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42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包括煲体,所述煲体的上端盖装有煲盖,所述煲体的内腔盛装有内胆,所述煲体内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元件,所述煲体的内侧壁设有温控室,所述温控室内设有感温元件和调温机构;本新型节能电饭煲,通过在煲体内增加感温元件与调温机构,使得当内胆温度的升直至额定温度时,断开加热元件中大功率发热管的电源,而接通小功率发热管的电源,以保持内胆温度在额定温度直至蒸煮完成,起到省电、节约能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饭煲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
技术介绍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不仅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可以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目前市场上的电饭煲主要分为底盘加热、上下立体加热、三维立体加热以及IH电磁加热等几个类型,以上常见四种都以额定功率进行蒸煮直至完成,但存在着不节能的问题,无法实现人们对于省电、节约能耗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通过在煲体内增加感温元件与调温机构,使得当内胆温度的升直至额定温度时,断开加热元件中大功率发热管的电源,而接通小功率发热管的电源,以保持内胆温度在额定温度直至蒸煮完成,起到省电、节约能耗的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包括煲体,所述煲体的上端盖装有煲盖,所述煲体的内腔盛装有内胆,所述煲体内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元件,所述煲体的内侧壁设有温控室,所述温控室内设有感温元件和调温机构;所述加热元件由底盘、分隔板、大功率发热管、小功率发热管、中柱和导热盘组成;其中,所述的底盘内腔安装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将底盘内腔分隔为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所述的大功率发热管盘绕于第一加热室内,所述的小功率发热管盘绕于第二加热室内,所述的中柱安装于底盘内的中部,中柱的一端还设有螺孔,所述的导热盘盖装于底盘上,导热盘的底部还设有螺杆,所述的螺孔与螺杆对应匹配,螺杆一端插装于螺孔内,并通过螺纹啮合固定;所述感温元件由磁钢、永磁体、第一护套、第二护套与第一弹簧组成;其中,所述的磁钢套装于第一护套内,并设于温控室的一端,所述的永磁体套装于第二护套内,并设于磁钢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弹簧设于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之间,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护套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护套连接;所述调温机构由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第二弹簧与金属端头组成;其中,所述的第一活动杆通过转轴安装于温控室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活动杆通过转轴安装于温控室的中部,所述的第一凸块安装于第一活动杆一端,所述的第二凸块安装于第二活动杆一端,所述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接触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设于第二活动杆的一端,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活动杆接触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安装于温控室的侧壁上,所述的金属端头安装于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金属端头上还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优选的,所述底盘一端的外侧壁还设有第一引线孔和第二引线孔,所述第一引线孔连通第一加热室,所述第二引线孔连通第二加热室。优选的,所述大功率发热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插入第一引线孔内,并延伸至底盘外,所述小功率发热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插入第二引线孔内,并延伸至底盘外。优选的,所述磁钢的一端延伸出温控室外,并与内胆的外侧壁相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煲体内的底部,并使金属端头插入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触点与第一导线的触头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第二导线的触头接触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热盘的上表面与内胆的底部接触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永磁体接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通过设置的感温元件与调温机构,当内胆被加热元件加热时,内胆的表面会将热量直接传递给磁钢;随着内胆温度的不断升高直至额定温度时,磁钢的磁性减至最低,此时,吸合在磁钢上的永磁体与其分离,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顶压第二活动杆,从而使其一端的第一凸块接触顶压在第二凸块上,造成第一活动杆另一端的金属端头产生位移,使得第一触点与第一导线的触头脱离,第二触点与第二导线的触头相接触,从而断开大功率发热管的电源,接通小功率发热管的电源,以保持温度在额定温度直至蒸煮完成,起到省电、节约能耗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加热元件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盘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感温元件与调温机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端头结构图。