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280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电源,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驱动电源电连接稳定性差,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本驱动电源,包括外壳、与外壳固定的插脚、与插脚的内端接触固连的金属弹片和固定在外壳内的电路板,金属弹片具有向一侧伸出的片状连接脚,该连接脚的外端向上弯折并形成抵靠部,抵靠部与插脚内端侧部相对,电路板沿插脚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位于插脚内端与抵靠部之间,且抵靠部抵靠在电路板的侧面上形成电连接,电路板的边沿将连接脚压紧在外壳上。本驱动电源的电连接稳定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电源
本技术属于电器设备
,涉及一种驱动电源。
技术介绍
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源转换器,因此在驱动电源内部会设有电路板,而驱动电源外壳上会设有控制LED开关的按钮,通过按钮控制电路板上电路的通断,在外壳上还固定有两根插脚,用于与插座电连接,而插脚的内端需要与电路板电连接。为了拆装方便,插脚与电路板之间通常采用金属弹片进行电连接,而为了保证金属弹片与电路板之间的抵靠稳定性,如专利文件(申请号:201020259768.8)公开的电源转换插头,金属接触片与插脚焊接固连,金属接触片呈U字形,且开口朝上,电路板插接在金属接触片内,金属接触片两端将电路板夹紧实现电连接,由于金属接触片的对称夹紧,因此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但是该结构要求电路板位于插脚正上方,对电路板的位置要求较高,进而对外壳内部空间布局要求较高。对此,专利文件(申请号:201621222574.4)公开的连接器,其弹片与插脚固定,电路板根据自身结构和空间布局,设置在外壳内需要的位置,而弹片上具有长条状的连接脚,连接脚伸出并寻找电路板,然后与电路板接触,该结构的连接脚较长,但是存在以下问题:驱动电源使用过程中插脚处于频繁插拔,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微量松动或者晃动,该松动或者晃动会传递给连接脚,导致连接脚位置窜动,影响接触稳定性,且连接脚频繁移动会磨损电路板的触点,导致接触不良,降低寿命。由于金属弹片的连接脚具有弹性,因此结构强度较弱,易变性,因此较长的连接脚通常是沿着外壳内壁延伸至电路板,那么当插脚松动或者晃动而带动连接脚时,容易想到的是将连接脚弯折,同时在外壳内壁上按照连接脚的路径设置限位槽、限位通道等,将连接脚限位在限位通道,弯折点能够对连接脚进行长度方向上的限位,而限位通道等能够限制连接脚宽度方向的移动,但是该种方式容易导致外壳内部结构复杂,加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驱动电源,用以解决现有驱动电源电连接稳定性差,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驱动电源,包括外壳、与外壳固定的插脚、与插脚的内端接触固连的金属弹片和固定在外壳内的电路板,所述金属弹片具有向一侧伸出的片状连接脚,该连接脚的外端向上弯折并形成抵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与插脚内端侧部相对,所述电路板沿插脚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位于插脚内端与抵靠部之间,且抵靠部抵靠在电路板的侧面上形成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的边沿将连接脚压紧在外壳上。插脚和电路板均与外壳固定,金属弹片与插脚电连接,抵靠部与电路板电连接,插脚与抵靠部之间具有间距,电路板的边沿则将金属弹片与抵靠部之间的连接脚部分压紧在外壳上,使得该部分连接脚被定位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当插脚出现微量的松动或者晃动时,其仅能够仅能够带动电路板一侧与插脚相连的连接脚部分,而电路板另一侧的连接脚部分并不会受到影响,即电路板压紧能够将插脚的微量晃动与抵靠部断绝开来,保证抵靠部与电路板之间的抵靠稳定性,同时电路板下压,电路板另一侧的连接脚则具有上翘的趋势,连接脚的上翘则转化为抵靠部对电路板的进一步压紧,该部分压紧力是电路板下压产生的额外压紧力,以增加抵靠部与电路板之间的抵靠稳定性,而抵靠部的稳定能够避免电路板上的触点出现磨损,保证电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使用寿命。在上述的驱动电源中,所述外壳的内底面上具有沿插脚的内端方向凸起的定位凸台,所述电路板的边沿端面压靠在连接脚侧面上,所述连接脚另一侧侧面压靠在定位凸台的顶面上。连接脚需要被压紧在外壳上,因此连接脚也会因为外壳的形变而相对电路板移动,为此在外壳上设置定位凸台,而连接脚是被压紧在定位凸台上,保证强度,即使外壳受到外力而形变也是整个定位凸台整体微量移位,电路板与抵靠部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相对静止,保证两者的抵靠稳定性,而电路板与连接脚及连接脚与定位凸台均为面接触,保证连接板被压紧部分的稳定性。在上述的驱动电源中,所述定位凸台的顶面上开设有让位缺口,所述让位缺口位于连接脚的下方,且电路板下边沿端面与让位缺口相对,所述连接脚的宽度小于让位缺口沿电路板下边沿长度方向的宽度。让位缺口使得连接脚被电路板下压部分处于凌空状态,由于连接脚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电路板边沿压紧在连接脚上时,电路板边沿与定位凸台顶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而连接脚的宽度小于让位缺口的宽度,连接脚与让位缺口相对部分具有进一步向下形变的趋势,根据杠杆原理,位于电路板另一侧的连接脚部分则具有向上翘起的趋势,从而使得抵靠部进一步压紧在电路板上,增加两者的压紧抵靠力,保证抵靠和电连接稳定性。在上述的驱动电源中,所述让位缺口沿电路板下边沿的长度方向贯穿定位凸台的两侧侧面。电路板通过外壳固定,而下方消除了定位凸台的限制,能够更具需要下压连接脚,以保证抵靠部与电路板之间的压紧抵靠力。在上述的驱动电源中,所述定位凸台上还具有沿插脚的内端方向突起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朝向插脚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脚弯折的部分位于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底面相贴靠。