离鱼尾(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环(13),滑竿(71)上套接有弹簧(72),弹簧(72)靠近鱼尾(5)的一端与滑竿(71)的表面固定连接,弹簧(72)的另一端与限位板(11)固定连接,滑竿(71)的两侧设置有刺针组件;
所述刺针组件包括筒柱(74),筒柱(74)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结构,筒柱(74)内设置有压紧弹簧(73),压紧弹簧(73)的一端固定在筒柱(74)的底部,压紧弹簧(7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件(2)的内壁上,在未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压紧弹簧(73)处于压紧状态,针体(81)处于鱼头总件内,筒柱(74)未开口的一端顶在滑竿(71)表面,限制筒柱(74)的移动,筒柱(74)开口一端的表面开有螺孔,筒柱(74)通过螺孔与螺栓(76)转动连接有刺针,所述第二壳件(2)上对应刺针位置设置有条形孔(21);
所述刺针包括针体(81),针体(81)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环(82),转动环(82)的孔径大于螺栓的螺栓杆直径,螺栓穿过转动环(82)将刺针与筒柱(74)转动连接,所述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强,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超强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