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板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的缩小GIP空间占用的电路设计。
技术介绍
GIP技术(GateDriverInPanel):阵列栅极驱动技术,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面板(LCD)以及AMOLED显示面板。GIP技术就是将水平扫描线的驱动电路制作在显示区(ActiveArea)周围的基板上,使之能替代外接集成电路板(IntegratedCircuit,IC)来完成水平扫描线的驱动。GIP技术能减少外接IC的焊接(bonding)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面板设计上多采用双边GIP驱动,来实现窄边框的显示面板需求。如图1-1所示,现有的7T2C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在面板设计上限制窄边框。而且随着边框越小,封框胶和显示面板内有效显示区域(ActiveArea)的距离就越近,越容易对有效显示区域内的元件造成污染,产生一些周边亮度不均(Mura)等问题难以实现显示面板窄边框的需求。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实现窄边框的GIP驱动电路,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G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管T1、T2、T3、T4、电容,所述T1的栅极与上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漏极与T4的栅极、电容的一端、T2的源极连接;所述T4的漏极与电容的另一端、T3的源极连接,T4的漏极还与当前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和T3的栅极与下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的漏极与T3的漏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板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管T1、T2、T3、T4、电容,所述T1的栅极与上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漏极与T4的栅极、电容的一端、T2的源极连接;所述T4的漏极与电容的另一端、T3的源极连接,T4的漏极还与当前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和T3的栅极与下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的漏极与T3的漏极连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