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线束接头及共享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096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线束接头及共享车辆,旨在于提高现有线束接头的防水性能,以确保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电动车及汽车等车辆的正常运行。其包括: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连接头;第二壳体,设有与第一连接头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连接头;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或第二连接头,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连接时,所述密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密封装置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进行有效密封,防止外部水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线速接头内而对电气元件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线束接头及共享车辆
本技术涉及线束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线束接头及共享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线束接头普遍存在防水性能差的问题,尤其是如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电动车及汽车等对防水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现有线束接头的防水性能远远达不到应用场所的防水要求,常出现由于线束接头进水而导致电气元件失能的故障。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防水线束接头,以确保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及电动车等车辆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线束接头及共享车辆,旨在于提高现有线束接头的防水性能,以确保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电动车及汽车等车辆的正常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线束接头,包括: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连接头;第二壳体,设有与第一连接头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连接头;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或第二连接头,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连接时,所述密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之间。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圈。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头具有一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头具有容纳所述延伸部的腔室,所述延伸部的形状与所述腔室的形状匹配。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腔室在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一连接头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二连接头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密封件。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一连接头相对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端盖,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二连接头相对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端盖。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设有挡块,所述第二连接头上设有插槽,当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连接时,所述挡块插入所述插槽内。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侧壁还设有按压元件,所述挡块设于所述按压元件上,当下压所述按压元件时,可实现所述挡块插入或退出所述插槽。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侧壁还设有卡块,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壁上设有卡槽,当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连接时,所述卡块容纳于所述卡槽内。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共享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的防水线束接头。本技术提供的防水线束接头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是主要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连接而构成的线束接头,那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就是该接头易进水的部位,因此,本技术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置了密封装置。具体是,本技术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进行连接,所述密封装置被配置为:当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连接时,设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之间。如此通过密封装置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外部水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缝隙进入到线速接头内而对电气元件造成损伤。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圈,该密封圈设置在第一连接头的外侧,如此由密封圈对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之间的缝隙进行紧密密封,防止外部水由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壳体内;2、本技术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构成的线束接头的另外两个易进水部位就是线束接头的两端,因此,本技术在第一壳体的与第一连接头相对的一端内设置了第一密封件,由第一密封件对该端部进行密封,防止外部水由该端部进入到第一壳体内;在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二连接头相对的一端设置了第二密封件,由第二密封件对该端部进行密封,防止外部水由该端部进入到第二壳体内;3、本技术将第一连接头设置成一管状的延伸部,将第二连接头设置成一管状的腔室,从而通过延伸部插入腔室或退出腔室即可实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连接或分离,两者的连接既紧实又方便。并将密封圈设置在延伸部的周侧,如此由密封圈对延伸部与腔室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其密封更为紧密,防水性能更强;4、本技术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了挡块,在第二连接头上,即腔室上开设了插槽,当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连接时,挡块插入插槽内,从而防止第一连接头脱离第二连接头,提高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连接的紧实性,使两者连接后不易松脱。其中,挡块设置在具有弹性的按压元件上,通过按动按压元件即可使挡块插入插槽内或自插槽内退出,进而使延伸部插入腔室内或退出腔室,其操作方便快捷;5、本技术在延伸部的端面上开设了若干个第一通孔,在腔室的相应位置处开设了若干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及排布方式能够使本技术的PIN数在2P至8P之间进行任意切换,可使本技术满足不同场景下PIN数的使用需求。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水线束接头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防水线束接头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的防水线束接头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防水线束接头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防水线束接头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防水线束接头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第一壳体,11为第一连接头,111为卡块,12为按压元件,121为挡块,122为按压部,123为第一通孔,13为放指槽,2为第二壳体,21为第二连接头,211为卡槽,212为插槽,213为第二通孔,3为密封圈,4为第一密封件,5为第二密封件,6为第一端盖,7为第二端盖,8为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1),设有第一连接头(11);/n第二壳体(2),设有与第一连接头(11)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连接头(21);/n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1)和/或第二连接头(21),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连接头(11)与所述第二连接头(21)连接时,所述密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1)和所述第二连接头(2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设有第一连接头(11);
第二壳体(2),设有与第一连接头(11)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连接头(21);
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1)和/或第二连接头(21),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连接头(11)与所述第二连接头(21)连接时,所述密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1)和所述第二连接头(21)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圈(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1)具有一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头(21)具有容纳所述延伸部的腔室,所述延伸部的形状与所述腔室的形状匹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3),所述腔室在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2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与所述第一连接头(11)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件(4),和/或所述第二壳体(2)的与所述第二连接头(21)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密封件(5)。


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钟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