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鱼池底部的增氧射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436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鱼池底部的增氧射流器,涉及鱼池增氧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气泡成型时与气流直接接触面积较小降低增氧效果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出水管、通气管与通水管,通气管与通水管于同一直线上一体成型,出水管一体连通于通气管与通水管之间的管壁上;出水管位于出水口处的内管壁上设置有挡水环板,出水管的管口侧壁上设置有出水板,出水板上开设有出水孔,通气管临近出水管一侧设置有封闭板,封闭板与出水板相邻面之间设置有吸气管,其一端连通至封闭板上开设有吸气孔,另一端连通至挡水环板内环孔一侧相邻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的出气方向朝向出水管出水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证气泡成型后含氧量,提升增氧效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鱼池底部的增氧射流器
本技术涉及鱼池增氧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鱼池底部的增氧射流器。
技术介绍
在公告号为CN20662470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微纳米气泡射流增氧器,包括有柱形壳体和喷头管,柱形壳体依次设有连接部、等径部、安装部,连接部用于连接高压水管,安装部上设有进气口,喷头管包括有紧套在安装部中的连接端,连接端中伸入安装部中的一侧设有与安装部间隙配合的尾部,另一侧设有露出安装部的头部,尾部与连接端之间设有连通进气口的环形凹槽。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增氧射流器,高压水管通过连接部连通至安装部内,空气经进气口进入环形凹槽,再经尾部与安装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安装部,在安装部与高压喷射水流形成超微纳米气泡射流,安装部处产生空气负压,空气持续从进气口进入安装部。高压喷射水流利用空穴原理将气流剪切成大量的直径极小的超微纳米气泡,从而大幅增加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以及气泡与水的传质面积,提高溶氧效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增氧射流器其出水口处通常设置有用以阻挡部分水流的管壁,使得从通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鱼池底部的增氧射流器,包括相连接的出水管(1)、通气管(2)与通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2)与通水管(3)位于竖直方向上上下一体成型,所述出水管(1)一体连通成型于通气管(2)与通水管(3)之间的管壁上,使得出水管(1)、通气管(2)与通水管(3)一体成型呈T形管状;所述出水管(1)位于出水口处的内管壁上设置有挡水环板(11),出水管(1)临近通气管(2)的管口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水板(12),所述出水板(12)上开设有出水孔(13),所述通气管(2)临近出水管(1)一侧设置有封闭板(21),所述封闭板(21)与出水板(12)的相邻面之间设置有吸气管(22),且其一端连通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鱼池底部的增氧射流器,包括相连接的出水管(1)、通气管(2)与通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2)与通水管(3)位于竖直方向上上下一体成型,所述出水管(1)一体连通成型于通气管(2)与通水管(3)之间的管壁上,使得出水管(1)、通气管(2)与通水管(3)一体成型呈T形管状;所述出水管(1)位于出水口处的内管壁上设置有挡水环板(11),出水管(1)临近通气管(2)的管口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水板(12),所述出水板(12)上开设有出水孔(13),所述通气管(2)临近出水管(1)一侧设置有封闭板(21),所述封闭板(21)与出水板(12)的相邻面之间设置有吸气管(22),且其一端连通至封闭板(21)上开设有吸气孔(23),另一端连通至出水板(12)位于挡水环板(11)内环孔一侧相邻开设有出气孔(14),所述出气孔(14)的出气方向朝向出水管(1)的出水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池底部的增氧射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孔(23)与出气孔(14)分别位于封闭板(21)与出水板(12)上倾斜开设,且倾斜方向朝向出水孔(13)一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昌桂马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波仕顿水产养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