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教学装置,该装置包括透明瓶体和点火机构,所述透明瓶体的瓶底设置有插孔,所述点火机构的点火端通过所述插孔插入透明瓶体内部,所述透明瓶体的瓶口内设置氢气供气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目前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时,由于仅仅是在试管中通入氢气之后进行点火,来向学生展示说明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之后会发生爆炸的现象,使得实验现象不明显或产生较小的爆鸣声,给学生的课堂教学印象不深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教学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教学器具
,特别涉及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79页“图4-23检验氢气的纯度”对不纯氢气的检验实验中,由于仅仅是在试管中通入氢气之后进行点火,来向学生展示说明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之后会发生爆炸的现象,使得实验现象不明显或产生较小的爆鸣声,给学生的课堂教学印象不深刻,引不起学生对氢气验纯和实验安全的足够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教学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时,由于仅仅是在试管中通入氢气之后进行点火,来向学生展示说明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之后会发生爆炸的现象,使得实验现象不明显或产生较小的爆鸣声,给学生的课堂教学印象不深刻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教学装置,包括透明瓶体和点火机构,所述透明瓶体的瓶底设置有插孔,所述点火机构的点火端通过所述插孔插入透明瓶体内部,所述透明瓶体的瓶口内设置氢气供气组件。所述点火机构为电子点火器,所述电子点火器的放电端上连接导线,所述导线末端插入所述插孔内,用于对透明瓶体内的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所述插孔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中心孔内插入点火机构的点火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透明瓶体的底部通过插孔插入点火机构的点火端,通过氢气供气组件向透明瓶体内通入氢气,使得在透明瓶体内形成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当点火机构的点火端发出电火花时,透明瓶体内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被点燃,发生爆鸣,能够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感官上,明显的感受到爆鸣现象,解决了化学课本中检验不纯氢气燃烧时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本技术通过收集到不纯的氢气,点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产生巨大的爆炸声,既验证了点燃不纯的氢气时会发生爆炸,又给学生以深刻的课堂教学印象,引起对使用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粉尘安全性的重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其中,为了提高实验安全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和实用性,使得本技术易于实现,点火机构为电子点火器,电子点火器的放电端通过导线,将电火花引入透明瓶体内,使透明瓶体内得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能够被点燃,杜绝了传统的实验手段中使用酒精灯进行点燃气体,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使得操作更加简便,且节约了能源,为了防止透明瓶体内得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外溢,影响实验安全,透明瓶体的插孔上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中心孔内插入点火机构的点火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教学装置,包括透明瓶体1和点火机构,透明瓶体1的瓶底设置有插孔,点火机构的点火端通过插孔插入透明瓶体1内部,透明瓶体1的瓶口内设置氢气供气组件,点火机构为电子点火器3,电子点火器3的放电端上连接导线2,导线2末端插入所述插孔内,用于对透明瓶体1内的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插孔上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中心孔内插入点火机构的点火端。本技术首先进行装置的制作,为了使操作者能够轻松拿起透明瓶体1,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会由于透明瓶体1的重量影响实验进行,同时考虑到安全因素,透明瓶体1采用塑料瓶,塑料瓶的体积为110毫升的不带盖的塑料瓶(瓶身为圆柱体或者长方体均可,体积过大的塑料瓶爆炸威力太大,不建议使用),一只普通打火机(无燃料)、两根长度为50-70厘米的导线2,一根长度小于导线2的输液软管、双面胶、透明胶带、石蜡或者502胶水、凡士林,在塑料瓶底扎一个两根导线能穿过的插孔,从打火机上取下电子点火器3,空打几次,检查电子点火器3是否能产生电火花,将电子点火器3的正极导线最前端的绝缘层剥掉1厘米,再将一根准备好的导线2的一端也剥掉1厘米的绝缘层,将两者裸露出的金属丝连接起来,然后用双面胶的胶体把接口包裹严实,不能漏电;再取另一根准备好的导线2,在一端剥去3厘米的绝缘层,然后将裸露出的金属丝缠绕在电子点火器3下端的金属帽上,用双面胶的胶体部分缠绕包裹严实,连接好导线2的电子点火器3放入打火机原位置处(点火器箱内),空打几次,保证电子点火器3能自由的按下、弹起,将打火机所有部件重新组装好,最后将两根导线2从金属风罩的圆孔中引出,将两根导线2的另一端剪齐(最好用砂纸打磨平整,把裸露出的金属丝拉直),同时剥去0.5厘米长的绝缘层,将两根导线2相互缠绕在一起,金属丝保持距离,不能缠绕,再用准备好的输液软管套住两根导线2,防止导线被磨损而漏电,由于导线比输液软管长3厘米,所以长出部分不会被套住,在导线2裸露出的金属丝抹适量的凡士林,防止水滴粘在金属丝上打火时不产生火花的现象,再将输液软管未套住的导线2通过塑料瓶底的插孔伸入瓶内,通过瓶口用镊子调整好两根导线2金属丝间的距离,按动点火器,使其正常点火(观察在光线暗处瓶内细导线前端是否有火花产生),用石蜡液体或者502胶水对瓶底插孔进行密封,或者在插孔上直接安装密封圈,保证不漏气,然后用透明胶带将套有输液软管的导线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塑料瓶身和打火机外壳上,防止导线2被拉动。在实验开始前,首先将塑料瓶瓶口向下,手持塑料瓶或者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夹上,将输气管4的一端插入塑料瓶瓶口,另一端与氢气源连接,氢气源将氢气通过输气管4输送进塑料瓶中,由于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密度只有空气的1/14,因此,氢气进入塑料瓶之后会首先在瓶底不断聚集,与此同时将瓶底的空气向下推出,此方法即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由于塑料瓶的容量是已知的,而氢气源输出的氢气量也是已知的,因此,可以通过氢气源自带的检测仪表知晓向塑料瓶中氢气的输送量,为了实现效果明显和实验安全,输入的氢气应少于50%大于4%,因为氢气少于4%达不到氢气的爆炸极限,不会有爆炸现象,大于50%产生的声音太强,对人造成不适,点火前塑料瓶口要远离收集氢气的导管口,千万不要堵塞瓶口,更不能盖住瓶盖,最后,按下打火机按键,使得电子点火器3被激发,导线2末端发出电火花,塑料瓶中的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被点燃,发生爆鸣。本技术利用生活中的塑料瓶、打火机、输液软管、石蜡等即可组装一套该装置,无制作成本、耐用、安全、效果明显。实施例2如图3所示,仍然采用实施例1中的实验器材,往塑料瓶内装入半瓶或少于半瓶的水,将塑料瓶倒立在装有水的水槽7底部,用一只手始终扶着塑料瓶,防止翻到,将导管6的一端通过水面从瓶口插入塑料瓶中,导管6的另一端与氢气源连接,氢气源将氢气通过导管6输送进塑料瓶中,塑料瓶中的水开始从瓶内向水槽7内排水,即排水法收集氢气,当瓶内的水排完后立即停止收集,将装有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塑料瓶移出水面,瓶口朝下,先观察瓶内两根金属丝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瓶体(1)和点火机构,所述透明瓶体(1)的瓶底设置有插孔,所述点火机构的点火端通过所述插孔插入透明瓶体(1)内部,所述透明瓶体(1)的瓶口内设置氢气供气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瓶体(1)和点火机构,所述透明瓶体(1)的瓶底设置有插孔,所述点火机构的点火端通过所述插孔插入透明瓶体(1)内部,所述透明瓶体(1)的瓶口内设置氢气供气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仲海,马兰,
申请(专利权)人:马仲海,马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