图中:1、煲体;2、煲盖;3、内胆;4、加热元件;41、底盘;411、第一加热室;412、第二加热室;413、第一引线孔;414、第二引线孔;42、分隔板;43、大功率发热管;431、第一导线;44、小功率发热管;441、第二导线;45、中柱;451、螺孔;46、导热盘;461、螺杆;5、温控室;6、感温元件;61、磁钢;62、永磁体;63、第一护套;64、第二护套;65、第一弹簧;7、调温机构;71、第一活动杆;72、第二活动杆;73、第一凸块;74、第二凸块;75、第二弹簧;76、金属端头;761、第一触点;762、第二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包括煲体1,煲体1的上端盖装有煲盖2,煲体1的内腔盛装有内胆3,煲体1内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元件4,煲体1的内侧壁设有温控室5,温控室5内设有感温元件6和调温机构7。加热元件4由底盘41、分隔板42、大功率发热管43、小功率发热管44、中柱45和导热盘46组成;其中,底盘41内腔安装分隔板42,分隔板42将底盘41内腔分隔为第一加热室411和第二加热室412,大功率发热管43盘绕于第一加热室411内,小功率发热管44盘绕于第二加热室412内,中柱45安装于底盘41内的中部,中柱45的一端还设有螺孔451,导热盘46盖装于底盘41上,且导热盘46的上表面与内胆3的底部接触连接,因此当大功率发热管43与小功率发热管44产生的热量,会经由导热盘46传递至内胆3上,导热盘46的底部还设有螺杆461,螺孔451与螺杆461对应匹配,螺杆461一端插装于螺孔451内,并通过螺纹啮合固定。因底盘41一端的外侧壁还设有第一引线孔413和第二引线孔414,且第一引线孔413连通第一加热室411,第二引线孔414连通第二加热室412;因大功率发热管4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线431,且第一导线431的一端插入第一引线孔413内,并延伸至底盘41外;因小功率发热管4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线441,且第二导线441的一端插入第二引线孔414内,并延伸至底盘41外;故第一导线431接通电源后,大功率发热管43产生高热量对内胆3加热,当热量达到额定温度后,断开第一导线431的电源并接通第二导线441的电源,经由小功率发热管44产生的恒定温度来保持内胆3处于额定温度下,直至蒸煮完成。感温元件6由磁钢61、永磁体62、第一护套63、第二护套64与第一弹簧65组成;其中,磁钢61套装于第一护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包括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的上端盖装有煲盖(2),所述煲体(1)的内腔盛装有内胆(3),所述煲体(1)内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元件(4),所述煲体(1)的内侧壁设有温控室(5),所述温控室(5)内设有感温元件(6)和调温机构(7);/n所述加热元件(4)由底盘(41)、分隔板(42)、大功率发热管(43)、小功率发热管(44)、中柱(45)和导热盘(46)组成;其中,所述的底盘(41)内腔安装分隔板(42),所述的分隔板(42)将底盘(41)内腔分隔为第一加热室(411)和第二加热室(412),所述的大功率发热管(43)盘绕于第一加热室(411)内,所述的小功率发热管(44)盘绕于第二加热室(412)内,所述的中柱(45)安装于底盘(41)内的中部,中柱(45)的一端还设有螺孔(451),所述的导热盘(46)盖装于底盘(41)上,导热盘(46)的底部还设有螺杆(461),所述的螺孔(451)与螺杆(461)对应匹配,螺杆(461)一端插装于螺孔(451)内,并通过螺纹啮合固定;/n所述感温元件(6)由磁钢(61)、永磁体(62)、第一护套(63)、第二护套(64)与第一弹簧(65)组成;其中,所述的磁钢(61)套装于第一护套(63)内,并设于温控室(5)的一端,所述的永磁体(62)套装于第二护套(64)内,并设于磁钢(61)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弹簧(65)设于第一护套(63)与第二护套(64)之间,第一弹簧(65)的一端与第一护套(63)连接,第一弹簧(65)的另一端与第二护套(64)连接;/n所述调温机构(7)由第一活动杆(71)、第二活动杆(72)、第一凸块(73)、第二凸块(74)、第二弹簧(75)与金属端头(76)组成;其中,所述的第一活动杆(71)通过转轴安装于温控室(5)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活动杆(72)通过转轴安装于温控室(5)的中部,所述的第一凸块(73)安装于第一活动杆(71)一端,所述的第二凸块(74)安装于第二活动杆(72)一端,所述的第一凸块(73)与第二凸块(74)接触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75)设于第二活动杆(72)的一端,第二弹簧(75)的一端与第二活动杆(72)接触连接,第二弹簧(75)的另一端安装于温控室(5)的侧壁上,所述的金属端头(76)安装于第一活动杆(71)的另一端,金属端头(76)上还设有第一触点(761)和第二触点(7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节能电饭煲,包括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的上端盖装有煲盖(2),所述煲体(1)的内腔盛装有内胆(3),所述煲体(1)内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元件(4),所述煲体(1)的内侧壁设有温控室(5),所述温控室(5)内设有感温元件(6)和调温机构(7);
所述加热元件(4)由底盘(41)、分隔板(42)、大功率发热管(43)、小功率发热管(44)、中柱(45)和导热盘(46)组成;其中,所述的底盘(41)内腔安装分隔板(42),所述的分隔板(42)将底盘(41)内腔分隔为第一加热室(411)和第二加热室(412),所述的大功率发热管(43)盘绕于第一加热室(411)内,所述的小功率发热管(44)盘绕于第二加热室(412)内,所述的中柱(45)安装于底盘(41)内的中部,中柱(45)的一端还设有螺孔(451),所述的导热盘(46)盖装于底盘(41)上,导热盘(46)的底部还设有螺杆(461),所述的螺孔(451)与螺杆(461)对应匹配,螺杆(461)一端插装于螺孔(451)内,并通过螺纹啮合固定;
所述感温元件(6)由磁钢(61)、永磁体(62)、第一护套(63)、第二护套(64)与第一弹簧(65)组成;其中,所述的磁钢(61)套装于第一护套(63)内,并设于温控室(5)的一端,所述的永磁体(62)套装于第二护套(64)内,并设于磁钢(61)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弹簧(65)设于第一护套(63)与第二护套(64)之间,第一弹簧(65)的一端与第一护套(63)连接,第一弹簧(65)的另一端与第二护套(64)连接;
所述调温机构(7)由第一活动杆(71)、第二活动杆(72)、第一凸块(73)、第二凸块(74)、第二弹簧(75)与金属端头(76)组成;其中,所述的第一活动杆(71)通过转轴安装于温控室(5)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活动杆(72)通过转轴安装于温控室(5)的中部,所述的第一凸块(73)安装于第一活动杆(71)一端,所述的第二凸块(74)安装于第二活动杆(72)一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金贵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工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