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及育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832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稻育秧盘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包括U型育秧槽,在育秧槽底部均匀设有多个蓄水孔;在育秧槽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楔形连接头和楔形连接口,相邻育秧盘通过楔形连接头与楔形连口连接;沿育秧槽长度方向,在育秧盘的楔形连接头端设有第一挡板,楔形连接口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高于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呈“┌”型,相邻两个育秧盘通串联连接时,第一挡板的顶端平面覆盖于相邻育秧盘的第二挡板的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育秧盘占地面积小,摒弃了营养土(基质),减少了育秧成本投入,蓄水孔能够保持水分和养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通过两端挡板增加育秧盘蓄水量,并提供根系相互盘结空间的作用,所育秧苗符合机插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及育秧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育秧盘领域,涉及一种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及育秧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推广应用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主要以塑盘或双膜、以及近年兴起的钵苗育秧技术培育规格秧苗,再通过乘坐式插秧机将秧苗移栽至大田。这些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上,仍存在一些缺陷:一、无论采用塑盘育秧还是双膜育秧,都需要从田间准备大量的秧土,再加上拌肥、存储等工序,不仅导致劳动强度大,而且导致运输的成本加大,降低了效率。即使采用新型基质,仍然存在秧块沉重,需要大量劳动力的问题。二、无论何种类型的乘坐式插秧机,机上一次装载秧苗数量有限,再加上受到秧盘规格(28cm×58cm)的限制,每隔一定时间就得停机装苗,导致移栽过程中换秧频繁,一方面降低了插秧机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装载人员的负担,容易出现苗机脱节的问题,使得每台机械必须配备一人,每台插秧机的实际工作效率大为降低,人工大为增加。上述不足和缺陷限制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高效快速发展(CN101828498A;CN103348858A;CN104054493A)。...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育秧槽,在所述的育秧槽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蓄水孔(1);在育秧槽两个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楔形连接头(2)和楔形连接口(3),相邻两个育秧盘通过楔形连接头与楔形连接口实现连接;沿育秧槽的长度方向,在育秧盘的楔形连接头端设有第一挡板(4),楔形连接口(3)端设有第二挡板(5),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上沿高于蓄水孔(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育秧槽,在所述的育秧槽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蓄水孔(1);在育秧槽两个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楔形连接头(2)和楔形连接口(3),相邻两个育秧盘通过楔形连接头与楔形连接口实现连接;沿育秧槽的长度方向,在育秧盘的楔形连接头端设有第一挡板(4),楔形连接口(3)端设有第二挡板(5),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上沿高于蓄水孔(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秧盘长59~60.5cm,宽29~30.5cm,两个侧壁高3~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孔(1)呈倒置的正棱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孔(1)上宽1.45~1.5cm,下宽0.95~1cm,孔深0.7~0.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插水卷苗串联式无土简易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挡板(4)高于第二挡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华何彬丁艳锋黄震刘正辉丁承强唐设陈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