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接地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08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接地棒,包括第一连接体和挂钩,所述挂钩转动连接于螺纹杆,所述挂钩上连接有地线;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配合所述挂钩夹紧挂接位置;螺纹杆另一端穿入第一连接体后与软轴的一端连接,软轴的另一端穿入第二连接体后与操作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以改变所述第一连接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弯曲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结构的接地线的挂钩悬挂在输电线上悬挂起来很不方便,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接地棒
本技术涉及高空接电辅助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接地棒。
技术介绍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停电作业时,必须由用户在作业区域两端挂接地线,以避免突然来电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目前,常用的高压架空线路使用的接地线均采用挂钩与绝缘杆固定连接,或者直接是挂钩与杆一体成型,在杆的外层包裹一层绝缘材料形成绝缘杆,这些结构的接地线一般都是呈固定的直线形。在耐张杆塔即传统的电线杆验电接地时,用户由于身体是处于相当高的塔顶位置,然后将这种固定结构的接地线的挂钩悬挂在输电线上,因为每次上去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在塔顶作业时,其挂钩的方式和方向均会有所变化,但是接地线的挂钩却是始终不变,所以悬挂起来很不方便,常常需要用户做侧身或者高空移动等动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这种固定结构的接地线由于无法改变挂钩的弯曲度,也使得挂钩悬挂得不够牢靠,容易因风吹或者摇动而掉落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接地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固定结构的接地线的挂钩悬挂在输电线上悬挂起来很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接地棒,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连接体(10);/n挂钩(20);所述挂钩(20)转动连接于螺纹杆(40),所述挂钩(20)上连接有地线(30);/n所述螺纹杆(4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体(10)的一端设置有顶块(50),所述顶块(50)配合所述挂钩(20)夹紧挂接位置;螺纹杆(40)另一端穿入第一连接体(10)后与软轴(60)的一端连接,软轴(60)的另一端穿入第二连接体(70)后与操作杆(90)连接;/n所述第一连接体(10)与所述第二连接体(70)通过转动连接件(80)连接,以改变所述第一连接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体(70)的弯曲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接地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体(10);
挂钩(20);所述挂钩(20)转动连接于螺纹杆(40),所述挂钩(20)上连接有地线(30);
所述螺纹杆(4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体(10)的一端设置有顶块(50),所述顶块(50)配合所述挂钩(20)夹紧挂接位置;螺纹杆(40)另一端穿入第一连接体(10)后与软轴(60)的一端连接,软轴(60)的另一端穿入第二连接体(70)后与操作杆(90)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体(10)与所述第二连接体(70)通过转动连接件(80)连接,以改变所述第一连接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体(70)的弯曲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接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0)靠近挂钩(20)的一侧设置有夹紧槽,所述夹紧槽配合所述挂钩(20)形成夹紧孔,所述顶块(50)配合所述螺纹杆(40)具有靠近所述挂钩(2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挂钩(20)的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接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0)转动连接于所述螺纹杆(40),所述顶块(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刚陈友坤李克明侯永洪彭进庄红军何阳健陈杰钟以平刘峰海聂晶张坤莫刚邱万洪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