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基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846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包括发射机,所述发射机左右两侧分别置有信号端头和地针,所述地针内开设有中空腔,所述地针左右两壁底部均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置有加固块,两组所述加固块内侧均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顶部置有拉杆且拉杆为L型结构,所述拉杆上下两端均通过铰接件分别与拉杆和加固块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加固块和拉杆,将地针插入地面内,使限位槽位于地面上方,可以通过向下推动拉杆,拉杆下压活动杆,活动杆朝向外侧推动加固块,加固块横向插入土壤内,增加地针与土壤的接触面,提升地针抗倾倒及倾斜性能,以保证检测的精确,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A ground needle for underground pipeline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
本技术涉及地下管线探测仪
,具体为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
技术介绍
目前,地下管线探测仪能在不破坏地面覆土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探测出地下自来水管道、金属管道、电缆等的位置、走向、深度及钢质管道防腐层破损点的位置和大小。是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铁道通信、工矿、基建单位改造、维修、普查地下管线的必备仪器之一。经检索(公告号:CN201720671415.0),可得知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解决了地针在插入干燥地面时,地针难以深入的插入地面,导致地针容易歪倒,从而影响检测数据不精准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针杆,所述针杆轴向方向的端部设有针头,所述针杆设有抵触于地面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呈筒状滑移于针杆,所述针杆朝向针头方向设有用于将支撑组件由筒状转换成伞状的抵触环,达到地针不易歪倒,从而有效的确保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该装置采用单独的地针插入土壤内,由于插入深度较浅,地针极易大幅度倾斜,影响检测数据的精确;2、该装置的把手通过电焊焊接方式与地针一体化设置,但是地针易损坏,从而增加地针更换成本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通过安装有加固块和拉杆,将地针插入地面内,使限位槽位于地面上方,可以通过向下推动拉杆,拉杆下压活动杆,活动杆朝向外侧推动加固块,加固块横向插入土壤内,增加地针与土壤的接触面,提升地针抗倾倒及倾斜性能,以保证检测的精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包括发射机;所述发射机左右两侧分别置有信号端头和地针,所述发射机均通过信号连接线分别与信号端头和地针连接,所述地针顶部固定设置有内杆,所述内杆插接于套筒内,所述内杆前壁中部开设有螺孔,所述套筒前侧中部置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套筒且螺栓通过螺纹与螺孔旋接;所述套筒顶部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地针内开设有中空腔,所述地针左右两壁底部均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置有加固块且加固块外侧开设有破土刀刃,两组所述加固块内侧均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顶部置有拉杆且拉杆为L型结构,所述拉杆上下两端均通过铰接件分别与拉杆和加固块转动连接,所述地针右壁顶部开设有限位槽且拉杆顶壁贯穿于限位槽,所述拉杆顶壁右端粘贴有防滑套,所述地针底端固定设置有针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把手中部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口轮廓与加固块外形轮廓相匹配且加固块贴合于通口内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针头和地针外壁均涂覆有防腐蚀涂层且防腐蚀涂层包括:纳米陶瓷基层、防锈中间层及硬质合金外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口内壁和加固块外壁均通过抛光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通过安装有加固块和拉杆,将地针插入地面内,使限位槽位于地面上方,可以通过向下推动拉杆,拉杆下压活动杆,活动杆朝向外侧推动加固块,加固块横向插入土壤内,增加地针与土壤的接触面,提升地针抗倾倒及倾斜性能,以保证检测的精确。