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377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5
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弹簧件、第一压板、第一压杆、第一连接件、第一转动杆、挂钩、投料装置、第二压板、第二压杆、第二连接件、推板、第二转动杆、固定圈、第二支撑板、推杆和推柄;底座内部设置储物仓;支撑杆的底部设置在储物仓的底部;支撑杆上设置开口向上的开口仓;投料装置通过挂钩设置在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座、支撑杆和投料装置的设计,提出了一种方便对乔木进行固定和施肥,并易于安装的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
本技术涉及丛生拼栽
,尤其涉及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
技术介绍
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绿化指的是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的各种植物等。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近年来丛生苗作为一种新型的绿化植物,因其与自然植被相似的生态性,在城市建设中脱颖而出。目前市场上对丛生拼栽中乔木的固定方法仅仅是采取外部支架固定的方式,占地面积大拆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通过底座、支撑杆和投料装置的设计,提出了一种方便对乔木进行固定和施肥,并易于安装的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弹簧件、第一压板、第一压杆、第一连接件、第一转动杆、挂钩、投料装置、第二压板、第二压杆、第二连接件、推板、第二转动杆、固定圈、第二支撑板、推杆和推柄;底座内部设置储物仓;底座的顶部设置供支撑杆插入的第三通孔;支撑杆竖直插入第三通孔,支撑杆的底部设置在储物仓的底部;支撑杆上设置开口向上的开口仓;弹簧件的底部设置在开口仓的底部;第一压板设置在弹簧件的顶部;第一压杆竖直设置在第一压板的顶部;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一压杆的顶部;支撑杆上设置有供第一转动杆插入的第一通孔;第一转动杆插入第一通孔,且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支撑杆上设置用于支撑第一转动杆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投料装置通过挂钩设置在装置上;挂钩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转动杆上;第一转动杆上设置用于支撑第二转动杆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杆上;第二压板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的顶部;第二压杆竖直在第二压板的顶部;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压杆的顶部;支撑杆上设置有供第二转动杆插入的第二通孔;第二转动杆插入第二通孔中,且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固定圈与第二转动杆连接设置;推板设置在第二连接件的顶部;推杆竖直设置在推板的顶部;推柄设置在推杆的顶部。优选的,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箱、隔板和料斗;投料箱的顶部设置有挂扣;投料箱内部设置储料仓;隔板水平设置在储料仓的中部;隔板上设置落料孔;料斗设置在隔板的底部;料斗的上端设置在落料孔位置处,料斗的下端设置在投料箱的底部,且料斗的下端在投料箱的底部外壁形成开口;料斗内设置由于减缓落料速度的多个挡板;多个挡板交错向下倾斜设置在料斗内;投料箱的顶部设置进料口;投料箱的顶部转动设置有用于密封进料口的翻盖。优选的,固定圈包括第一半固定圈和第二半固定圈;第一半固定圈和第二半固定圈为半环状件;第一半固定圈和第二半固定圈相对设置;第一半固定圈的一端与第二半固定圈的一端转动连接设置。优选的,储物仓内设置投料箱;底座上设置用于存取投料箱的取件孔;底座上设置用于封闭取件孔的盖板,盖板转动设置在底座上。优选的,料斗的下端设置密封盖。优选的,底座的侧边设置用于固定装置的固定杆。优选的,固定圈与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设置。本技术中,装置工作时;将推柄下压,推动推杆向下运动,推杆推动推板与第二连接件下移,由于第二通孔的存在,第二转动杆与支撑杆形成了杠杆结构,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在第二连接件推动下,发生下移运动,另一端翘起,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固定圈,固定圈可用于固定乔木;第二连接件下移推动第二压杆与第一连接件下移,由于第一通孔的存在,第一转动杆与支撑杆形成了杠杆结构,一端被压后,另一端翘起;第一转动杆上设置的第二支撑板在此时转动伸出,对第二转动杆进行支撑,使装置更加稳定;支撑杆上的第一支撑杆转动伸出,对第一转动杆进行支撑;第一转动杆上挂设有投料装置,投料装置可以对乔木进行施肥处理,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中,投料装置可以对肥料等物质进行存储,并向乔木施放,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多个挡板设置在料斗内,使落料速度减缓,使落料更均匀地对乔木进行施放;投料箱的顶部转动设置有用于密封进料口的翻盖,防止其他杂质以及水从进料口进入投料装置;固定圈包括第一半固定圈和第二半固定圈,第一半固定圈和第二半固定圈可拆卸,在乔木不需要固定后,方便装置的拆除,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投料箱可放置在底座内,便于拿取与存放,不用单独设置投料箱的存储位置,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料斗的下端设置密封盖,防止杂质及昆虫进入投料装置;底座的侧边设置用于固定装置的固定杆,可对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固定圈与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设置,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如乔木生长情况和乔木直径等,对固