抵靠部压紧抵靠在电路板上,其对连接脚向上弯折部分产生远离电路板的反向作用力,而限位部能够对连接脚弯折部分起到限位,进而保证抵靠部与电路板之间的抵靠稳定性。在上述的驱动电源中,所述连接脚包括与定位凸台顶面贴靠的水平段和沿插脚内端方向弯折形成的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位于限位槽内,且竖直段的两直边沿分别与限位槽的两槽壁相抵靠,所述竖直段的自由端向电路板一侧弯折形成上述的抵靠部,且抵靠部低于限位部。电路板压紧在水平段上,竖直段位于限位槽内,保证稳定性,而抵靠部低于限位部,即整个竖直段均受到限位部的限位,保证抵靠部与电路板的抵靠稳定性。在上述的驱动电源中,所述金属弹片呈圆形,且金属弹片的中部沿插脚内端方向弧形拱起,所述定位凸台包括圆台部和位于圆台部一侧的定位部,上述连接脚压靠在定位部顶面上,所述金属弹片盖设在圆台部上并与圆台部外边沿相抵靠。金属弹片拱起后呈伞状,圆台部能够对金属弹片进行径向定位,保证金属弹片的稳定性。在上述的驱动电源中,所述插脚的内端穿过圆台部并与圆台部相固连,所述金属弹片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边沿周向具有若干向内凸出的卡爪,所述插脚的内端穿过连接孔,且若干卡爪卡紧在连接脚内端的外周面上。圆台部增加与插脚之间的固定面积,保证插脚稳定性,金属弹片通过卡爪与插脚抵靠固定并电连接,卡爪具有形变能力,因此即使插脚出现微量晃动也能够通过卡爪的形变来消除对金属弹片的整体影响,即圆台部上边沿对向上弧形拱起的金属弹片进行限位,而连接孔则为插脚的微量晃动提供空间,保证金属弹片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抵靠部与电路板之间的抵靠稳定性。在上述的驱动电源中,所述插脚的内端外周面具有小端朝插脚内端方向的限位锥面,所述定位凸台与限位锥面熔接固连。限位锥面用于对插脚进行轴向限位,保证插脚的稳定性。在上述的驱动电源中,所述插脚呈中空结构,在插脚内端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与插脚熔接固连,且外壳的坯料通过通孔并填充插脚内腔。外壳注塑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源,包括外壳(1)、与外壳(1)固定的插脚(2)、与插脚(2)的内端接触固连的金属弹片(3)和固定在外壳(1)内的电路板(4),所述金属弹片(3)具有向一侧伸出的片状连接脚(31),该连接脚(31)的外端弯折并形成抵靠部(313),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313)与插脚(2)内端侧部相对,所述电路板(4)沿插脚(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位于插脚(2)内端与抵靠部(313)之间,且抵靠部(313)抵靠在电路板(4)的侧面上形成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的边沿将连接脚(31)压紧在外壳(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源,包括外壳(1)、与外壳(1)固定的插脚(2)、与插脚(2)的内端接触固连的金属弹片(3)和固定在外壳(1)内的电路板(4),所述金属弹片(3)具有向一侧伸出的片状连接脚(31),该连接脚(31)的外端弯折并形成抵靠部(313),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313)与插脚(2)内端侧部相对,所述电路板(4)沿插脚(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位于插脚(2)内端与抵靠部(313)之间,且抵靠部(313)抵靠在电路板(4)的侧面上形成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的边沿将连接脚(31)压紧在外壳(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底面上具有沿插脚(2)内端方向凸起的定位凸台(11),所述电路板(4)的边沿端面压靠在连接脚(31)侧面上,所述连接脚(31)另一侧侧面压靠在定位凸台(11)的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11)的顶面上开设有让位缺口(115),所述让位缺口(115)位于连接脚(31)的下方,且电路板(4)下边沿端面与让位缺口(115)相对,所述连接脚(31)的宽度小于让位缺口(115)沿电路板(4)下边沿长度方向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缺口(115)沿电路板(4)下边沿的长度方向贯穿定位凸台(11)的两侧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11)上还具有沿插脚(2)内端方向突起的限位部(113),所述限位部(113)朝向插脚(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14),所述连接脚(31)弯折的部分位于限位槽(114)内并与限位槽(114)底面相贴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脚(31)包括与定位凸台(11)顶面贴靠的水平段(311)和沿插脚(2)内端方向弯折形成的竖直段(312),所述竖直段(312)位于限位槽(114)内,且竖直段(312)的两直边沿分别与限位槽(114)的两槽壁相抵靠,所述竖直段(312)的自由端向电路板(4)一侧弯折形成上述的抵靠部(313),且抵靠部(313)低于限位部(113)。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3)呈圆形,且金属弹片(3)的中部沿插脚(2)内端方向弧形拱起,所述定位凸台(11)包括圆台部(111)和位于圆台部(111)一侧的定位部(112),上述连接脚(31)压靠在定位部(112)顶面上,所述金属弹片(3)盖设在圆台部(111)上并与圆台部(111)外边沿相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2)的内端穿过圆台部(111)并与圆台部(111)相固连,所述金属弹片(3)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32),所述连接孔(32)边沿周向具有若干向内凸出的卡爪(33),所述插脚(2)的内端穿过连接孔(32),且若干卡爪(33)卡紧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昌春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三山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