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用保护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82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用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单元、过载报警单元和过热保护单元;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过载报警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过载报警单元的输出端与过热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过流保护单元通过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比较电压,实现过流保护;过载报警单元通过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4控制负载;过热保护单元通过温度传感开关U5检测可控硅U9温度,实现过热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用保护电路,可以在装置使用时保护电路,通过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比较电压,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4控制负载,温度传感开关U5检测可控硅U9温度,实现过热保护。

A protection circuit for partial discharge monitoring device of combined electrical apparat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用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保护电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用保护电路,可以在装置使用时保护电路,通过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比较电压,实现过流保护,通过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4控制负载,通过温度传感开关U5检测可控硅U9温度,实现过热保护。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器的使用越来越多,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对电器的组合使用也越来越多,所以电器的安全尤为重要。局部放电检测是保证和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对组合电器的局部放电检测也是其中一个方面。组合电器的局部放电电压高,会对局部放电监测装置造成伤害,减少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用保护电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用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单元、过载报警单元和过热保护单元;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过载报警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过载报警单元的输出端与过热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过流保护单元,包括变压器TR1、整流桥BR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集成电路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稳压二极管D2;所述变压器TR1的第1引脚接输入电压,所述变压器TR1的第2引脚接输入电压,所述变压器TR1的第3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第4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整流桥BR1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过载报警单元,包括电阻R10、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3、二极管D5、二极管D8、二极管D9、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4、蜂鸣器BUZ1、双向可控硅U6和电容C5;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U6的G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U1的T1极均接地,所述双向可控硅U1的T2极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与所述蜂鸣器BUZ1的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过热保护单元,包括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发光二极管D4、二极管D6、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D10、温度传感开关U5、双向可控硅U7、双向可控硅U9、过零触发器U8、三极管Q3、电容C6和电容C7;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开关U5的第5引脚、所述双向可控硅U7的G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开关U5的第3引脚与所述双向可控硅U7的T1极、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U1的T1极均接地,所述双向可控硅U7的T2极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蜂鸣器BUZ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与所述过零触发器U8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过零触发器U8的第2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接VCC信号,所述过零触发器U8的第6引脚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过零触发器U8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U9的G极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U9的T2极与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均接输出电压,所述双向可控硅U9的T1极与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0的一端均接输出电压,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所述集成电路U1为稳压集成电路7812,能够稳压。进一步,所述运算放大器U2:A、所述运算放大器U2:B均为运算放大器LM358,能够比较电压,实现过流保护。进一步,所述集成电路U3、所述集成电路U4为霍耳集成电路ULN3020,能够控制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流保护单元、过载报警单元和过热保护单元;/n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过载报警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过载报警单元的输出端与过热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n过流保护单元,包括变压器TR1、整流桥BR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集成电路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稳压二极管D2;/n所述变压器TR1的第1引脚接输入电压,所述变压器TR1的第2引脚接输入电压,所述变压器TR1的第3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第4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整流桥BR1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n过载报警单元,包括电阻R10、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3、二极管D5、二极管D8、二极管D9、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4、蜂鸣器BUZ1、双向可控硅U6和电容C5;/n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U6的G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U1的T1极均接地,所述双向可控硅U1的T2极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与所述蜂鸣器BUZ1的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n过热保护单元,包括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发光二极管D4、二极管D6、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D10、温度传感开关U5、双向可控硅U7、双向可控硅U9、过零触发器U8、三极管Q3、电容C6和电容C7;/n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开关U5的第5引脚、所述双向可控硅U7的G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开关U5的第3引脚与所述双向可控硅U7的T1极、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U1的T1极均接地,所述双向可控硅U7的T2极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蜂鸣器BUZ1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流保护单元、过载报警单元和过热保护单元;
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过载报警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过载报警单元的输出端与过热保护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过流保护单元,包括变压器TR1、整流桥BR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集成电路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稳压二极管D2;
所述变压器TR1的第1引脚接输入电压,所述变压器TR1的第2引脚接输入电压,所述变压器TR1的第3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第4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整流桥BR1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过载报警单元,包括电阻R10、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3、二极管D5、二极管D8、二极管D9、集成电路U3、集成电路U4、蜂鸣器BUZ1、双向可控硅U6和电容C5;
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双向可控硅U6的G极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U1的T1极均接地,所述双向可控硅U1的T2极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若涵余可建余艳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盈能环保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