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种传病害的农药、用法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34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种传病害的农药、用法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氟吡菌酰胺应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还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氟吡菌酰胺单剂对小麦赤霉病实现精准的防治,减少复配农药中不必要成分在田间施用,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环境污染;采用浸种、拌种或包衣等种子处理技术同时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两种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种传病害的农药、用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特别涉及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种传病害的农药、用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小麦赤霉病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小麦产量损失,还因病原菌产生真菌毒素污染籽粒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依靠化学杀菌剂花期喷雾,其中是多菌灵一直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导药剂。多菌灵是一种高抗药性风险杀菌剂,经过近40多年的应用,由于致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严重下降。因此,选择具有新作用方式化学农药替代多菌灵是赤霉病防治工作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水稻种传病害包括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水稻恶苗病是危害水稻的一种系统性真菌侵染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稻区。近几年来,由于水稻插秧机的推广应用,机插秧育苗条件下浸种催芽环节和高密度育秧措施有利于水稻恶苗病菌的繁殖、传播及扩散,加剧了水稻恶苗病蔓延和发展,而病原菌对咪鲜胺抗药性的产生更加剧了恶苗病在水稻上蔓延危害。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可导致水稻“小穗头”、米质变差,水稻减产20%以上。但该病通常只表现出隐蔽症状,农民不易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氟吡菌酰胺或氟吡菌酰胺制剂在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种传病害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氟吡菌酰胺或氟吡菌酰胺制剂在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种传病害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种传病害包括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吡菌酰胺制剂为氟吡菌酰胺单剂,所述氟吡菌酰胺制剂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吡菌酰胺制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或微囊悬浮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吡菌酰胺制剂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包括如下组分:氟吡菌酰胺1~6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余量为填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吡菌酰胺制剂的剂型为悬浮剂,包括如下组分:氟吡菌酰胺0.5~6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7.如权利要求4-6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福姚克兵杨凡吴盛祥陈宏州徐超束兆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