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喂料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41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喂料槽,涉及猪用养殖器材技术领域,该喂料槽包括喂料槽本体、储料桶、拨料叉以及固桶组件,喂料槽本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凹槽,储料桶设有出料通道;固桶组件一端固定设置于凹槽的底部,另一端沿着出料通道的内部向上延伸至储料桶的内腔,末端沿着固桶组件的径向继续延伸至储料桶的侧壁上,与储料桶的侧壁固定连接;拨料叉一端位于凹槽,另一端延伸至储料桶;储料桶设置为塑料储料桶,储料桶的底部呈锥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拨料叉控制出料通道的出料,防止出料不畅,达到自动控制下料程度的目的,同传统的储料桶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料桶由塑料制成,克服了金属制的储料桶容易生锈以及制作成本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喂料槽
本技术涉及猪用养殖器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喂料槽。
技术介绍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的给水、给料饲喂过程管理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质量和经济效益,喂料槽必不可少。传统的养猪方式中,猪的喂料相对比较简单,通常在猪舍内放置喂料槽,分次倾倒饲料到喂料槽内,浪费人力,并且喂料槽中一次性倾倒太多饲料,长时间放置的饲料不容易保持清洁卫生。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自动喂料器来对猪进行喂食,但是现有的自动喂料器为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设计的结构较复杂,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结构简单的自动喂料槽,但是该种喂料槽的储料桶是由金属制成。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猪自然进食时,喂料槽不易保持清洁,不能根据猪进食需要,自动控制下料多少以及下料的储料桶由金属制成,容易生锈,以及制作成本较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喂料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猪自然进食时,喂料槽不易保持清洁,不能根据猪进食需要,自动控制下料多少以及下料的储料桶由金属制成,容易生锈,以及制作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喂料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喂料槽本体(1)、储料桶(2)、拨料叉(3)以及固桶组件(4),其中:/n所述喂料槽本体(1)具有顶部开口的凹槽(101),所述储料桶(2)设有出料通道(2021),所述出料通道(2021)从所述凹槽(101)的开口端向底部延伸,所述出料通道(2021)与所述凹槽(101)的底部具有间隙;/n所述固桶组件(4)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101)的底部,另一端沿着所述出料通道(2021)的内部向上延伸至所述储料桶(2)的内腔,末端沿着所述固桶组件(4)的径向继续延伸至所述储料桶(2)的侧壁上,与所述储料桶(2)的侧壁固定连接;/n所述拨料叉(3)一端位于所述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喂料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喂料槽本体(1)、储料桶(2)、拨料叉(3)以及固桶组件(4),其中:
所述喂料槽本体(1)具有顶部开口的凹槽(101),所述储料桶(2)设有出料通道(2021),所述出料通道(2021)从所述凹槽(101)的开口端向底部延伸,所述出料通道(2021)与所述凹槽(101)的底部具有间隙;
所述固桶组件(4)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101)的底部,另一端沿着所述出料通道(2021)的内部向上延伸至所述储料桶(2)的内腔,末端沿着所述固桶组件(4)的径向继续延伸至所述储料桶(2)的侧壁上,与所述储料桶(2)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拨料叉(3)一端位于所述凹槽(101),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料桶(2),拨动所述拨料叉(3),置于所述储料桶(2)中的饲料能够沿着所述出料通道(2021)落入所述凹槽(101);
所述储料桶(2)设置为塑料储料桶,所述储料桶(2)的底部呈锥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喂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桶组件(4)包括竖向固定杆(402)和横向固定杆(401),所述竖向固定杆(402)的低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凹槽(101)的底部,所述横向固定杆(401)垂直设置于所述竖向固定杆(402)的顶端,所述竖向固定杆(402)与所述横向固定杆(401)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固定杆(401)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储料桶(2)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喂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叉(3)套设于所述竖向固定杆(402)上,且与所述竖向固定杆(40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喂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固定杆(402)的顶端设置安装柱(4021),所述安装柱(4021)的半径小于所述竖向固定杆(402),所述横向固定杆(401)上设置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镇市恒通畜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