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16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主控芯片和电池;第一充电接口通过第一开关模块与电池电连接;第二充电接口通过第二开关模块与电池电连接;主控芯片分别与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输入的充电功率的大小,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能够提高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移动电源成为最重要的补充动力来源,移动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移动电源也有不同的充电口可以充电。目前,现有的移动电源会兼容micro_usb和Type-C充电口,在移动电源需要充电时,通常是优先选择先接入的接口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当先接入的接口是较小功率的充电口时,会影响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以提高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主控芯片和电池;第一充电接口通过第一开关模块与电池电连接;第二充电接口通过第二开关模块与电池电连接;主控芯片分别与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输入的充电功率的大小,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可选的,第一充电接口为micro_usb接口,第二充电接口为Type-C接口。可选的,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MOS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第一MOS管的第二极与第二MOS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MOS管的第一极与电池电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均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MOS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MOS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三MOS管的第二极接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主控芯片电连接。可选的,第一开关模块还包括第四MOS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四MOS管的第一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MOS管的第二极接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三MOS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四MOS管的栅极还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可选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均为P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均为NMOS管。可选的,移动电源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五MOS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五MOS管的栅极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第五MOS管的栅极还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五MOS管的第一极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第五MOS管的第二极接地,第五MOS管的第一极还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池电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可选的,第五MOS管为NMOS管。可选的,第二开关模块包括充电协议芯片。可选的,充电协议芯片为FT芯片。可选的,主控芯片为TR芯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主控芯片和电池,第一充电接口通过第一开关模块与电池电连接,第二充电接口通过第二开关模块与电池电连接,主控芯片分别与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输入的充电功率的大小,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主控芯片根据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输入的充电功率的大小,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可以控制两充电接口中充电功率较大的充电接口导通,以使移动电源通过充电功率较大的充电接口充电,提高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充电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充电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框图,参考图1,移动电源包括:第一充电接口10、第二充电接口20、第一开关模块30、第二开关模块40、主控芯片50和电池60。其中,第一充电接口10通过第一开关模块30与电池60电连接;第二充电接口20通过第二开关模块40与电池60电连接;主控芯片50分别与第一充电接口10、第二充电接口20、第一开关模块30和第二开关模块40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充电接口10和第二充电接口20输入的充电功率的大小,控制第一开关模块30和第二开关模块40的导通状态。具体的,在移动电源需要充电时,可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0或第二充电接口20充电,当第一充电接口10或第二充电接口20接入电源信号时,主控芯片50会控制第一充电接口10通过第一开关模块30或第二充电接口20通过第二开关模块40,以当前最大充电功率为电池60充电;当第一充电接口10和第二充电接口20均接入电源信号时,主控芯片50根据第一充电接口10和第二充电接口20输入的充电功率的大小,确定充电功率较大的充电接口,控制充电功率较大的充电接口对应的开关模块导通,控制充电功率较小的充电接口对应的开关模块断开,如确定两充电接口中第一充电接口10的充电功率较大,则控制第一充电接口10对应的第一开关模块30导通,控制第二开关模块40断开。这样,主控芯片50优先选择高功率的充电接口为电池60充电,可提高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主控芯片根据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输入的充电功率的大小,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可以控制两充电接口中充电功率较大的充电接口导通,以使移动电源通过充电功率较大的充电接口充电,提高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可选的,第一充电接口为micro_usb接口,第二充电接口为Type-C接口。其中,micro_usb接口可插入micro_usb连接器,micro_usb连接器较小,节省空间,插拔寿命较长,通用性广使用方便,Type-C接口具有较快的传输速度以及较强的电力传输,并可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可选的,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MOS管Q1的第一极与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第一M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主控芯片和电池;/n所述第一充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n所述第二充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n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输入的充电功率的大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主控芯片和电池;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第二充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输入的充电功率的大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为micro_usb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为Type-C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二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包括第四MOS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蒋兆李童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