定圈进行调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中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中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中投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储物仓;3、支撑杆;4、开口仓;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弹簧件;8、第一压板;9、第一压杆;10、第一连接件;11、第一转动杆;12、第一支撑板;13、挂钩;14、投料装置;15、第二压板;16、第二压杆;17、第二连接件;18、推板;19、第二转动杆;20、固定圈;21、第二支撑板;22、推杆;23、推柄;24、第一半固定圈;25、第二半固定圈;26、储料仓;27、隔板;28、落料孔;29、料斗;30、挡板;31、密封盖;32、挂扣;33、进料口;34、翻盖;35、固定杆;36、第三通孔;37、取件孔;38、盖板;39、投料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8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3、弹簧件7、第一压板8、第一压杆9、第一连接件10、第一转动杆11、挂钩13、投料装置14、第二压板15、第二压杆16、第二连接件17、推板18、第二转动杆19、固定圈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杆(3)、弹簧件(7)、第一压板(8)、第一压杆(9)、第一连接件(10)、第一转动杆(11)、挂钩(13)、投料装置(14)、第二压板(15)、第二压杆(16)、第二连接件(17)、推板(18)、第二转动杆(19)、固定圈(20)、第二支撑板(21)、推杆(22)和推柄(23);/n底座(1)内部设置储物仓(2);底座(1)的顶部设置供支撑杆(3)插入的第三通孔(36);支撑杆(3)竖直插入第三通孔(36),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在储物仓(2)的底部;支撑杆(3)上设置开口向上的开口仓(4);弹簧件(7)的底部设置在开口仓(4)的底部;第一压板(8)设置在弹簧件(7)的顶部;第一压杆(9)竖直设置在第一压板(8)的顶部;第一连接件(10)设置在第一压杆(9)的顶部;支撑杆(3)上设置有供第一转动杆(11)插入的第一通孔(5);第一转动杆(11)插入第一通孔(5),且第一转动杆(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上;支撑杆(3)上设置用于支撑第一转动杆(11)的第一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3)上;投料装置(14)通过挂钩(13)设置在装置上;挂钩(1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转动杆(11)上;第一转动杆(11)上设置用于支撑第二转动杆(19)的第二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杆(11)上;/n第二压板(15)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的顶部;第二压杆(16)竖直在第二压板(15)的顶部;第二连接件(17)设置在第二压杆(16)的顶部;支撑杆(3)上设置有供第二转动杆(19)插入的第二通孔(6);第二转动杆(19)插入第二通孔(6)中,且第二转动杆(19)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3)上;固定圈(20)与第二转动杆(19)连接设置;推板(18)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7)的顶部;推杆(22)竖直设置在推板(18)的顶部;推柄(23)设置在推杆(22)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乔木的组合造型彷丛生拼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杆(3)、弹簧件(7)、第一压板(8)、第一压杆(9)、第一连接件(10)、第一转动杆(11)、挂钩(13)、投料装置(14)、第二压板(15)、第二压杆(16)、第二连接件(17)、推板(18)、第二转动杆(19)、固定圈(20)、第二支撑板(21)、推杆(22)和推柄(23);
底座(1)内部设置储物仓(2);底座(1)的顶部设置供支撑杆(3)插入的第三通孔(36);支撑杆(3)竖直插入第三通孔(36),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在储物仓(2)的底部;支撑杆(3)上设置开口向上的开口仓(4);弹簧件(7)的底部设置在开口仓(4)的底部;第一压板(8)设置在弹簧件(7)的顶部;第一压杆(9)竖直设置在第一压板(8)的顶部;第一连接件(10)设置在第一压杆(9)的顶部;支撑杆(3)上设置有供第一转动杆(11)插入的第一通孔(5);第一转动杆(11)插入第一通孔(5),且第一转动杆(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上;支撑杆(3)上设置用于支撑第一转动杆(11)的第一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3)上;投料装置(14)通过挂钩(13)设置在装置上;挂钩(1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转动杆(11)上;第一转动杆(11)上设置用于支撑第二转动杆(19)的第二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杆(11)上;
第二压板(15)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的顶部;第二压杆(16)竖直在第二压板(15)的顶部;第二连接件(17)设置在第二压杆(16)的顶部;支撑杆(3)上设置有供第二转动杆(19)插入的第二通孔(6);第二转动杆(19)插入第二通孔(6)中,且第二转动杆(19)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3)上;固定圈(20)与第二转动杆(19)连接设置;推板(18)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7)的顶部;推杆(22)竖直设置在推板(18)的顶部;推柄(23)设置在推杆(22)的顶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革琴杨湖黄家清
申请(专利权)人:丰和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