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068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卷绕电芯,包括: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片双面涂覆区;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极片双面涂覆区和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所述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设置在所述第二极片卷绕时的弯折区,所述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背向所述卷绕电芯的卷绕中心的一侧为涂覆区,而面向卷绕电芯的卷绕中心的一侧为未涂覆区;隔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极片省略了单面涂覆区的设置,在第二极片卷绕时的弯折处设置单面涂覆区,改善了目前卷绕电芯的单面区存在的析锂风险,在提高极片的压实密度的同时而不使极片出现断片风险,达到了提升电芯能量密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绕电芯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绕电芯。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以来,由于其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等各类电子产品领域;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轻薄化发展,对电池的更高能量密度的需求日益增高。目前,大部分厂商负极采用单双面错位连续涂布,由于负极活性物质(如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无定形碳和硬碳等一种或多种)压实密度相对正极活性物质较低,辊压过程中负极单双面错位涂布而引起的单面涂覆区压实密度相对于负极双面涂覆区小得多,这造成单面涂覆区膜片电阻和阻抗与负极双面区差异较大;在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极易造成单面涂覆区优先析锂风险,严重影响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此外,由于锂离子电池更高能量密度需求日益提高,为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正极活性物质的压实密度则越来越大,以此同时,正极集流体则越来越薄,将使得正极片经过冷压后存在断片的风险;此外,随着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持续循环使用,电池由于其本身材料和结构原因而引起的膨胀,极易使正极片卷芯内圈造成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片双面涂覆区;/n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极片双面涂覆区和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所述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设置在所述第二极片卷绕时的弯折区,所述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背向所述卷绕电芯的卷绕中心的一侧为涂覆区,所述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面向所述卷绕电芯的卷绕中心的一侧为未涂覆区;/n隔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片双面涂覆区;
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极片双面涂覆区和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所述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设置在所述第二极片卷绕时的弯折区,所述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背向所述卷绕电芯的卷绕中心的一侧为涂覆区,所述第二极片单面涂覆区面向所述卷绕电芯的卷绕中心的一侧为未涂覆区;
隔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末端的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二极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极片末端的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一空箔区与所述第二空箔区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箔区连接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空箔区连接有第二极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空箔区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极耳焊接于所述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空箔区一体成型或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维科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