2.本技术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通过安装有套筒和螺栓,由于地针及针头需插入地面内易冲击硬物损伤,可以通过套筒的螺栓与内杆的螺孔可拆卸连接,替代现有一体焊接方式,可单独更换地针,减少地针更换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的地针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的拉杆与加固块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发射机;2、信号端头;3、信号连接线;4、把手;5、套筒;6、螺栓;7、内杆;8、拉杆;9、针头;10、地针;11、螺孔;12、通口;13、防滑套;14、限位槽;15、加固块;16、中空腔;17、铰接件;18、活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包括发射机1;所述发射机1左右两侧分别置有信号端头2和地针10,所述发射机1均通过信号连接线3分别与信号端头2和地针10连接,所述地针10顶部固定设置有内杆7,所述内杆7插接于套筒5内,所述内杆7前壁中部开设有螺孔11,所述套筒5前侧中部置有螺栓6,所述螺栓6贯穿套筒5且螺栓6通过螺纹与螺孔11旋接;所述套筒5顶部固定设置有把手4,所述地针10内开设有中空腔16,所述地针10左右两壁底部均开设有通口12,所述通口12内置有加固块15且加固块15外侧开设有破土刀刃,两组所述加固块15内侧均置有活动杆18,所述活动杆18顶部置有拉杆8且拉杆8为L型结构,所述拉杆8上下两端均通过铰接件17分别与拉杆8和加固块15转动连接,所述地针10右壁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4且拉杆8顶壁贯穿于限位槽14,所述拉杆8顶壁右端粘贴有防滑套13,所述地针10底端固定设置有针头9。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安装有加固块15和拉杆8,将地针10插入地面内,使限位槽14位于地面上方,可以通过向下推动拉杆8,拉杆8下压活动杆18,活动杆18朝向外侧推动加固块15,加固块15横向插入土壤内,增加地针10与土壤的接触面,提升地针10抗倾倒及倾斜性能,以保证检测的精确,通过安装有套筒5和螺栓6,由于地针10及针头9需插入地面内易冲击硬物损伤,可以通过套筒5的螺栓6与内杆7的螺孔11可拆卸连接,替代现有一体焊接方式,可单独更换地针10,减少地针10更换成本。其中,所述把手4中部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开设有防滑纹,增加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施力,使装置更人性化。其中,所述通口12轮廓与加固块15外形轮廓相匹配且加固块15贴合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机(1);/n所述发射机(1)左右两侧分别置有信号端头(2)和地针(10),所述发射机(1)均通过信号连接线(3)分别与信号端头(2)和地针(10)连接,所述地针(10)顶部固定设置有内杆(7),所述内杆(7)插接于套筒(5)内,所述内杆(7)前壁中部开设有螺孔(11),所述套筒(5)前侧中部置有螺栓(6),所述螺栓(6)贯穿套筒(5)且螺栓(6)通过螺纹与螺孔(11)旋接;/n所述套筒(5)顶部固定设置有把手(4),所述地针(10)内开设有中空腔(16),所述地针(10)左右两壁底部均开设有通口(12),所述通口(12)内置有加固块(15)且加固块(15)外侧开设有破土刀刃,两组所述加固块(15)内侧均置有活动杆(18),所述活动杆(18)顶部置有拉杆(8)且拉杆(8)为L型结构,所述拉杆(8)上下两端均通过铰接件(17)分别与拉杆(8)和加固块(15)转动连接,所述地针(10)右壁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4)且拉杆(8)顶壁贯穿于限位槽(14),所述拉杆(8)顶壁右端粘贴有防滑套(13),所述地针(10)底端固定设置有针头(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地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机(1);
所述发射机(1)左右两侧分别置有信号端头(2)和地针(10),所述发射机(1)均通过信号连接线(3)分别与信号端头(2)和地针(10)连接,所述地针(10)顶部固定设置有内杆(7),所述内杆(7)插接于套筒(5)内,所述内杆(7)前壁中部开设有螺孔(11),所述套筒(5)前侧中部置有螺栓(6),所述螺栓(6)贯穿套筒(5)且螺栓(6)通过螺纹与螺孔(11)旋接;
所述套筒(5)顶部固定设置有把手(4),所述地针(10)内开设有中空腔(16),所述地针(10)左右两壁底部均开设有通口(12),所述通口(12)内置有加固块(15)且加固块(15)外侧开设有破土刀刃,两组所述加固块(15)内侧均置有活动杆(18),所述活动杆(18)顶部置有拉杆(8)且拉杆(8)为L型结构,所述拉杆(8)上下两端均通过铰接件(17)分别与拉杆(8)和加固块(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羽佳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